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塔感怀
龙首塔感怀
古老的开元寺塔,坐落在陵阳山第三峰上,它四周幽寂的环境早为楼房蚕食殆尽,而一派噪然了。敬亭山南麓的广教寺双塔下,也正起楼立屋,不安宁起来。但年轻的龙首塔,置身于鳌峰公园,林木苍翠,鸟语清幽,正得山水之厚爱,仰目中让人看到一种别样的幸福。
龙首塔矗立于宛水河畔,东有鳌峰赤壁辉映,北有南楼旁衬,再远者,有谢眺楼、开元塔等诸多文化古迹为它撑腰,使它颇显底气,在一方林木环绕里,也不曾心虚过。
龙首塔始建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距今已有四百四十余年,说它因东北侧龙首亭而得名,我不敢苟同。龙首亭始建于何年,我不曾确考,但从塔亭关系而言,我觉得有些本末倒置。塔随佛教于东汉传于我国,它总是与寺庙连襟,是佛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彰显着一座寺庙的精神。大凡有寺庙必有塔,有塔必有寺庙,这似乎已成定律。只不过在繁盛的香火中,寺庙很容易惹火烧身,而在烟火中毁于一旦,而能幸免的常常是塔。因而许多地方,只留下孤零零的塔,争风斗雨,独秀于世,而被视为风景。现在凡七级、高十丈的龙首塔,被说成是纯风景塔,我想也该如此。
入居江城之后,我曾多次陪儿子,于清晨和黄昏到鳌峰公园,穿幽径,下缓坡,到鳌峰赤壁前,在捧过宛溪清凉的河水后,在仰听过密林中啁啾鸟啼后,再攀援而上,绕到龙首塔旁,仰望塔身,默读塔的碑文。偶尔也登塔,盘旋至顶,眺望四周,无奈众多建筑挡住了视线,江城不能尽收眼底,那份登高的豪兴也顿减,乃至化为乌有。当然也爱到龙首亭小坐,领略置身山水林木中的惬意,可时常为络绎而游行人的喧哗所打破。于是走下亭去,绕到两方古碑前,从依稀的碑文里,读到众多施主的名字,而这恰好佐证了我先前的想法。龙首塔周围本来是有寺庙的,不过寺庙命途多舛,不复存焉。忽然想到一首诗:城南秋色回,亭际野云封。古堞虚悬塔,深林度晚钟。此诗为清人所作,由“深林度晚钟”可知,直到清朝,此处还有寺庙,那破竹穿林的钟声,隐隐告诉我们这里曾香火很盛。如今钟声岑寂,伴钟声而飞的幽静,早离我们远去。虽然公园里早早晚晚,间或还有幽静,但已失去暮鼓晨钟的底蕴。
此塔建造年代已是明朝后期,离明朝覆亡不足八十年。此处在鳌峰境内,又濒临宛水,很能得山水灵气,而山水灵气又极容易孕育出龙凤之祥瑞。这使我想到一些传闻,不知是否有那位卦相师,夜观天象,在此处看到了龙气,于是奏明天子,在此处修一塔镇压,以保江山一统,天下承平。我内心总这么想,觉得龙首塔如此得名,似乎更合实际。此得名也罢,彼得名也罢,这些都不重要了。大明一朝,素以专制闻名,素以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猖獗,素以宦官祸害惊世骇俗,它的灭亡,让人由衷相信,靠高压手段维护统治,最后颠覆得更快,也更彻底。这样的教训太多,不知朱元璋和他的后孙们,怎么没有得此前车之鉴。
清康熙年间,佟赋伟赴任宁国府,他曾对此塔作过修葺,并在塔东北修建了南楼,铭诗刻赋,以供文人唱合。此公在宣城就任期间,曾私掏官俸,整修了笪岳坝,造福东乡人民。还复修了正始书院,以私俸延师课学,使宣城文风蔚起。他还于公务之暇,搜集大量资料,写成《二楼记略》,为弘扬宣城文化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想到此,我的思绪又链接到古代宣城许许多多的地方官,几乎无一例外,从汉代的范晔,南北朝的谢眺,到宋代的沈括,都是文化的佼佼者,这个传统不知何年起,慢慢丢失了。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周君南来宣,此公虽然喜欢作秀,也好标榜个人政绩,但与贪官庸吏相比,尚有让人景仰之处,因为他毕竟办了实事。他重修了凤凰桥,便利了交通,虽然挂在桥头“南惠桥”之匾额和匾额下的题款有些戳眼,但今天一些官员借修桥之名,大肆敛财,中饱私囊之辈比,在让人忍俊后,那一点可爱还是能铭刻于心的。听说此公还整修过鳌峰公园,并筑南亭,于亭内镶挂自己半身肖像,以至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过此,误以为是孙中山肖像,忙脱帽鞠躬,闹出笑柄。周君南也算是有自知之明,即刻摘下肖像。他之所为相对于某些官员变着戏法,通过各种媒体,吹嘘政绩,大搞形象工程、数字工程,当属典型的小巫作派了。
而今,鳌峰公园在重重楼群的围困里,在熙熙人流、攘攘车流中,还算是一个幽处。独存的龙首塔,仿佛一个古代的使者,跻身于现代文明中,虽然哑默,但那一份厚重还在,那一份悠然还在,它在无声地启迪着芸芸众生,能不能受益于心,就全凭你的造化了。
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霞蔚居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