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五百罗汉弥珍贵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一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五百罗汉弥珍贵

  □ 张一农 《翠苑》 2007年第03期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合家欢乐,这是人们的共同心愿。常州人每逢春节,有到天宁寺去“点罗汉”的传统习俗:任选一尊罗汉为起点,待点到与自己岁数相同的罗汉,从他的喜怒哀乐中,便可预卜当年的“前途命运”。其实这五百罗汉都是僧侣装束,与凡夫俗子较为接近,形神各异,心态不同,透过他们各种不同的神态,作一番精神上的交流,也不失为一种艺术享受和心理慰藉。

  天宁寺的东西罗汉堂,位于大雄宝殿两侧,罗汉厅分四排,均为坐姿,每尊高一米左右,全身贴金,蔚为壮观。他们或俯或倚,嘻笑怒嗔,有的慈眉善目,妙相庄严;有的怪诞狰狞,动作不凡;有的伸足屈膝,打坐箕踞;有的拄杖睁目,合十摊手;有的参禅入定,念念有词;有的闭目凝神,煞有介事;也有托钵飞铙,戏玩宠物……真是千姿百态,各呈其趣。从佛教教义的角度来说,几乎每一尊罗汉都有一个故事。如第388尊罗汉飒陀怒尊者,身绕6个胖乎乎的儿童,他们为罗汉抠耳、触唇、搔脚、拉腿、伏肩、靠臂,像是在撒娇玩闹,生活气息很浓,佛家称为“六贼戏弥”。佛学上的以眼、耳、鼻、舌、身、意为“六贼”,以此告诫佛门弟子要一心正念,莫为“六尘”所染。其实此说对修身养德也不无裨益。

  天宁寺早期的罗汉,始塑于清代乾隆年间,起初是按照浙江雁荡山的三百罗汉塑了彩像,俗称“花罗汉”。到嘉庆年间,又博采五台山罗汉的造型特点,增塑成五百罗汉,全身装金,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到光绪年间再次重塑,一时名噪四方,曾被宁波七塔寺、南岳祝圣寺和四川、云南等地的寺院仿塑。但在十年浩劫中全部被毁。现在的罗汉是依照嵌在大雄宝殿两侧壁上的砖刻拓本,以传统工艺从1984年到1986年8月,历经两年时间精心塑成的。

  这套砖刻罗汉像,最初于清代嘉庆年间按照杭州净慈寺的拓片刻制的。后毁于兵火,光绪年间重刻上墙。砖刻线条流畅,刀法纤细,构图优美,表情丰富,连同18罗汉在内,共有518块,是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古典珍品。十年浩劫中,眼看这批文物将受灭顶之灾,人们巧妙地用石灰加以刷没,再加贴了几层“大字报”,总算把它保存下来。据《天宁寺志》记载,当时出洋经商的船主,最担心航海时遇大风浪袭击,于是就到天宁寺求佛祖保佑,并恭请一套五百罗汉拓片供奉在船上祈求平安,使天宁寺的罗汉形象又传到了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罗汉堂里还有两位陪客——济颠与疯僧。济颠俗称济公,即南宋僧人道济,原名李心远,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住净慈寺。他神通广大,吃熟的能吐活的,装疯卖傻,玩世不恭。他不畏权势,善扶助弱小,常爱嘲弄达官贵人。传说济颠是罗汉转世,但去罗汉堂报到晚了,只好站在过道里。西罗汉堂的济颠僧,比五百罗汉的塑像高大,眼睛十分传神,从嘴角可以看出他似笑非笑,似愁非愁,似啼非啼,一半脸儿笑,一半脸儿哭,中间看起来是啼笑皆非,可谓把他的神形刻画得入木三分。

  东罗汉堂里的疯僧也塑造得维妙维肖。小说《说岳全传》称疯僧与道济是同时代的人,昆曲《疯僧扫秦》中,疯僧一手拿了没有洞的吹火筒,一手拿把连爿新扫帚。戏文里的秦桧问他:“你的吹火筒怎么没有洞?”疯僧答:“不能有洞,否则就是私通番邦!”秦桧怒斥道:“你拿的扫帚还是新的,没扫过地,分明是个懒和尚。”疯僧说:“我这把扫帚不是用来扫地的,是要扫尽奸臣!”秦桧被这个疯疯颠颠的和尚骂得目瞪口呆。后人在寺院里供奉他,并不是因为他是什么神仙活佛,而是敬仰他那种不畏权势,敢于在嬉笑中智骂奸臣的缘故。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