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影 名寺 古城——苏州北塔报恩寺纪胜
塔影 名寺 古城——苏州北塔报恩寺纪胜
苏龙
到苏州,千万不要错过位于苏州古城北隅的北塔报恩寺,俗称北寺。热心的苏州人,也为骄傲地告诉你,那座高峻雄伟的北寺塔,与虎丘的云岩寺塔同被视为苏州古城的标志。
古刹报恩寺乃苏州璀璨之明珠。它位于苏州古城之北人民路652号,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中国著名的江南古刹之一。
据梁简文帝《吴郡浮海石象铭》称,该寺始名通玄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至十三年(公元252年)。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皇上玄宗诏命天下各大郡置寺,以年号为寺名。苏州地方官绅应诏,将通玄寺易名为“开元寺”。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端阳节,报恩寺迎请佛牙舍利,徽宗赵佶写《佛牙舍利赞》一文,并赐寺号“万岁”,寺遂易名“报恩万岁寺”,南宋淳 五年(公元1245年),奉名为“报恩万岁贤首教寺”。
报恩寺在历史的长河中,兴废多次,饱经沧桑。隋朝灭陈时,寺内刻经石壁和殿堂废毁;南宋金兵南侵时,殿塔俱损;明朝正德年代,宝塔遭雷击起火,殃及卧佛大殿,一夜之间殿塔尽焚坏;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攻占苏州及李鸿章部下进攻苏城,两次战祸,仅宝塔和廖廖数殿残留在废墟之中,围墙损坏,山门改为经道,寺内一度被驻军占据和作弹药仓库。直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5年)天台宗敏曦高僧来主持寺院时,他的弟子们相继募捐修理,收回被占用的殿阁,把报恩寺称作报恩讲寺。进入民国八年,围墙修葺,但墙内面积仅有60多亩。在墙外东西存有散殿四处,法螺寺,无隐寺,塔后还有二山门。在盛宣怀妻庄氏和李朴诚的资助下,重建大雄宝殿,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才竣工,十七年(1928年)又修复楠木观音殿。报恩寺在民国期间,常常举行传戒仪式,三十年代初,著名人士陈去病也曾在此寺皈依受戒。日军侵占苏州后,大雄宝殿被火烧毁,珍贵文物浮海石像,不知去向,殿前荒地成为日寇屠杀俘虏和平民百姓的场所,尸骨成堆,惨不忍睹。当解放军接管苏城时,报恩寺由苏州佛教组织接收管理。1963年,大雄宝殿因坍毁被拆除。1965年,苏州市佛教协会和灵岩山寺出资将宝塔进行大修。“文革”中,报恩寺所有佛像都被砸毁,两尊一米高的檀香木佛像被焚烧,一座苏州最大的高一丈六的樟木接引佛,烧了三天才毁尽。这时,破败不堪的报恩寺房屋,由苏州园林局接管。1994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报恩寺归还苏州市佛教协会管理。2003年5月,经苏州市政府批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局部开放。重修了七佛宝殿、藏经楼、楠木观音殿等建筑,重塑了佛像。
报恩寺现存寺院规模宏大,占地33.3亩,22200平方米。全寺分为塔院、后院、观音院、华藏世界、梅圃五大部分。牌坊、塔院、后院在一条中轴线上。
寺前有一座四柱三欢门重檐石木结构牌坊,高11米,中间两根石柱高近10米,每根重约8吨。坊顶飞檐翘角,檐下斗栱密集,结构精巧称曰“网状科”。上下额坊浮雕鸟兽花卉,线条浑朴流畅。牌坊正面中间上下穿枋长度达4米,宽2米,下沿雕刻大型双龙戏珠图案,生动逼真。正中镶嵌匾额,“知恩报恩”四字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山门上方悬挂的“苏州北塔报恩寺”匾额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题写。
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砖木结构古塔。据地方志乘载,南朝梁代中大通年间,通玄寺僧正慧曾募建宝塔十一层于寺中,后被焚毁。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重建,诗人苏轼舍铜龟盛放舍利供奉塔中。建炎四年,金兵南侵,焚掠平江(苏州),塔与寺同毁。现存之塔为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行者金大圆主持募建的九级塔。明清几度修葺,1965年至1967年又全面整修。报恩寺塔为九级八面砖木结构,塔身由外壁、回廊、内壁、塔心室组成。外壁挑出木构腰檐、平座、八面辟门。基座与台基石雕精致,覆以外廊,飞檐八出。塔心室等处的砖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构装饰,复杂华丽,是研究宋代小木作的珍贵实例。塔高74米,塔基占地900平方米,重檐覆宇,翼角翚飞,朱栏萦绕,金盘耸云,峻拔雄奇为吴中诸塔之冠。塔内回廊设置木梯,可以层层登临,凭栏俯瞰,古城内外街道屋宇和山水风光,尽收眼底。古人有诗赞曰:“巍然一塔逼云寒,绝顶登临眼界宽。浅谈湖山归杖底,参差楼阁出林端。“这是对高耸入云的报恩寺塔的真实写照。该塔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塔的东侧是一幢重檐歇山式殿宇,面阔五楹,飞檐四出。山墙中砌石柱,内柱皆用楠木,俗称“楠木观音殿”。现殿系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所建。殿内顶板有彩绘数十幅,绘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等,画工精细,色彩调和,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是苏式彩绘的代表作。自明代保存至今,实属罕见。殿正中供奉玉观音圣像,其青石须弥座为南宋原物。2003年7月15日,北塔报恩寺举行楠木观音殿玉观音圣像开光法会,来自苏州各寺庙的诸山长老参加了法会活动。
华藏世界,位于寺内中部,乃一封闭空间,是一个寺中之园。石库门朝南开,平面呈正方形,面积约一千平方米,系原该寺方丈昭三上人于民国十四年所建。门额正书“华藏世界”,背题“唯心净土”,壁嵌方石六块,凿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精舍八楹将此院落中分为前后两庭。整个院落以清静幽雅见胜。
七佛殿(简称前大殿),西阔七间,清康熙十年(1671年),住持一源募建,咸丰庚申之变后坍圯,光绪三十三年住持昭三复建。七佛殿屋脊高耸,正嵌“佛日增辉”,背镶“法轮常转”。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省和市佛教协会会长、灵岩山寺方丈明学法师题写了“七佛宝殿”匾额。
藏经阁(简称后大殿),是寺内主轴线最北端的一座建筑,清康熙年间由住持一源募建。殿宇为歇山式双层楼阁。其底层阔九间进深六间;楼层阔七间进深四间。屋脊正书“风调雨顺”,背书“国泰民安”。
寺内还有一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张士诚记功碑》,位于塔北隅碑亭内。该碑亦名隆平造像碑,张吴王纪功画像石刻,又称报恩寺石堪造像,俗呼石家堂。碑高3.06米,宽1.46米,厚0.4米,青石质。内容为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割据江南的吴王张士诚由反元而降元,宴请元使伯颜的场面。殿宇崇丽,几案罗列,宾主面南而坐,甲士左右拱卫,共118人。此碑采用深浮雕手法,琢工精细,构图严谨,建筑布局清楚,层次分明,人物面目清晰,姿态各异,衣褶流畅,是一件有历史价值的元代石雕艺术上品。
塔旁建宽敞明亮的茶室,庭前小院有湖石假山花台,院中植紫微、绣球、银杏等花木。在此品茗小憩,透过图案各异的漏窗,雄伟古塔映入眼帘,苍松翠竹随风婆娑,堪为寺中之佳景。寺东北隅的梅圃,面积5200余平方米,平面略作凸字形,建筑精巧,黄石假山,小飞虹似的漾碧桥,拱形的冷香桥,平板的踏雪桥,小庆岭山坡上的小亭,山下的飞英堂,雨花池中日本种白色观赏鱼,名贵稀有的花木点缀其中,相映生辉,和谐地体现了古刹风貌,当你俯视水中巍峨塔影,另有一番情趣。
报恩寺素有“吴中第一古刹”之称,华严宗高僧代代相传,如处薰、传教、广宣、德岩、法律、性月等,其中有些人还得到皇封加号,僧人们多才多艺。文人雅士把此地作为探幽寻胜的场所,赵孟頫在此作画题诗;高启、杨基、沈周、张凤翼等为它吟咏;阎复、黄晋、宋濂、祝允明、王世贞等为寺作记镌碑。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月二十七日,清高宗弘历第三次南巡至苏州,游报恩寺,赐匾额楹联。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三月,高宗第五次南巡至苏州,“銮舆至报恩寺前,士子跪献诗册,上命收进。“名寺赖名人添色,名人缘名寺增辉。
苏州报恩寺塔前的玉雕九龙壁,塔后的清静大殿,塔周围有翠绿林,仰塔形之秀丽,听塔尖檐下古色古香的铜铃叮当之声,令人有超脱尘俗,乐而忘返之感。
北塔报恩寺现有中国佛协常务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弘法法师负责。
(发表于《中国宗教》2003年第9期,《上海佛教》2003年第4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