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如意
回首如意
阿莲
在佛寺举行说法、传戒等法会活动中,主法法师会手持如意以示威仪,表达吉祥如意之意。如意是佛门中一种法器,原为印度古时的爪杖,形状如云,或如手形,乃搔背痒所用,以其能补手不能到之处,而搔抓如意,故称如意。据音义指归说:“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如意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记事备忘之用的。据禅林象器笺说:“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只如文殊亦执之;岂欲搔痒也?……今讲僧尚执之,多私记节文祝辞于柄,备于忽忘,要时手执目对,如人之意,故名如意”。
如意作为一种法器,其头部是向回弯曲的,这是一种表法意义。意在告诉人们凡事要知道回首知足,只有回首了,才能如意,若不知道回首,便永远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如意也被人们称为回首如意。
回首如意,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为人处世,都应当知道适时回首,佛门俗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也旨在告诉我们,人生的痛苦烦恼常常是我们自己造作的,如果不知回头,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祸害,所以,减少自己的人生奢求,往往会使自己在人生苦海里减少些痛苦和磨难,遇到难堪的场面或钻牛角尖的时候,要懂得适时回头和退让,这样也可以给自己一条退路,给他人一点余地。
回首如意首先警示我们要少欲知足。佛门中常将贪嗔痴三毒看作人生诸多痛苦烦恼的根源,要人们戒除贪嗔痴等种种欲望。其实,一个人活在世上都有欲望,人有欲望并不都是坏事,适度的欲望可以促人奋发向上,充满生活的信心。但欲望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变成永无止境的贪欲,在这种贪欲的指使下,人常会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做出种种损人利己的事,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痛苦。所以,佛法告诉我们,在欲望膨胀之时,要知道回首,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你若能做到及时回首,那么也就会掌握所做事情的分寸,看得清自己的位置,也不会再给自己找来无端的烦恼和痛苦。
譬如说做官,做官要做好官,清官,而不是一味往上贪求做大官,无论在哪种官位上都要懂得及时回头,重视过好当下的生活,你即使做不了什么一品大员,但心里也会很如意。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是在官场上及时回首的典范。他们在官场上屡遭浮沉,却并没对生活感到灰心失望。面对官场的黑暗,他们不是挖空心思往上爬,而是在屡遭贬谪中知足安稳。他们不论贬官何处,都在自己的任期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为百姓造福。与此同时,他们还运用佛教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他们能够在屡遭打击之时做到宠辱不惊,始终保持一种平淡自然、知足常乐的心态。
又如,财富都是人之所望,一个人发迹了拥有无数的物质财富,也应该回首,不然钱财不仅不会让自己如意,还会成为自己的累赘,给自己带来许多烦恼。近年来,经常见诸报端的有多少有钱人是因穷奢极欲而导致失去幸福生活的事件便是明显的例证。如果不懂得在物质面前止步,不懂得在生活中感恩、惜福,那么富裕并不代表着一定就会事事如意。
再如炒股,当今的时代,有许多现代人都对炒股怀有浓厚的兴趣,有钱人炒股,没钱人也在炒股,他们都希望通过炒股发一笔横财。有很多人起初在炒股中赚了钱,按道理,赚了钱就应该见好就收,要有“小富即安”的良好心理素质。但一般的炒股人在赚到钱后还希望能赚得更多,所以在股票上扬的时候总是舍不得抛出,一路坚守,想要抄到市场的底,大赚一把。然而股票开始下跌,但他们还是不舍撒手,期待下次股值能够回升,往往结果是事与愿违,他们的股票一跌再跌,及至最后跌停。这时候他们才去痛悔没有在当初小赚或者小跌的时候“适时收手”,假如能够及时回首,不奢望一口吞下市场这整条大鱼,而是见好就收或者知难而退,也许还可以稳中有赚或者也不至于全盘皆输。
回首如意还告诉我们,不论自己处于何种境地,都要回首知足。生活中,人当然不会都一切如意,关键是你如何面对那些不如意。当你在为你目前的生活而怨天尤人的时候,应当回首想想这世上还有多少在健康、衣食行住、精神方面都不如我们的人:抱怨没有轿车、别墅,那就想想那些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和缺衣少食的乞丐;抱怨没有漂亮的容貌、骄人的身姿,那就想想那些残疾和智障的人;抱怨孩子成绩没得第一,爱人没当大官,父母太罗嗦,那就想想孩子的可爱,爱人的体贴和那些失去父母的人的悲伤。
“尽管我看不见太阳,但我可以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虽然我不能看到大海,但是我可以倾听海浪的声音。”当一位盲人对你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没有一丝的抱怨,没有一丝的颓废,有的只是自信和乐观。面对如此豁达的话语,如此乐观的心态,你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生活呢?
民间流传很广的《知足歌》详细描述了一个人应当如何知足:世间万事怎能全,少得温饱即感天;我虽淡饭充饱腹,还有饥饿叫可怜;我虽布衣遮身暖,还有露体冷凄然;我虽破屋蔽风雨,还有茅蓬常漏天;我虽妻小多负累,还有孤苦独自眠;我虽薄田种几亩,还有地无一垄田;凡事但将下等比,我今所得已多焉。
所谓“良田身外物,儿女眼前冤;世人谁不染,知足是神仙。”世上没有谁会从生到死都那么轻松无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缺憾,现实也不可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所有要求。因此,我们应当学会回首,以知足的心珍惜所拥有的生活,并尽可能享受我们所拥有的生活乐趣。如果凡事都能回首想一想,知道退让,生活里常怀感恩、知足之心,对一切的顺逆视为对自我人格的锻炼,我们就会像一首禅诗中描述的那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感觉到生命的无限悦趣,体会到日日是好日的禅境。
回首如意还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做到极致,若达到极致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俗语云:“月盈必亏,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这些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向极端,否则会走向其反面。宋朝的法演禅师曾在上堂时说:“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话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易,生变也);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人必繁。”
禅师的这四句话包含很深的哲理。“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告诉我们,在官位高居,权利在握的时候,要善于运用手中的权利为人民造福,切不可滥用职权,作福作威。如果权力在手,便肆意妄为,不仅会伤害别人,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灾祸。古往今来的贪官污吏,在自己有权有势之时,想尽一切办法将权力用足用尽,他们不仅贪污受贿,还想欺压民众,不光为自己捞取更多的利益,如果有谁敢与他们作对,他们会不择手段地置对方于死地。但是他们虽然得到了短暂的利益,耀武扬威一时,却终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像南宋卖国贼秦桧,清代的奸臣和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滥用职权的人,他们最终因为自己的行为葬送了生命,成为世人辱骂的历史罪人。
“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告诉我们,一个人现世所拥有的福报都是前世修来的。一个人在拥有幸福生活的时候要知道惜福,只有惜福了,你才会有享受不完的福气,你的生活才会过得圆满幸福。如果将所拥有的福报都享尽,你就会变得业重福薄,遭受苦报了。人人都认为拥有大量的财富很幸福。但是,钱财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欢乐,还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对我们来说,钱财除了满足生活所需外,应当用来布施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样你的人生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学会惜福,切不可任意浪费自己的福报。如果福报享尽,就算是天人,也会有“五衰相”的现前,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业深福薄,失人身易,得人身难。一个人如果纵情财色名食睡,恐怕要堕入地狱,求出无期了。
“话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在提醒我们,在平时说话时,要把握说话的分寸,好话不要太多,容易让人感觉谄媚,当然更不可说侮辱别人、伤人自尊的话,即使在自己得意忘形的时候,也要切记不要嘲笑不如自己的人。否则,一旦哪一天你失意的时候,会遭到别人更为无情的讥讽。人在心平气和的时候,说话留有余地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在怒发冲冠的时候,便难以做到了,所以,越是在人愤怒的时候,就越要克制自己,不要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很多时候,你一句发怒的无心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与功德。要培养自己待人谦逊包容、不骄矜、不恃宠的品格,平日应当“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要多检讨自己的缺点,宽容别人的过错。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能够以如此宽容、体谅的心来对待他人,你就一定能够与别人建立起一种和谐温馨的关系。
“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人必繁”告诉我们,人为制定的规则在执行的时候不能过于严厉,否则会使别人厌烦从而让自己变成一个孤立的人。不论在哪种生活环境中,都需要有一定的规矩来规范那些不守规则之人。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没有组织纪律,自己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的来作为,我们的社会就会变为一盘散沙。因此,规矩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但是,规矩在执行的过程中应当有适当的灵活度,不能变得铁板一块。若规矩执行过于严厉,就会使那些受到惩罚的人产生怨恨心理,也会让很多人产生不满情绪,不仅起不到警示犯错者的作用,还会造成被管理者的敌对心理,有时还会危及执行者的身家性命。《菜根谭》云:“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用人要宽厚,而不可太刻薄,如果太刻薄,即使想为你效力的人也会离你而去。 所以,当你在用人时,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在实施管理制度太严的时候,要学会回首,只有适当的回首,倘若不触犯大的原则问题,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的处理上只要达到警告教育的作用即可,不必把一棒子打到底,导致反作用。
人生过一种善于回首的生活,便是一种最如意的生活。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意思是说,赏花以含苞待放时为最美,喝酒以喝到略带醉意为适宜。反之花已盛开而酒已烂醉,不但无有余味让人回味而且大煞风景招人嘲弄。这种花半开和酒微醉含有极高妙的境界,恰如回首如意一般,不达到极致的生活才是适度和充满真趣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