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禅窟与看经寺罗汉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09日
来源:不详   作者:邵殿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窟与看经寺罗汉

  作者:邵殿文

  朋友,当您游览在这山青水秀的龙门石窟时,可曾想到这里有与禅宗密切相关的禅窟吗?

  龙门石窟中的禅窟不多,总计有五六个,并靠泉水附近。如东山北段山麓的四窟(3—260,3—263,3—266,3—268),皆作长方形平面,平顶,後壁下起床面,仅可容身,窟内外皆无雕饰。

  万佛沟北崖上也有一禅窟,也是方形平面,分前後室,设木构窟门,後室设床面,石壁凿有一耳龛。

  站在这些禅窟前,使人联想起唐代诗人刘沧的《题龙门僧房》一诗:“静室遥临伊水东,寂寥谁与此身同?禹门山色度寒磬,萧寺竹声来晚风。僧宿石龛残雪在,雁归沙渚夕阳空。偶将心地问高士,坐指浮生一梦中。”

  吟着刘沧的诗,顺着万佛沟的大门向北上台阶,再走下台阶就到龙门最大的禅窟“看经寺”。

  龙门素有“十寺八庵”之说,看经寺就是其中之一,而此洞就是看经寺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惜的足,看经寺与其它寺庵均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些遗址和洞窟。

  看经寺洞窟大约开凿於唐?武周时期。窟顶平,呈方形窟。洞口外侧各雕一力士,窟顶有莲花藻井,并有四飞天环绕。洞窟内的南壁、正壁、北壁依次浮雕了二十九尊罗汉,罗汉高108cm。据敦煌藏经洞的唐代宗大历九年(744年)的《历代法宝记》手抄本(影印本)查对,为从迦叶到达摩的西土二十九祖的传法谱系像。

  从南壁、正壁、北壁依次是(1)摩诃迦叶(2)阿难(3)末田地(4)商那和修(5)优波掬多(6)多迦(7)弥遮迦(8)佛陀难提(9)佛陀密多(10)齐比丘(11)富那耶奢(12)马鸣(13)毗罗长老(14)龙树(15)迦那提婆(16)罗眤罗(17)僧伽那提(18)僧迦耶舍(19)鸠摩罗驮(20)门夜多(21)婆修陀(22)摩孥罗(23)鹤勒那(24)师子比丘(25)舍那婆斯(26)优婆掘(27)须婆密(28)迦罗叉(26)菩提达摩。

  瞻望这二十九尊罗汉,真乃是雄伟壮观,个个逼真。您看那南壁第二尊,他面相舒朗,颊圆润,略微上仰,披褒衣博带式袈裟,内著衣支,手持带梗大莲花,看起来年青俊逸,是阿难。

  阿难又称阿难陀,意译“欢喜”、“庆喜”。据《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大智度论》卷三、《五分律》卷三等的记载,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释迦成道回乡时跟从出家。25起侍从释迦25年。曾劝请释迦接纳妇女为僧团成员,从此佛教僧团中始有尼僧。佛教第一次结集时,由他诵出经文。现存佛教经典以“如是我闻”四字为卷首,以表明经文内容确阿难亲耳听佛所说。谓其长於记忆,称为“多闻第一”。

  我们再看一看正壁(东壁)第十二尊的马鸣,他高颅骨,竖眉,雨眼大而怒睁,闭着嘴微微上翘,下领前突,一脸怒相的朝着右前方。他身披褒衣博带式袈裟,两臂弯曲在胸前,左手拿一圆形带柄器物,足上穿着靴子。

  马鸣是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哲学家、诗人。他於二世纪时出生在中天竺俱萨罗国的枳多,与迦腻色迦王是同时代的人。原是婆罗门教信徒。在中天竺阿俞陀曾与佛教著名学者胁尊者进行辩论,受佛教的影响,改信佛教,属“说一切有部”。以後在东天竺、北天竺宣扬佛教,曾参加《大毗婆沙论》的编写工作。马呜不仅是一个佛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写过不少诗篇和剧本,其主要著作是《佛所行赞》、《金刚经论》、《庄严难陀》《舍利弗颂》等。他的佛教理论阐述了苦、空、无常、无我等小乘教基本敦义,但也提倡大乘缘起性空的思想,反映了小乘向大乘过度的内容,因此中国和日本有些佛教学者认为他是大乘佛教的创始人。

  最後我们再看一下北壁的第二十九尊罗汉。该罗汉是中国惮宗的创始人,名叫菩提达摩。该浮雕浓眉大眼,较大的耳朵,颅骨和脸颊突出,鼻、嘴残损。身披红色袈裟,左手持一板形宝物,右手食指指向正前方。足的下部残损。

  菩提达摩是南北朝禅僧,简称逮摩。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国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惮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魏末入寂於洛滨,据温玉成先生考证葬在现今虚氏县境内的空相寺内。另据《景德传灯录》载,其为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属刹帝利种姓,通晓大小乘佛法,於梁?普通八年(527年)泛海达於南海(今广东广州),广州刺史具礼迎接,梁武帝遣使请其至金陵(今南京),因晤谈不契合,於同年潜行至北魏,寓於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而坐,终日默然”,所传安心禅法,深受魏?孝明帝推崇,僧俗信向者众多。

  菩提达摩在北魏传授的是以《楞伽经》为依据的独特大乘禅法。他提出了“理入”和“行入”的人道途径。“理入”其内容为“籍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座障故。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行人指万行同摄的“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四行着重在於劝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爱憎情欲,严格按佛教教义苦下功夫。理入属於宗教理论,行人属於宗教实践,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也就是菩提达摩的简易禅法。

  他到中国开创的新禅法,经其弟子慧可等以下几代禅师的开发,到惠能时正式形成禅宗。惠能法嗣神会,坚持南宗为禅宗正统,认定自菩提达摩至惠能六代系一脉相承,从此菩口提达摩被尊为东土除禅宗初祖。其後智炬作《宝林傅》,北魏吉迦夜、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时叙述的西天(天竺)世系的说法,以西天佛祖传迦叶至菩提达摩为二十八世,(看经寺内的罗汉加入了末田地),以後此说复为《景德传灯录》、《传法正宗记》等所采用。

  总之,这二十九尊罗汉在佛教的传教史上都有突出的贡献,而且为我国及东亚地区的佛教流传都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功绩。在雕刻艺术上又从神圣走到人间,他们中有老年、中年、青年的艺术形象。有眉舒目朗似有所语者,有疾首蹙额苦心冥想者,有洗耳恭听虔诚作礼者,有扬眉张口辩论者,有拄杖回顾有所瞻望者;有翘首仰天遥望晴空者,有扪心自问沉思不语者等。性格不同,面貌各异,五官适中,不意刻划长长的大耳,也不加光轮,有别於後世为强调罗汉的神通而刻画的一些怪异的造型(如庞眉大目,长眉拖地等)或增加附属物。三壁人物前後呼应,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真实地展现了唐代高僧的本来面目,在很大的程度上,突破了类型性格的规范,形神兼备,足称妙品。

  看经寺的二十九尊罗汉,均等的身高,其面部表情能显示人物内心的世界,是人性化的表现。在中国造像史上,也是神性化走向人性化的开端,又是宋代罗汉造像达到鼎盛的先兆。宋代罗汉造像,多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均属多体罗汉像。此种罗汉像最早的遗例,是云冈石窟第十八窟内的十大弟子像,为公元五世纪时期的作品。较接近看经寺的多体罗汉遗例,便是龙门石窟内的一十五尊罗汉,其身高均为80厘米。每位罗汉旁边还有武则天时期的文字,刻画着《付法藏因缘传》。这一组维漠像才是看经寺二十九尊罗汉的前奏。

  看经寺二十九尊罗汉,比云冈石窟的十大弟子像更富有人性,规模更大。

  看经寺的雕造年代,如果定在武周时期,则正是神秀大师应诏赴神都洛阳,接受朝廷的礼遇供养,使北禅如日中天的时代。神秀(公元602—706年)是弘忍的上座弟子,虽然《坛经》将他说成是一个作偈子未见性,且没有得到五祖传衣钵的和尚,但是他应则天皇帝的召请,接受九五之尊的跪拜礼以及国;师的尊号,却是不可论争的事实。

  神秀死於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张说作《大通禅师碑》,称他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两京指长安、洛阳,三帝是则天帝、中宗、睿宗。可知他秉承东山宗的法脉,声望披及北方,使两京成为全国禅文化的中心。他的弟子普寂、义福在其死後仍亨有大名。

  普寂修的《传法宝记》,将净觉的《楞伽师资记》中以求那跋陀罗为初祖的法统,改成以菩提达摩为初祖的传承。将第六祖并列法如、神秀二人,而不是南禅的惠能(公元638—713年),并且在嵩山竖碑铭文,立七祖堂,俨然以七祖自居。

  依据胡适的考证,神什和尚是于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在滑台大云寺设无遮大会,公开演说“菩提达摩南神的历史”指出北宗禅是渐教,是旁支,南宗禅是顿教,是正统。北宗神秀无衣钵,而南宗惠能于是得弘忍衣鉢的传人。

  神会和尚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进入洛阳,大唱南宗宗旨,使得北禅渐衰。天宝八年又在洛阳荷泽寺定宗旨,使南禅更盛旺。

  可知南禅盛於洛阳,必在天宝四年以後。看经寺的罗汉雕造可能不是依南禅系统的意见而雕造。因武则天在位时,已在大万五佛像龛内线刻了二十五罗汉,那应是依《付法藏因缘传》所列二十三祖师,再加上二祖师而成二十五祖像,何以短时间内再造更大规模的二十九祖师(罗汉)呢?

  是不是神秀在北方已俨然以六祖自居,或普寂已以七祖自居,为了建立自己的法统,而先建西土二十九祖,并因此奏请朝廷,开凿石窟雕造二十九罗汉?

  看经寺的二十九尊罗汉题材,是中国禅宗史、祖师傅承说中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以是。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