杨仁山居士礼拜人观法
杨仁山居士礼拜人观法
笫一拜、礼十方三世一切佛。
行者面西拈香已,正立合掌,想虚空中十方诸佛金色身,坐宝莲华座,周匝围绕,重重无尽,咸放光明。乃称云:
南无 尽虚空遍法界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随称随拜,伏地想诸佛光明,各各来照我身。
第二拜、礼十方三世一切法。
正立合掌,想虚空中无量经卷,周匝围绕,咸放光明,乃称云:
南无 尽虚空遍法界 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拜想光明照身同上。
第三拜、礼十方三世一切僧。
正立合掌,想虚空中十方圣众金色身,坐宝莲华座,周匝围绕,重重无尽,咸放光明,乃称云:
南无 尽虚空遍法界 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
拜想光明照身同上。
第四拜、礼释迦牟尼佛法身。
正立合掌,称云:
南无 大慈大悲 毗卢遮那佛
法身无相,至心一拜。按:毗卢遮那,译为光明遍照,颂云: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法身无相,拜时第以光明寂照为标准,久久纯熟,自能将无始无明种子转烦恼成菩提,不知不觉,已与法流水接,观想得力处,莫妙于是,不可轻轻放过也。
第五拜、礼释迦牟尼佛报身。
正立合掌,想佛金色身坐宝莲华座,光明晃耀,巍巍如紫金山,眉际白毫放光,乃称云:
南无 大慈大悲 本师卢舍那佛
拜想佛眉际白毫光来照我身,直注我顶。按:卢舍那译为净满,又名自他受用身,七识颂云: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博地凡夫猝难得。人礼时,唯以吾人现前六识停经文随意缘之,久久纯熟,自能转为妙观察智。迨至大小限量圆融,并带着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此观想之妙用也。
第六拜、礼释迦牟尼佛应身。
正立合掌想佛金色身丈六,或八尺,坐宝莲华座,身有光明,眉际白毫放光,乃称云:
南无 大慈大悲 本师释迦牟尼佛
拜想白毫光照身同上。按:佛应身无量,名号亦无量,如《华严经》如采名号说应身,此土号释迦牟尼佛,故礼应身佛时称如上。
第七拜、礼阿弥陀佛法身。
正立合掌称云:
南无 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 阿弥陀佛
法身无相,至心一拜。按:此拜宜参观第四拜注。
第八拜,礼阿弥陀佛报身。
正立合掌,想极乐世界琉璃宝地作淡绿色,内外通明,成斜方格,一一格界画处,皆作金色,下有七宝金幢承之,其幢八方八楞具足,宝地宝幢咸放光明,互相辉映,自身立宝地上,正当幢顶,西望琉璃地,无有边陈,有一菩提树高耸虚空,树下师弥陀佛金色身,坐宝莲华座,光明晃耀,巍巍如紫金山,观想佛身愈高大愈善,观世音菩萨在左,大势至菩萨在右,均坐宝莲华座,略偏向佛,身相光明,与佛无异,佛眉际白毫放光,右旋宛转,莹净明澈,乃称云:
南无 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 阿弥陀佛
拜想佛眉际白毫光来照我身,直注我顶。按:《观经》坐像种种庄严,即是此身观法。参观第五拜注。
第九拜、礼阿弥陀佛应身。
正立合掌,想极乐世界七宝池水作淡绿色,池底纯是金沙,池旁楼阁,行树环绕,自身立池中一金莲华内,面前水色,晃漾无际,遥见一大金莲华,其左右又各有一大金莲华,中为阿弥陀佛,左观世音菩萨,右大势至菩萨,均金色,立像丈六,或八尺,在金莲华中,佛眉际白毫放光,授手来迎接我,乃称云:
南无 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 阿弥陀佛
拜想白毫光照身同上。按:此即《观经》第十三观文杂想观也,为《观经》上求下化枢纽,上观佛境属上求,下暨九品往生属下化,此义得之仁老口授,殊有妙理。上求为佛报身,应观坐像,下化为佛应身,应观立像,如恐临命终时,坐像立像参差互见,彼时惟须坚持正念,然总以立像接引为是,盖带业往生,恐未能即到十地境界也。
第十拜、礼观世音菩萨。
先想琉璃地一佛二菩萨色相光明,如第八拜,次专想观世音菩萨,左手持白玉瓶,中贮甘露,乃称云:
南无 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拜想观世音菩萨手中白玉瓶,倾出甘露,来灌我顶,屈曲遥注,自顶门人,清凉沁心。
第十一拜、礼大势至菩萨。
先想琉璃地一佛二菩萨色想光明如上,次专想大势至菩萨顶上有一宝瓶,光焰熊熊,自瓶口出,乃称云:
南无 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 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拜想大势至菩萨顶上宝瓶中,光焰来照我身,直注我顶。
第十二拜、礼清净海众。
想琉璃宝地遍虚空中,请净海众金色身坐宝莲华座,周匝围绕,重重无尽,咸放光明,乃称云:
南无 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 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拜想光明照身同前。
徐文蔚曰:夙闻仁老先生平生得力处尤在礼拜。又闻其每一礼拜,需时甚久,意其必有行法,遍询不可得,陈君栖莲尝承仁老之教,乃为我述之,都凡十二拜,每拜皆有观法,非融通经教,不能简妙若是也。谨按:《华严经》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而其十种广大行愿,首为礼敬诸佛。如云: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等。盖以众生从无始来,出没生死海中,用身口意造种种业,今欲逆生死流,舍秽取净,还须从身口意三业着手,右述行法,洵为三业齐运者已,心想佛则意业清净,身作礼则心业清净,口称名则语业清净。《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况加以身作礼,口称名。清凉国师所谓:由心恭敬运于身口而遍礼,何患不疾得念佛三昧哉!纵初心凡夫观想未能明了,久久行之必有相应处,妙哉必尔,知者详焉。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