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化身千万
慈悲化身千万
□ 《风景名胜》 2009年第02期
为什么是观音?她常住人间,与芸芸众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喜乐互通,而且能够以种种的化身来解人之难,救人之困,只要一念其名号就能随时出现,她具有一种慈悲为怀,忧乐万家的人文情怀,使人倍感亲切。
观音走下了高踞的莲花神坛,褪去了华贵的天衣,摘下了尊贵的宝冠,去除了珍贵的缨络,披上了一袭朴素的白袍,深入到穷乡僻壤、天涯海岛,成为广大老百姓赖之以生的救苦救难偶像,这真是一段在世界上也难找到的非凡过程。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观音善行最重要的核心,也是她之所以受到众生爱戴的一个根本原因。佛家认为,佛和菩萨都是非常伟大的智者和觉者,但观音不仅誓愿救助众生,还具有自觉觉他,自利利人的高尚品德。她虽然早已成佛,但为了众生的超度,又回来普渡众生,把世间一切人的冷暖寒凉视为已身的冷暖寒凉,有求必应,有难必往,时刻与众生同船过渡,同体而悲,宇宙间只要有一个人未得度,她便永不休息。
《法华经》说观音具有一种无比的神力,能“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施无畏的手势既表示护卫,也表示祝福,慈悲的观音常向切陷于危厄之中的苦难之人施以救援之手。观音对人施助时,并不是以单一的形象出现,而是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体来显现: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现出“三十二应身”去施助。除了三十二应身之外,观音还有三十二化身。和她的应身不同的是,观音的化身尽管多达三十二种,但都是以观音的形象来出现,不过是不同装束的观音而已。而每一种形象都带有一种美丽的传说。
一般地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是从世俗的观点去理解的,但观音所施予的爱却是远比这种世俗的、有缘的爱高出了千万倍。她使一切的爱无由而出,无缘而施,这种爱去除了一切的功利性,感同身受,犹如一体。你体即我体,你心即我心,你苦则我苦,你难即我难,有缘要帮,无缘也要帮。真正是由已及人,利已利他,这种伟大的情怀也正是世间所缺少也是最需要的。
当佛教传入中国之日,正值长达几百年的战争纷乱,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急于寻找一个解救的出路,更急于寻找一块安定的乐土。佛教恰得其时地给他们指明了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而观音就是扶助他们登上一艘驶往彼岸之船的船夫。
从文化上看,观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产物。佛教吸收了中国儒家的文化来补充自己,改造佛教,从而为中国的大众所适应。佛教强调了它的慈善博爱,与中国的仁义道德有了接轨点,也增加了一些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等。这些文化在观音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她不仅成为慈悲的集中化身,而且能够为孤苦无后的众生送子添孙,忠孝二义便集中反映在她的身上了。这种改革与其说是神话,不如说是佛教对于中国强大民俗的一种包容和让步,观音以她充满人情味的形象成为中国所特有的“人间佛教”的具体代表。
在对观音的千年崇拜中,对她的礼拜仪式也日益简化,信徒无须通晓深奥的佛经义理,也不要静坐专修,当他们临危被害时,只要念一声观音菩萨的名号,奇迹就会立即出现,就会化凶为吉,得到拯救。这样一种信仰简化了许多浩繁的手续,也降低了信仰的门槛,吸引了无数文化水平不高的信徒参加进来,对观音的信仰也因此而扩大了。
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于观音的信仰,已经由原来单纯的修来世、求解脱、向往西方极乐净土而逐渐变为世俗的“有求必应”了。观音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一种理想的物化,甚至成为一种功利性的对象而被中国信徒们崇拜着。一个人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有可能接触到观音,也都有可能对观音有所要求。观音以她博大的胸怀来“有求必应”,哪怕你付出的极小极小,哪怕你提出的要求过大过大……观音以她一贯的“无缘而慈,同体而悲”给予所有的要求者以微笑。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