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北魏所凿陇右三石窟寺之历史演变与艺术渊源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北魏所凿陇右三石窟寺之历史演变与艺术渊源

  季羡林先生在《论中印文化交流》一书中谈到“要想了解中国文化,最少应该了解从印度传来的佛教思想。” 要了解佛教思想,阎文儒先生在《中国石窟艺术总论》中写道“石窟艺术就是佛教艺术,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展的过程。” 本文试图在实地考察后 通过对早期石窟寺的类型研究,对佛教历史和思想有更真切地认识。

  本文所考察的三个石窟寺分别是靖远县(古会州)城东南十五里距黄河南岸一公里红山岔处法泉寺,又称红山石崖禅寺;靖远县城东三公里距黄河北岸百米处接引寺;景泰县(古会州)城东二十公里五佛乡距黄河北岸几十米处山底五佛寺、又称盐寺。据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所写,丝绸之路北线东段是由西安、泾川、固原(原州)、海原、靖远、北城滩、五佛寺、景泰、武威(凉州)到达敦煌。魏晋以来此线路中外商旅不绝,因地缘而接受西域文化亦甚早。

  一、三石窟寺之历史演变

  法泉寺石窟依山开凿,始建于北魏时期,唐宋两代较为鼎盛。现残留36个洞窟,保存有唐代以来雕塑佛像及壁画等珍贵文物,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和历史研究价值。唐初大将尉迟敬德曾监督修建法泉寺碑,今已不见。康熙《靖远志》载:“红山法泉寺,在城东十五里……,据开城景云寺碑云,宋崇宁五年钦赐度牒五百纸至会州(靖远)大红岔法泉禅寺,遣僧党真巴赴西安隶下景云寺而给之.则知法泉为上院,而景云为下院……明正统建卫后修伽蓝殿,弘治初积班丹以桑迦班丹徒领海音寺都纲事还乡,呈保本寺藏卜札实礼部给札住持……”. 据《定西文物》记载:石窟于宋徽宗赵佶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和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重修。至清康熙年间,寺院占地达四平方里,有佛田千亩,分前寺后寺,僧侣曾达1500余人。后又因数经兵燹,胜景几遭破坏,但昔日风貌犹存。

  五佛寺石窟 建于北魏时期,座西面东,背山面河,因石窟内塑有五尊大佛像和千尊小佛像而得名。整个石窟进深9米,宽7米,中有空心塔柱,直抵窟顶,塔柱呈方形,每座宽5米,四面开龛,龛内各塑佛像1尊,神态各异,神情自若。室内南北三角各塑泥像1尊,造型高大,体态端庄,南北两壁有模制影塑小佛像7-9排,计有千尊,故该寺又称千佛寺。

  接引寺石窟 在靖远县城东约3公里的下滩村山崖上。开凿于北魏时期。现存石窟一个,坐西向东,背山面河。宽8.5米,深7米,高5米。中心方柱紧抵窟顶,柱前开龛,内雕佛像3尊,中间主佛两手抱胸前,端庄慈祥,高1.65米;两菩萨高发髻,著裙服,宁静和善,高1.5米。

  一般来说,早期北方石窟的开凿与僧人习禅有关,石窟的窟龛形制、造像题材及装饰纹样都与僧人礼拜和禅观有关,三寺之距离既近 ,应有同一时期开凿只可能,若然,必有相似之处,只是历经劫难,旧迹残然。据《礼俗与宗教》 一书颜尚文《后汉三国两晋时代佛教寺院分布》一文“两晋以前的寺院很少称呼为“寺”,大部分称为“祠”,两晋以后“寺”的称呼才确定下来。”则其所造年代必在西晋以后。

  据《陇苗》1982年7期夏吉仁《法显西行记》载:“法泉寺悬崖石刻像甚古,疑是六朝人作品”,“东晋僧法显一行西出关中,度陇坂,走了一个来月,还比较顺利,但他们准备在鸇阴口渡黄河,继而西奔姑臧,却受到这一带割据的鲜卑族西秦王乞伏乾归政权(388-411)的阻挠……”。其它如董玉祥《梵宫艺苑-甘肃石窟寺》 、冯理忠主编《白银史话》 也认为法泉寺开凿于北魏。而寺内主管人员说法泉寺开凿于354年,比敦煌早开12年不知何据。至于接引寺和五佛寺既无题记碑文,又少文献记载,其开凿之年代亦流于模糊。

  自三武灭佛以来,石窟寺屡破屡修,古迹已难存原貌,幸存于世者有红山法泉禅寺千佛窟入门上方唐代圆雕释迦牟尼像、唐代藻井 及达摩洞唐代达摩祖师及两童子像、五佛寺内唐代两泥塑像及晚宋三尊塑像,价值最大者五佛寺北壁所藏木刻印制西夏文佛经《金光明最胜王经》有残页七叶计763字,三寺之洞窟形制虽经千年,而旧迹可辨。

  二、艺术渊源

  (一)洞窟的类型

  寺

  接引寺 五佛寺 法泉寺

  五方佛窟

  十方佛窟 千佛窟 天王洞

  达摩洞 观音堂

  窟形 中心方柱紧抵窟顶(穹隆式) 空心塔柱,直抵窟顶(穹隆式),塔柱呈方形 A B C D E F

  中心方柱、拱形 中心

  方柱、

  拱形 中心方柱、方形平顶 中心方柱、拱形 方形平顶,无中心柱 方形平顶,无中心柱

  龛形 中心方柱正面开帐形龛 中心方柱四面开圆拱龛 方柱正面开圆拱龛两侧壁开龛 方柱正面开圆拱龛两侧壁开龛 方柱四面开龛 方柱正面开圆拱龛 正壁开帐形柱础龛 正壁开方形龛

  造像组合 单铺组合

  一佛二菩萨 单铺组合

  两尊唐塑在壁角、三尊宋塑在柱龛 已毁坏 已毁坏 已毁坏 已毁坏 单铺组合一佛二菩萨(唐) 一菩萨二童子(唐)

  其他题材 石刻圆雕 南北两壁有浮雕千佛,北壁西夏文佛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圆雕浮雕

  佛像 立佛鼓眼通天鼻、袒右式、阶梯式衣纹、两手抱胸前,端庄慈祥(补修) 唐塑泥像结跏趺坐通肩式金面丰腴体态端庄均内着“僧 祇支”下着裙外着袈裟或双手握在怀中或合于胸前、宋塑腰细面圆方颐突出神情自若 佛像袒右结跏趺坐、身着瓷蓝色宽大袈裟面庞丰满洁白眉额正中有朱砂红痣(唐) 佛结跏趺坐于蒲团之上,头戴圆形禅帽眉骨突出双眉竖立二目深陷圆睁、双耳垂肩嘴扩鼻圆眉毛头发卷曲禅带于脐下打结、坦胸露乳吐黄色裙子系于乳下裙带于脐前打结、虽 着中原服装、相貌有异族特征 (唐)

  菩萨像 立式高发髻,著裙服,宁静和善(补修)

  莲座 仰覆莲、上层双瓣下层单瓣(补修) 唐塑有束腰莲花座(补修) 双层仰莲 台式

  装饰纹带 佛有圆形火焰纹菩萨无(补修) 唐塑背有小佛数层 入门顶部有覆莲藻井一方、四周镶嵌层层花边、缀饰彩铃、(元以后)

  (二)总结

  三寺以中心塔柱窟为主,间有方形平顶窟,皆小型洞窟。此三寺相似处。查中心塔柱窟源于印度支提窟,经新疆传至河西后,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衍生化成中心塔柱窟。中心柱把全窟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前部供僧众“礼拜” ,后部供佛教徒绕塔观像而设甬道。因此此时所凿石窟主要是作为禅僧修习之用,而一般信众只能在较远处看佛,所看到的佛的神性就较多。

  三寺佛像多通肩式与右袒式,多一佛二菩萨组合,多仰覆莲花座。其中法泉寺千佛窟入门上方圆雕释迦牟尼像唐代塑像特征明显。

  五佛寺北壁所藏木刻印制西夏文佛经《金光明最胜王经》残页为《金光明最胜王经》末卷内容。《金光明最胜王经》叙说金光明忏法之法,且叙述由四天王之镇护国家和现实利益之信仰。金光明经与法华经、仁王经为镇护国家之三部经。若读颂此经,国家可获得四天王之守护。史载西夏光定四年(1214年)神宗遵顼在内外交困之际,以皇帝名义缮写金泥字《金光明最胜王经》。按两宋时三石窟寺属西夏境内,西夏第二代皇帝毅宗与其母后先后三次向宋朝求请大藏经,以后用西夏文翻译汉文大藏经。结合《金光明最胜王经》之功用看神宗遵顼以皇帝名义缮写金泥字《金光明最胜王经》一事亦可知中土人士之实用思想。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