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关中佛迹之旅——宝庆寺与药王山纪胜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金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关中佛迹之旅——宝庆寺与药王山纪胜

  金申

  今年8月初,我因参加一次学术会议之缘,得以巡礼了陕西安宝庆寺遗迹和耀县药王山碑刻。

  宝庆寺,位于西安市内书院街路口,原寺早已无存,只剩下一座六角形砖塔,俗称花塔;与花塔近在咫尺的是二层的仿古形酒楼饭馆,饭招酒旗飘扬,与塔比肩。塔近年维修过,四周圈以铁栅,保护尚好。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这花塔的塔身各面都作成小龛,内中嵌入了唐代浮雕的佛造像。

  宝庆寺的唐代石雕佛像,在日本和欧美都极有名。实际上这些石雕不应称作宝庆寺石雕,最初它是唐长安光宅坊光宅寺(仪凤二年,677年创立)由武则天造的七宝台楼阁的内部装饰浮雕。这些浮雕一般有两种规格,多数是一米高、七八十公分宽的长方形,上雕一佛二菩萨,佛像多数为两脚垂坐于两朵大仰莲上,这种双足下垂的坐势,佛学上称为善跏趺坐,通常是弥勒佛坐于兜率天宫的样式,再据浮雕下部所刻颂文,内中也提及“敬造弥勒像一铺并二菩萨”云,这是因为武则天自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自拟弥勒(慈氏)下世,所以造像中以弥勒像为多。还有一种是一米高。三十余公分宽的竖长条形浮雕,多刻观音菩萨立像。观音束高发髻,手持净瓶,袒上身,斜披络腋,衣带飘扬,体态优美,雕刻技法极为熟练。

  七宝台的浮雕多是武周朝的名臣近侍和武后亲族施钱镌刻的,故多有颂文。流落到日本的十数方,内有长安三年(703年)扬州大都督府扬子县令兰陵萧元春造弥勒坐像,又有开元十二年(724年)虢国公杨公等造弥勒坐像等。开元十二年距武则天卒已十九年,大概七宝台仍在不断修缮,据所刻铭文为“虢国公杨花台铭并序”,文中又有“杨将军新庄像铭”,可知此时七宝台已更名杨花台,因长安三年(703年)萧元春造像铭文中尚有“巍巍高妙,霞生七宝之台”一语,可证。又“新庄像”,似乎是有庄新修缮之意。

  当年光宅寺的规模一定很雄伟,七宝台内除浮雕佛像外,还有来自西域于阗的画家尉迟乙僧所绘壁画,据《唐朝名画录》云:“七宝台后面画降魔变,千怪万状,实奇踪也”。《寺塔记》也记“宝台甚险,登之四极眼界,其上层窗下尉迟画,下层窗下吴道子画……”。

  七宝台的浮雕据统计约有三十余方,其后光宅寺荒废,唯石雕尚存,故移于长安城内太常寺故地的书院街宝庆寺(花塔寺)内,雍正元年(1723年)宝庆寺重修,石雕有十余方左右嵌入花塔塔身各面,剩下的则散置于后殿。我国清代的金石学者也曾部分著录。本世纪初,散置的浮雕全部流出国外,现分藏于美国菲里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尤以日本东运为多,现在东京国立博物馆还陈列有十余方,日本个人收藏多方。大林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都有著录。

  我们用长焦距镜头将各浮雕依次摄影,仍感不能充满画面,又国内残留数方均是长方形的佛坐像,旁有二胁侍菩萨,那种竖长形的仅雕一尊的观音像却一方也没有了,均流出国外,实亦可惜。

  药王山碑刻也是我们早已神往的地方,西安文物总店的何建武君为向导,讲好计程车,仅一个半小时即抵耀县,出城东不远,沿山路盘旋而上,已身置药王山的葱茏玉色之中。药王山唐代名磬玉山,高一千一百米,因由五小山峰聚攒而成,故宋以来又称为五台山。其山高而不险,卑而不夷,古柏葱郁,与关中的黄土高原恰成对比,难怪唐人称为磬玉山了。

  药王山得名,据现存金大定九年(1169年)重刻《耀州华原五台山孙真人祠记》等知,唐代大医圣孙思邈即是耀县人,孙曾撰《千金要方》等医书多种。明隆庆六年(1572年)将其所著药书,刻于五通碑石置于山上,故此通称药王山。

  沿陡峭的石级攀上药王庙,正殿尚存,然孙真人像为新塑,古医方碑数通亦完好,又有洗药池、大石药碾等遗物,据云为当年医圣亲自炮制药草所用。

  瞻仰了孙真人庙沿山路再上,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地一耀县碑林。小院落位于山腰,很幽静,正殿及三面回廊,陈列着历代造像碑百余方,其始自北魏迄唐,绝大多数为佛造像碑,少数为道教碑,均为近百年来耀县境内出土。一般人均知西安碑林,名碑汇萃,其实耀县碑林在书法史、造像史上也不逊西安碑林,只不过交通过去略偏僻,造访者较少而已。

  碑林始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原在县城衙署西边,建国后移至文化馆,1971年迁至药王山吕祖庙,1989年在原药王山集宫废址建成陈列馆。

  这数百通造像碑中实不乏名碑,著名的如《魏文朗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像记》、《张僧妙法师碑》、《仇臣生造像碑》、《张柒饯刻图碑》均是书法史和造像史上的名品。特别是《姚伯多兄弟造像记》,为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九月刻,耀县出土,正书、二十三行,行二十八九字,书体古逸,布局自然,疏密有致,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忙于记录、摄影、兴奋异常,据知这些造像碑已经有人开始系统地整理研究,将能公之于世。时间紧促,只能择其要者摄影数十枚归京整理,因记录简略,照片竟还有找不到老家的,看来搞学术研究,真得沉下心,扎下来,埋头数月至数年方可,走马观花是不行的。

  药王山脚,还有一处摩崖造像,从风格看亦为唐刻,主尊为观音,游戏座姿,高冠和绸带很有特色,高约三米,又有善跏趺坐的弥勒佛、释迦佛及持净瓶观音立像数尊,构图及大小造像随意,似乎开凿前主体设计意识不强,为信士随时施资雕刻。有趣的是这些造像被抚摩得黑油光亮,特别是那尊半跏观音像,犹如墨玉凝脂,莹润喜人。估计这是古人旧习,来药王山求医赐药,信者何处患病,即抚摸观音像何处,病痛可愈云。

  本次原是到敦煌开会返京,只因交通不便,阻滞于路,反而助成游历了关陇胜迹麦积山、法门寺、宝庆寺及耀县药王山,真可谓亦佛缘也!

  1996年10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宝庆寺及石雕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