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僧人常用生活用具
古代僧人常用生活用具
慎言
在古代社会,由于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僧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钵、念珠、拂尘、如意、锡杖、拄杖、戒刀、滤水囊、齿木等物品作为饮食、修行、驱蚊、剃发、刷牙等日常必备的基本工具。这些僧人生活用具有的因历史的变迁,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有的虽仍在使用,但已经失去其原始意义;还有一少部分至今仍在使用。为了方便读者对古代僧人常用生活用具的全面了解,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钵
钵是梵语“钵多罗”的省称,又称“应法器”、“应量器”、“钵盂”。钵为佛教用具,曾是僧尼常持道具,代表了清净,象征修道者的人格。
在佛教律制上,“钵”有“体、色、量”三事相应。其一,它的“体”质只准使用“瓦、铁”塑铸,不得使用“金、银、铜、琉璃、摩尼、白蜡、木、石”等,故钵体质粗;其二,它的“色”彩四分律限为黑赤两色,五分律限为黑、赤、灰色,不准熏染他色,故钵以灰黑色为主,令其不起染心;其三,它的容“量”四分律规定:“大者可受三斗,小者可受半斗,中者比量可知”——因为持“钵”者以应受他人的饮食,故应量而食,含有少欲知足之意,所以又被称为“应法器”,又因其体积大小的不同,若恰如持用者的食量,又被称为“应量器”。
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底向中心收宿,直径比腰小,这一造型可“应量”不易溢出,又能保温。
钵的由来:据佛本行集经略说,佛初成道,北天竺有二商主,奉佛麸酪蜜揣。世尊思维:往昔诸佛,悉皆受持钵器。我今当以何器受商主食?时四天王,疾以金钵奉上,佛不肯受,以出家人不合蓄此。彼四天王,更将银钵、玻璃钵、琉璃钵、赤珠钵、玛瑙钵、砗渠钵相继奉上,悉皆不受。时以石钵奉上;佛又思维:若受一钵,余王必怨。我今总受四钵,持作一钵;次第相叠,安左手上,右手按下,合成一钵,边现四唇。而说偈言:“我昔功德诸果满,以发哀悯清净心;是故今四大天王,清净牢固施我钵”。
二、念珠
念珠,又称佛珠、诵珠、数珠、咒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的珠粒。念珠是佛教徒为了除去烦恼,安定心念,或称颂佛号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随身法具。由于念佛念菩萨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叫“清心珠”。
念珠最初是印度的毗琉璃王请释迦牟尼开示消除烦恼的法门,佛陀让他用木穗子树的种子穿成珠串,持佛名号消除烦恼。念珠的粒数,按藏经记载,以108颗为基本,这个数字是代表断除人生的一百零八种烦恼。最上品的念珠是1080粒、上品108粒、中品84粒、下品27粒,另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共9种。
珠数的多少,据说都含有意义在内。108颗表示除去108个烦恼。1080颗表示金刚界的1080尊。54颗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及四善根因地的54位。42颗表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42位。27颗表示18学人与9无学。14颗表示观音的14无畏。二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以及佛果的21位。
佛教经典中有关念珠的起源,是以《木患子经》中,佛陀对毗琉璃王的开示为通说。《木患子经》云: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子。如是渐次以木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
念珠的材料有金、银、赤、铜、水精、木 子、菩提子及莲花子等。至于结合连珠的母珠,乃是“作一金珠为母珠”。同时,从母珠所生出的三条记子,是“更十颗银珠作别,以充记子”,与现在一百零八珠的念珠有两个母子不同。
掐珠的姿势是左手引珠,如转法轮,同时持念观想诸佛菩萨名号。中国佛教规定,一般的信众是不能挂念珠的,通常要受戒十年以上的僧人才行。僧人挂念珠还有许多讲究,如果不理解挂念珠的基本规定,常会闹出笑话。挂念珠的一般规则是,丛林首座的念珠须子须安在左边,监院的须子须安在右边,方丈和尚的须子应悬挂于背后。
三、拂尘
拂尘又单称拂、或称作拂子。即在柄上札束兽毛、棉、麻等而成的用具。拂尘是用以拂除蚊虫的用具。
关于僧团中使用拂子的由来,在《毗奈耶杂事》中说:“佛在广严城弥猴池侧高阁堂中,时诸比丘为蚊虫所食,身体患痒,抓搔不息。俗人见已,问言:‘圣者!何故如是?’以事具答,彼言:‘圣者!何故不持拂蚊子物?’答言:‘世尊不许。’以缘白佛,佛言:‘我今听诸比丘畜拂蚊子物。’”这是说由于比丘坐禅时,被蚊虫叮咬,搔痒不止,因此世尊才准允许比丘持拂子驱蚊虫。
佛陀允许之后,众中有人便以众宝作柄,以珍贵的牦牛尾为其拂。俗家人看见了,就讥诮说:“圣者!您虽剃发,而贪染却未除。”而去禀告佛陀。因此佛陀才制定做拂子的材质:“有五种袪蚊子物:一者捻羊毛作;二用麻作;三细裂氎布;四用故破物;五用树枝梢。若用宝物,得恶作罪。”
自唐代以降,禅门盛持拂子,或以之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住持者上堂时,持之为大众说法,此称“秉拂”。又执行秉拂之职务的前堂首座等五头首,称秉拂五头首。秉拂子之侍者,称秉拂侍者。或有得道者,其师则授予拂子。
此外,密教于灌顶时,通常以拂子轻拂受灌顶者之身,作为去烦恼、除恶障的表征,故拂子亦是密教法具之一。拂子也是禅宗祖师最常使用的教学道具之一,因此而参悟的因缘极多。在当代佛寺中,拂尘仅作为形式用于法会之中,失去了其驱赶蚊虫的本意。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