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东山大寺和小寺
巍山东山大寺和小寺
巍山古城东南三公里处的灵应山和玄珠山,有两座古寺这就是东山济胜大寺和小寺。
大寺原名圆觉寺,系明代蒙化府土知府左氏所建。寺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万历年间重修,后焚毁,明天启二年(1622年)重建,清康熙年间重修。寺呈座东向西,依山而建,有山门、弥勒殿、真如殿、大雄宝殿,南北两侧为观音、伽蓝、地藏、文昌、三官、准提诸殿。寺内尚有听月庵、系风亭、池塘、小桥和花园等共十余个院落组成,其中真如殿最具代表。山门前有两座古塔分列于左右两侧,明代成化十四年(1418年)建,为方形实心砖塔,塔高17.8米,大小结构相同。塔身最下层为石砌台座,上置砖造须弥座台基二层,上建塔身。双塔的第一级东西南北各设佛龛一个,内置大理石佛像各一尊,塔身上构密檐九层,以菱角牙子叠涩向外跳出,使得双塔的出檐部位愈显秀硕厚重,累积玉滇,高耸壮观。圆觉寺和双塔交相辉映,它集建筑、园林为一体,构成了我国“塔寺一体”的佛教建筑格局,显示了古代巍山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
小寺原名玄珠观,始建于南诏,南明永历十年(1656年)重建,清同治年间毁于战乱,光绪年间重建。观依玄珠山而建,层台叠阁,气势雄伟。其布局为在南北中轴线上建山门、四圣殿、石牌坊、玉皇殿。大殿之东建有关圣、三皇、吕祖、观音诸殿和弥罗宫、芭蕉楼、碧波室、道舍等建筑,其布局一反南北中轴对称格局,采取由西向东上下三台横列式,以二条轴线穿插大小七个院落,且园林小景颇多。建筑以山门及大殿最佳,山门为单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面宽三间,前后檐下施如意斗拱,斗拱做工十分精细。大殿建于高台之上,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前设走廊,檐下施七踩斗拱,整个建筑气势雄伟。
由于小寺的建筑规模较之大寺大,而小寺的建筑规模虽大却没有建塔,大寺规模小但却建有双塔,故当地民间把这种现象用两句双关谐音表达为“小寺(事)不小,大寺(事)不大,小寺(事)不塔(塌),大寺(事)塔(塌)”。以此引申出一个哲理:不要轻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一些小事如果处理不当还是会导致大的问题,反之,一些所谓的大事也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而有一些人又往往只注重办好一些小事,而对大事则又掉以轻心,把事情办得一塌糊涂,所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两种倾向都不可取。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