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全国石窟艺术中的极品——云崖寺、陈家洞石窟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全国石窟艺术中的极品——云崖寺、陈家洞石窟

  今年6月,我市的云崖寺石窟——陈家洞石窟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市五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均位于庄浪县,是该县首处“国保”单位。

  云崖寺石窟位于我市庄浪县韩店镇黄草村西、云崖寺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中,周围5公里内依次有竹林寺、大寺、西寺、朝阳寺、金瓦寺、佛沟寺、红崖寺等组成的石窟群。云崖寺石窟群始建于北魏晚期,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修葺,规模宏大,造像精美,自北魏开窟以来,1600多年的历史中,历代能工巧匠在云崖寺主峰长约300米、高约80米的悬崖峭壁上倾注心血,殚思竭虑,凿造了众多风格各异的洞窟佛像。洞列三层,层层相叠,共有编号窟龛19座,石造像18尊,泥塑55尊,壁画14平方米,明碑2统,其中北魏洞窟1座,西魏——北周洞窟4座,明代洞窟14座,尤以6号窟和7号窟中的彩绘泥塑艺术最为精美,其精湛的造型艺术和建筑风格在国内均属罕见。6号窟为方形平顶窟,面阔7.2米,进深4.25米,高4.7米,马蹄形坛80厘米,正壁为一佛二菩萨。右壁分上、中、下三层排列,均为石胎泥塑。上层左右各塑两座城门,表现为释迦游四门的传说;中层残存六身泥塑雕像,分别为罗汉、菩萨和天王;下层坛基之上又泥塑长方形台座,上塑八身罗汉像,表情不一,坐势各异,保存尚好。左壁上层左右各塑一城门,中间塑悬阙,左为山形云纹浮雕,右边泥层剥落,外露岩石。中层台阶上仅存两身佛像,分别为天王和菩萨。下层八身罗汉,仅存七身,其左侧系建窟时修补,现已剥落不存。7号窟称五方佛窟,为近方形平顶大窟,内容为密教题材,表现的为五智如来,四周均有泥塑,共有五佛十菩萨和其他泥塑浮雕。佛像表情丰富,形态各异:有的沉着低眉,有的展卷微吟,有的抱膝谛听,有的禅指翘起,似在诵经闻法,生动地展现了佛门深奥玄秘的境界。丰富细腻的手法,流畅生动的线条刻画,充分体现了明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技艺。7号洞窟左上方高出地表约60米处,有一直经2米的石洞,即白云洞,以“洞生白云”得名,据《增修华亭县志》记载,“寺分中、东、南、西、北五台,中台左壁有白云洞,为宋僧法印所凿。”明正德进士右副都御史胡缵宗的《主山白云洞记》云:“左壁有洞焉,山僧法印所辟者。其洞朝夕多云,而云多白,洞中云出,洞上云盘,洞前云驻,洞底云擎,历四时焉。主山多胜,概白云洞其一也。”此白云洞的记载,是云崖寺得名之来由。

  陈家洞石窟位于我市庄浪县通化乡陈堡村东龙眼峡山崖上。开创于北魏晚期,是利用天然崖坎,以石条、土坯砌墙建洞而成。窟群分布在长100米、高60米的崖壁上,现有洞窟9座,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石碑6通,金代“天德四年”和“泰和年”题记两处。在河床北岸有北魏摩崖造像三尊,唐代残塔一座。三尊造像雕于高5.5米、宽5米、长5米许的青灰色砂岩巨石之上。这块巨石两侧凹凸不平,呈斜坡状,东侧平正。古代匠师巧妙地在这块天然石块平正的一面雕成三尊高5米许的巨型造像。三佛均为立式,中间佛高5.1米,施无畏与愿印,右侧佛高4.9米,左侧佛高4.7米,均施无畏印。三佛均作高肉髻,面相方圆,双目微睁,笑态可掬。身着通肩袈游裟,胸前结带,外露僧祗支。大衣前摆垂于腹下,衣袖宽大拖于腿下,衣纹呈弧形阶梯状。下着密折长裙,赤足立于莲台之上,分别为迦叶佛、释迦牟尼和弥勒佛。在三佛的背光外,雕有小坐佛13尊,背部均为尖拱形背光,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在大佛左侧右壁上,有“泰和年四月二十一日梁石记至”题记一处。这三尊巨佛虽经千百年风雨侵蚀,但仍保存完好,堪称北魏石刻艺术中的珍品。唐代砖塔建于长10.7米、宽6米、高4.1米的龟形巨石之上。塔为空心楼阁式,塔底呈平面六角形,系砖木结构(其中木构件已朽无存)。现存四层半,残高约8米,外径5米,内径2.8米,壁厚0.7米。塔的每层出檐较浅,各角均有简单的仿木装饰,每面正中檐下有一朵仿木斗拱,呈六角形角锥体,从其风格来看,砖塔应为唐僖宗文德年间所建。

  云崖寺、陈家洞石窟在全国石窟艺术中具有独胜之处,是中国石窟营造史上大规模开窟造像之风的最后止息地,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是我国石窟艺术的极品,对中国晚期石窟与佛教艺术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近年,因自然侵蚀,致使洞窟渗水,塑像和石雕像风化脱落,加之无安防报警系统和消防器具,缺乏恒温、恒湿等设备,文物保护面临诸多困难。这次将其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对进一步保护云崖寺—陈家洞石窟起到积极作用和产生深远的影响。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