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福清古塔探访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福清古塔探访

  福清现存的古塔最早建于唐代,为灵石山内的俱胝和尚墓塔;其次建于宋代,共有四座:水南塔(龙山祝圣塔)、龙江桥塔、五龙桥塔、石竹山灵宝飞升塔;其他则建于明代以后。这些古塔主要是风水塔(即文星塔、文锋塔、文笔塔、文光塔),其次是舍利塔和佛塔,还有个别做导航引渡和美化之用的塔(姑且称“航标塔”)。福清古塔的形制大多为六角形和八角形。外观式样上要有楼阁式、密檐式、墓塔式。层数都为多层,单层较少,分实心和空心两种。建筑材料主要是花岗石和青石。

  风水塔

  福清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古塔,当属位于城区东南端、龙江北岸的瑞云塔。瑞云塔号称“南天玉柱”,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费时10年竣工。由叶向高之子、符丞叶成学与知县凌汉翀募捐,名匠李邦达负责设计施工。据说,建造该塔是为了“补龙江地势之旷”,“点缀融城风景之不足”。传说卜基之日,五色云自太保山来覆其上,烂漫辉映,故塔建成后命名为“瑞云塔”。

  瑞云塔用雕琢精致的花岗石砌建,塔高34.6米,七层八角,外形仿木构楼阁式,底基为单层八角须弥座,周长24米。第一层北面开门,塔门额竖匾上镌刻“凌霄玉柱”四个遒劲有力大字,其余七面设佛龛。第二至第七层两面开门,六面设佛龛。塔内为八角空心室,各层转角倚柱成海棠状,并有曲尺形登临石阶,供游人拾级而上。柱顶斗拱二层,檐面浮雕瓦垅,顶为葫芦塔刹。塔身内外每层皆有浮雕,内容丰富多彩,有武士、比丘、罗汉、菩萨、力士、佛像等浮雕和佛教故事图案,还刻有花卉、龙、麒麟、狮子、鹿、凤凰、奔马、兔、猴、鹤等飞禽走兽浮雕四百多幅。这些浮雕千姿百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每层进出口处左右有两尊精雕细凿的守门神,现仅存12尊。第一层入口处两尊守门神最为高大,披坚执锐,威武雄壮。更别致的是,每层八角檐端各坐镇一尊镇塔将军,共48尊,大小、披挂、神情很相似,端庄肃穆,平添了几分神秘气氛。

  福清还流传60年一度甲子中秋点塔灯的风俗。相传此习俗始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时瑞云塔已峻工9年,恰逢岁序之首甲子。由参与建塔者倡议,这年中秋节在瑞云塔上结彩点灯,表示庆贺。此后便沿袭下来,成为福清独有的甲子点灯盛会。

  瑞云塔,号称为“江南第一塔”,196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瑞云塔

  与之遥相对应的龙山祝圣塔,坐落南门外音西镇水南村,故又名“水南塔”。北宋宣和年间(1119 1125年)由居士林庚舍地兴建,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遭大风破坏,仅存4层。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由黄姓鸠金续建3层,7年始成,后又毁,明初重建。塔周长14.8米、高22米,座径约5.4米。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结构,七层八角,腹系直简式。一至四层,石级呈螺旋状盘旋而上,古朴端庄,属北宋建筑风格;五至七层,双向开方形门,塔内曲尺形石阶直达塔顶,檐长舒展轻巧,造型玲珑精致,属明代建筑风格。八百多年来,它饱经风霜,旧貌依存,与瑞云塔隔江对峙。1981年2月25日被列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水南塔

  上迳镇迳江北畔鳌峰之巅的鳌江宝塔,巍峨壮观,气势不凡。由于从塔顶俯瞰鳌峰,酷似鳌形,故名。鳌江宝塔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历时3年竣工。鳌江宝塔为八角仿楼阁式的石塔,共7层,每层高3米,塔座高1.3米,塔葫芦顶高3米,总高为25.3米,塔尖原为石葫芦,后遭雷击破坏,改为砖砌。塔身为八角形,底层每边宽2米,每上一层就递减0.05米,塔门12个,门高1.9米,宽0.53米。每层各有12级石阶,外围环道稍向外倾斜,便于排水。四周砌有石栏。塔门有两尊石雕镇塔将军,披坚执锐,飘髯怒目,威武雄壮。门前踏步为一石鼓,别具一格。每层塔门旁均镌刻着“愿四海宁谧,愿五谷丰登”、“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之类的联句,道出古人渴望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各层佛龛及八面塔壁上皆嵌有石刻佛像,造型不一,雕工精致。塔顶原为葫芦状巨石雕,民国初被雷轰毁,虽经重修,难以复其旧貌。该塔1987年11月23日被列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鳌江宝塔是福清著名的游览胜地。登高瞩远,千帆来朝,一览无遗,赏心悦目。塔下鳌峰,宛如巨龟出海;隔江蛇山,大有龟蛇锁江之势。鳌峰北坡有鳌峰寺遗址,寺内香火曾盛极一时。解放前夕因失火而焚毁。鳌江塔因其各层柱上刻着乡里18姓氏信女舍银数额,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海口镇龙江桥桥头的龙江桥塔,是龙江桥的附属部分。龙江桥塔建于宋朝,共两座,分列桥的左右,乃龙江桥的镇桥塔。七级六角,为实心石塔,高5.05米,仿楼阁式,须弥座,塔壁每面有浮雕佛像,顶为葫芦塔刹。塔壁上雕刻有各种图案。由于风化严重,多有损毁。该塔连同龙江桥于1961年5月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龙江桥塔

  位于城头镇五龙村的五龙桥塔,属于镇妖压邪的风水塔。它建于宋治平四年(1067年),为七层八角实心石塔,塔高6.7米。最上层镌刻“治平四年建造”字样,底层雕刻佛像,复莲状须弥座,葫芦塔刹。1987年11月23日被列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舍利塔

  福清佛教信众在修建佛塔的同时,也为历朝历代的高僧大德修建了无数的舍利墓塔。舍利塔一般较低矮,高约两米,它的建筑形式,就是在一个不大的台基上修建半圆形的坟冢,加上一个顶尖。塔身阴刻有埋葬者的姓名、生死年月等内容,并浮雕有佛像等图案。

  位于石竹山仙桥畔的灵宝飞升塔(又叫舍利塔),属于舍利塔。该塔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为七层八角实心石塔,高3米。每面均刻有佛像,塔顶为葫芦状。它是道士驱邪镇魔、修持至高境界的象征。

  位于东张镇灵石山内的三塔墓,因有墓塔三座,故名。据三塔墓铭记载:灵石寺为玉融古刹,唐俱胝和尚开山祖始,相继凡五十余代。清康熙巳丑年间(1685年)道霈和尚仿诸方三塔成式,中奉历代诸祖,始开山和尚,继而冰禅师五色舍利一瓶计三十余粒,以及心宗禅师、海印禅师等塔散在诸处者,俱敛藏于寺左侧……由此可知,这三座塔是埋葬高僧灵骨(舍利)的地方,当列入舍利塔。

  佛塔

  紫云宝塔坐落于东张水库鲤尾山,故又叫“鲤尾塔”。塔始建于明代,高24米,廊宽0.65米,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结构,七层八角,塔座呈工字形,雕有鲤鱼、麒麟、荷花等图案。门口有两尊石雕武士守卫左右,威严肃穆。塔内每层均安放石雕观音佛像。第七层塔壁上凿有“梵天清吹”四字。塔的周围有石柱、石狮等。1981年2月25日被列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现已岌岌可危,随时皆可倒塌。

  旅游者在游览景区时,会看到一种类似于佛塔的小型佛教建筑,这就是经幢。据说,经幢可用来“镇魔驱邪”。宋代以后,经幢的造型日趋华丽,表面的镌刻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经咒外,还雕刻了各种佛陀、菩萨、金刚和世俗人物的生动形象。经幢高者逾丈,小者不过尺,成为旅游者乐于观赏、耐人寻味的艺术品。经幢上文字一般为楷书、隶书、篆书,甚为难得。

  风景区瑞岩山内有一座经幢,形如葫芦,故俗称“葫芦顶”。该经幢始建于宋代,为六角青石柱体,中间实心。经幢分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主体是幢身,上刻有“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经幢形体华丽,雕刻精美,显示出宋代高超的建筑艺术风格,为研究我市古代佛教艺术和地方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它虽然造型像塔,但比一般的塔小得多。

  位于东张水库的白豸塔,建于清康熙年间。为七层六面实心石塔,高15米,每层设龛雕佛像。现淹没在东张水库内,东张水库水位下降时方能一睹塔顶一小部分,故被人称为“湖中塔”。

  在一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发展长河中,佛塔的建筑艺术形式引发祖先们对于其他建筑种类的想像力,于是一座座与敬佛思想毫不相关的用于导航引渡和报警的航标塔便应运而生。位于东瀚镇万安村的万安祝圣塔和位于三山泽岐的迎潮塔就属于此类性质,且多建造在海滩或者山丘上。

  万安祝圣塔巍巍屹立在东瀚镇万安村东南海边的小山上。该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系由卫所官刘侠同寿官郭元昆募缘而建。抗战期间遭日本海军军舰炮击,毁去三小角。该塔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结构,高18米,七层八角,空心。塔内有曲尺形石阶可盘登面上。座须弥式,四周有莲花、狮子戏球等浮雕图案。底层塔门有两尊塔神,第二层有凿刻“万安祝圣塔”5字的石匾。从第二层开始,各层第一面都镶有浮雕罗汉一尊,神态各异。塔顶为葫芦式。塔旁立有2米高的石碑,有“明刘侯建塔碑记”阴刻篆文,因数百年海风雨水侵蚀已难以辨认,使今人无以知晓当时建塔情况,实令人望碑兴叹。该塔1981年2月25日被列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三山镇泽岐村海滩上的迎潮塔,又叫“斜塔”、“泽岐塔”。它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修。原塔高18米,塔围11.2米,七层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采用层层垒砌、塔心条石交叠、卵石塞缝的建筑方法,是我省最高的实心塔。二层塔壁上刻有“柱石凌云”阴文,塔壁设有佛龛,内雕数尊佛像,形态各异,神态逼真。塔在海水冲击、大风吹刮下,四百多年来,倾斜20度左右,曾被誉为“福清比萨斜塔”。1981年11月23日被列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几年前该塔已倒掉五层,现仅剩两层,至今仍无人修复,令人痛心疾首。

  福清古塔作为一宗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旅游资源,越来越体现出它的文物考古价值和人文观赏价值。让我们都来呵护这些蕴涵着灿烂文明史的古塔!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灵隐寺探幽
下一篇:菲律宾佛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