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泰山羊氏崇佛及其对佛教的贡献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泰山羊氏崇佛及其对佛教的贡献

  引言

  泰山羊氏家族是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山东地区有名的望族,其族人对泰山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当今学术界,对泰山羊氏家族崇佛的研究并不多,周郢在《泰山羊氏金石考》中研究了泰山羊氏家族的历史沿革及其有名的族人,他的《周郢文史论文集》中有关于羊氏崇佛的简单介绍。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僧尼及崇佛的士人的研究颇多,但较少有羊氏族人。因此,本文就泰山羊氏家族崇佛及其对佛教的贡献做了系统的研究。

  汉魏以来,社会动荡,政权纷争屡见不鲜。门阀士族不断出现并发展壮大,他们垄断经济、干预朝政,在思想文化领域影响着广大社会。号称“世吏二千石,九世清德闻”的泰山羊氏,从东汉至南北朝五百年间,人丁兴旺,不但历代都有官显位高的忠臣良将,而且多与皇家结亲联姻,在政坛纷纭的时代,成为风驰朝野、声动天下的名门望族。

  一、羊氏与佛教

  据《姓谱》及《通志·氏族略》所载,羊氏为周代晋国人羊舌氏之后,春秋末年改为单子姓羊氏,自秦时徙居泰山。至汉代历世有爵禄,如悬鱼拒贿的羊续,刚正清廉的羊陟等等。至魏晋,羊族与司马氏关系密切,羊徽瑜为司马师之妻,成为西晋皇后;其胞弟羊祜则为晋立下汗马功劳;到了羊琇,羊族势力达到极盛,王仲荦在《魏晋南北朝史》中称羊氏是晋的爪牙虎臣,形成了门阀专政。晋末羊玄之之女羊献容为晋慧帝之后,在八王之乱中被五废五立,后又被刘曜所掳,立为前赵皇后,成为中国史上唯一的两国皇后。还有羊徽,被称为“一时美器”;其兄羊欣则堪与“二王”之书法相媲美,对后世书坛影响深远;羊祉治军严明,羊烈也声名显赫。隋朝时亦有羊玄正、羊彪等贤臣。而入唐之后,羊氏渐衰,唐后,便寂无所闻。

  羊氏自东汉至唐,其家族绵延持续有七百余年之久,实为泰山第一望族。而这一时期,正是佛教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始传播之际。佛教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终东汉一代,没有得到

  大的发展。由于汉代之后政权林立,更迭频繁,战乱迭起,广大群众备受摧残,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因此文化思想也较少的受到控制,这一时期的文化虽称不上是百家争鸣,但各派学术的交流和渗透不断,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人们把孔子的儒家思想与老庄的道家思想融合,魏晋玄学之风兴起,而自佛教传入后,儒道又与佛学思想相互交融,儒释道如同一派成合流之势,玄佛并用蔚然成风,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时的各门阀士族也受到了佛教及玄佛之风的影响,泰山羊氏家族也不例外。羊族之人深受佛教影响,崇佛释教,注经讲佛,尤其是羊氏女子,出家为尼,传经受道,弘扬佛法,为佛教的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

  二、羊祜、羊欣崇佛

  羊氏与佛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晋代。《晋书·羊祜传》中记载了羊祜轮回再世辨认金环之事:“羊祜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① 五岁的羊祜可以记忆前生,这是中国正史中对人能记忆前生的最早记载。佛教的所谓轮回,梵语Samsara,又译为轮转、流转。轮回的原始思想产生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佛在《圆觉经》中讲:“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这是广义上的轮回。狭义上的轮回是指,众生自无始以来,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生死轮回的六个去处:地狱、饿鬼、畜生、天、人、修罗)中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出此入彼,循环往复,无休无止,就像车轮一样转动不止,所以俗语中常说“六道轮回”。从佛教的生死轮回观来看,众生的生命乃因缘的集起,生灭的相续,因果相续的活动过程。“轮回”的现象有很多,如记忆前生、死后复活、鬼神附体、借尸还魂、亡魂鬼神托梦、入冥神游、往生征兆、因果现报等。史书记载羊祜能记忆前生,可以证明此时佛教的轮回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由此也可见羊祜受佛教影响之深,崇佛信佛竟使自己成了佛教轮回转世的现实典型代表。其意义不在于羊祜是否真有前世,是否真的可以记得前世的事情,而在于羊祜本人确实相信佛教,相信轮回之说,因此便有了五岁可记前世的与众不同的异能,同时也让当时之人信佛,传扬了佛教。

  羊欣也深受佛教影响。羊欣,字敬元,南朝宋书法家,泰山南城人。他“好黄老之学”,甚至到了“有病不服药,饮符水”的地步。而这时的黄老思想与佛家思想已经相互融合,玄学佛教化,黄老之学已经离不开佛教思想的影响,自然羊欣也受到佛教的影响。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羊欣从小就在一个崇佛信佛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羊欣的母亲是王氏,舅父就是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士族阶级为了世代把持统治权力,通过联姻手段,结为门阀,羊氏家族东汉就与陈留蔡氏“对门九族”,世为姻娅。除此之外,羊氏姻家还有清河崔氏、安定皇甫氏、洛阳长孙氏、敦煌李氏、琅邪王氏等等。羊欣的外公家即为琅邪王氏,“欣少年时期学书与舅父王献之,十五六岁时书法已有成就,为王献之爱重。人有‘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之语。”② 可见羊欣与琅邪王氏家族关系非比寻常。而王氏家族“自司徒王导以来奉佛,世世不绝。王导后裔大都濡染佛教,其子孙与过江高僧迦提婆、支道林、竺僧壹、竺法汰等关系密切。王褒在《幼训》中说他既崇尚周公、孔子的学说,也遵从老子、释家的言论,他希望子孙继承家族的这一传统。”③ 既然王氏家族历代崇佛,而与之有姻亲关系的羊氏家族自然也会受到佛教的影响,羊欣也不例外。其实从羊欣的书法中可以得到证明,他的书法讲求“天然”,以自然为宗,而这与魏晋时期玄学化的佛教精神十分相似。

  三、羊烈注经

  羊氏家族中为崇佛做出了实际贡献的是羊烈,因为他注了佛经。羊烈,字儒卿,北齐泰山梁父人也。泰安新泰出土《羊烈墓志》上说:“(烈)入老室以练神,安庄领以全补。睿如冲壑,豫若涉川,遂注道佛二经七十余卷,仍似公纪作释玄之论,昭晋无已;辅嗣制指例之篇,肸向不息。”④从汉末和东晋南朝,在这几百年时间里,由于翻译经典事业方面大大发展,外国法师来中国参加翻译,我们中国许多大德高僧也不断着手翻译佛经和注释佛经,出现了大量佛经注疏。比如汉朝到晋代,译经师中最著名的有安世高、支娄迦谶、支谦、昙柯迦罗、康僧会及竺法护等人;东晋到南北朝,译经师大都来自印度,精通梵文,兼解汉文,主要代表人物有高僧道安、天竺僧鸠摩罗什、道融、僧睿、僧肇、天竺僧求那跋陀罗、真谛、天竺僧菩提流支、法显等人。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译注佛经活动总体上以印度、西域高僧为主,较少有汉人高僧,而俗人则更加少有了,比如东晋时期信奉佛教撰写佛教著述的郗超、孙绰,注《安般经》的谢敷、注《金刚经》的谢灵运等。而羊烈作为一个崇佛的世俗之人,注释佛经,反映了当时佛教在广大世俗之人中的地位与影响。此外,《羊烈墓志》上还称其“尤为四知,能除三或”,这里的“三或”应是“三惑”,即佛家的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可以看出羊烈对于佛教颇有研究和造诣,能注经,能除惑。虽然他的经注之作与“公纪作释玄之论”(三国吴人陆绩,字公纪,有《周易注》、《太玄经注》)与“辅嗣制指例之篇”(三国魏王弼,字辅嗣,有《周易略例》)有相似之处,也尽管其成就没有佛教高僧那么高,但是他能深入研究佛教经典,深刻体会佛教教义和思想,他的注经释佛的举动对佛教在广大知识分子乃至普通人民之中的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

  最近泰山出土的《文殊般若经碑》,按〔宣统〕《再续汶上县志·古迹志》著录此碑云:“太白山巅《文殊碑》,俗称钟繇书,非也。光绪初年碑亭倒塌,于碑侧露题名一行,云‘经主卫立将军东阳平太守羊中(引者按:应为‘锺’)、羊用,奉朝请羊叔子书。’然此石佛经为晋羊祜书也。地去泰安羊流店叔子故里百里而近,理亦或然。详其字体不类北魏齐周,纯系隶书变楷神气。洞口石壁上字大方六七寸许,其体亦然,神更飘逸。”所云羊氏经主,因碑石剥蚀,今可辨者惟“经主□威将军兖州东阳平太守羊锺、郡□〔功〕曹东□□邑人奉朝请羊善、邑人羊万岁”诸字(据何树瀛先生录示),其余名氏已残阙。关于此碑之时代,清《汶上志》断为晋羊祜书。但题名中之羊叔于结衔为“奉朝请”,此职为汉至隋时所置,羊祜各传均未载其曾官此职。故书经之羊叔于似别为一人。⑥ 但不管怎样,此经为羊氏所著是肯定的,羊氏崇佛并注经也不是个别现象。

  四、羊氏女子崇佛

  尽管以上羊欣、羊烈等人深受佛教影响,崇佛注经,但在羊氏家族里,对佛教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还是羊氏女子。

  东晋著名女尼竺道馨开比丘尼讲经之先河。据《比丘尼传》卷一《道馨尼传》载:“竺道馨,本姓羊,太山人也,志性专谨与物无忤,沙弥时常为众使口恒诵经,及年二十诵法华维摩等经,具戒后研求理味蔬食苦节,弥老弥至,住洛阳东寺。雅能清谈尤善小品,贵在理通不事辞辩,一州道学所共师宗,比丘尼讲经馨其始也。” 可见,道馨为比丘尼讲经之始。尽管汤用彤在《康复札记四则》中这样写道:“《宋僧史略》中所言‘尼讲’条,初见于宝唱《比丘尼传》‘道馨传’。但传中所述当是‘诵经’,不是‘讲经’,故尼姑讲经是起于道馨也是后人的附会。”⑦

  但是从《道馨尼传》中“雅能清谈,尤善《小品》,贵在理通,不事辞辩”的记述中看,道馨善于讲解佛经义理,说“尼讲”始于道馨一点儿也不为过。《大宋僧史略》卷上也称道馨“为一方道学所宗”,“乃后世尼讲之始”。

  南朝宋、梁名尼僧念、昙睿亦出自泰山羊族。《比丘尼传》卷四《禅林寺僧念尼传》载:“僧念,本姓羊,泰山南城人也。父弥州从事吏,念即招提寺昙睿法师之姑也,圭璋早秀才监明达,立德幼年十岁出家,为法护尼弟子,从师住太后寺,贞节苦心禅思精密,博涉多通文义兼美,蔬食礼忏老而弥笃,诵法华经日夜七遍,宋文孝武二帝常加资给,齐永明中移住禅林寺,禅范大隆诸学者众,司徒竟陵王四事供养。年九十,梁天监三年卒,葬秣陵县中兴里内。”僧念、昙睿身为羊氏女子,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羊氏一族女子崇佛释教,《北齐书》卷四三《羊烈传》载:“烈家传素业,闺门修饰,为世所称,一门女不再醮。魏太和中,于兖州造一尼寺,女寡居无子者并出家为尼,咸存戒行。”这里羊烈所云羊族妇女守戒崇佛,今求得一证:新泰博物馆近年在徂徕山光华寺址出土一石造像,其铭曰:“泰和三年(479)四月壬寅朔八日已(酉),清信女佛弟子羊银光造像一躯,所愿从心。” ⑧ 此造像的出土,又为羊族妇女崇佛提供了一条佐证。羊银光生平虽不可考,但据此可知北魏前期,羊族妇女便已笃信佛教,而有造像之举。其实,东晋已经出现了尼众僧团,尼僧们有自己的寺院,活动十分活跃,这标志着佛教信仰已经深入到妇女阶层中去了。⑨ 羊烈建造尼姑庵,让守寡却没有儿女的妇女到庵里削发为尼,可以说这也是羊氏对女子崇佛的一大功绩。

  泰山羊氏家族崇佛释教,注经讲佛,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直到唐朝羊氏家族渐渐衰落。其家族繁盛的五百年的时间里,羊氏族人使得泰山地区乃至中国北方的佛教思想得以更好地发展和弘扬,直到现在,泰山依然是山东佛教文化的中心,不得不说这与羊氏家族的功劳有着莫大的关联。

  参考文献

  ①《晋书·羊祜传》 中华书局

  ②《泰安三千年人物传》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周谦 吕大明 2001年11月版 58页

  ③《齐鲁历史文化丛书——簪缨世家琅邪王氏家族》山东文艺出版社 李伯齐 2004年10月版 124-125页

  ④《周郢文史论文集》泰安市泰山区档案馆编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6月 76页

  ⑤《中国魏晋南北朝宗教史》杨耀坤 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版 30-33页

  ⑥《泰山羊氏金石考》周郢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 年第1期

  ⑦《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 1983年5月 第316页

  ⑧《周郢文史论文集》泰安市泰山区档案馆编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6月 68-69页

  ⑨《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历史卷》 上海古籍出版社 潘桂明 2000年12月 89-93页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