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康藏供僧记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崔保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康藏供僧记

  ◎崔保新

  二○○七年八月三十日,立秋已经二十余天了,但羊城之火依然炙热,气温高达摄氏35度,毫无秋意。

  下午15:40,我们带着送往康区寺庙的供僧物品,乘南航班机向成都进发。到成都机场已是黄昏时分,与广州的艳阳相比,成都厚云低垂,气候要凉爽得多。过去,我祇知道成都比广州凉爽但跑遍四川和广东后,我才明白,除纬度不同外,海拔也不同,广州50米左右,境内最高的山不到2000米,成都550米,西北面都是大雪山。距成都100多公里的西岭雪山,海拔高达5000米以上,故有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绝唱。现代的成都人似乎没有了古人的福气,不仅看不到西岭雪山了,成都夏季的气温也高达摄氏35度,天然大冰箱降不了房地产的虚热,这是历史上少有的现象。

  四川札格龙寺第四世密主才让多吉活佛前来接机。两个多月不见,他似乎胖了些儿。他见到我有些惊讶地说:“知道你很忙,没想到你会来。”果明法师亦考虑周到,这次康藏行的旅费由他支付了,并嘱咐许成彪居士不要告诉我。直到大家集中交钱的时候,我方知此事。活佛的欢喜,法师的慈悲,我非常感恩。

  晚餐安排在成都文殊院。文殊院位于成都西北角,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战火。康熙三十六年(1697)重建,始称文殊院。康熙帝亲笔题“空林”二字,并赐玉印一方。满清时不断扩建,成为长江流域四大丛林之一,即所谓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院内宝藏丰富,尤以唐玄奘顶骨最为珍贵。文殊院素斋闻名成都,也许是传统悠久的缘故。细细品尝斋菜,感觉制作得很地道,确是名不虚传。

  是晚,我们下榻成都康定宾馆。康定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是才让活佛经常住宿的地方。在宾馆的大厅里,摆放着很多和光油,共计三万支。和光油由传统中医秘方配制而成,疗效与风油精大同小异。香港佛教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预先将和光油发往成都,然后随车发放到我们所去的寺庙和佛学院。

  晚上十点左右,我正倚着床头写作,忽闻电话铃响,原来有人问我要不要换新楼。我们住在宾馆的旧楼里,没有电梯,房间设施陈旧,而且有小蟑螂爬来爬去,显得不那么卫生。一天之中现实反差太大,许多人一下心里适应不过来。我自知甘孜条件的艰苦,更知僧侣生活的简单朴实,与此相比,这算不错了,所以坚持不换新楼,就算是一种修行吧!

  晚饭前,彪哥清点了这次康藏行的全部人马,共廿二人,分别来自三国多地:即加拿大、韩国、中国,还有香港、台湾、北京、山东、武汉、珠海、广州、深圳等地。至于职业更是五花八门,有银行家、企业家、演员、退休职员、公务员、画家、作家、摄影家、茶商、店员等等。其中,大部分人第一次到康区,彼此素不相识。大家借助彪哥在广州开设的怡新素食这个平台获得资讯,供僧行善将大家聚集在一起。

  彪哥向大家宣布了这次康藏供僧的线路和时间安排:八月三十一日,早5:00出发,晚上住炉霍;九月一日,早5:00出发,晚上住石渠;九月二日,出席朗崖五明佛学院希望小学和孤儿院开幕仪式,住石渠;九月三日,扎格龙寺看望藏族孤儿,智嘎寺供僧,住石渠;九月四日,佐钦寺、亚青寺供僧,晚宿甘孜;九月五日,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供僧,宿色达;九月六日,返回成都,住康定;九月七日,朝拜峨眉山,住成都;九月八日,分别返回北京、广州,供僧活动结束。

  同屋的邓华明早已睡了,看一看表,夜里12:30了,还可睡四个小时。

  凌晨4:30 MORNING CALL 准时叫响。起床后,发现成都夜里下起了秋雨。洗漱一番后,即赶到宾馆大厅,冒雨向大巴车上装和光油,直到司机叫嚷份量太重了,方才罢手。

  由于全体成员自觉守时,大巴车准时出发。在雨夜中,大巴车驶离了仍在睡梦中的成都,向雅安方向驶去。去年我们从康定到成都,路过雅安吃午饭,对雅安没有甚么印象。这次安排我们康藏之行的姚兰小姐,即是雅安人。她说,雅安是民国时期西康省省会,是康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雅安有三雅:雅雨、雅鱼、雅女。雅雨即降雨多,是世界著名的雨城,据说,现今雨量逐年递减,想必是生态遭到破坏的原因;雅鱼即一种鱼骨如剑的鱼,雅女即美女,雅安多雨,自然滋润肌肤,在佛教徒眼里,也不过是臭皮囊一具。这就是僧俗的差异。

  夜里没有睡好,众人上车沉默不语,在座位上继续睡觉发梦。大巴车行走途中,我即感觉出此次康藏行与去年的差别。去年我们分乘几辆进口越野吉普车,速度很快,这次是大巴,行李重,速度慢,恐怕很难按时完成行程。果然,本计划当晚住炉霍,最后连道孚订得房间也退了。到了晚上10:30。临时决定住在八美镇。是日行车已达十七个小时。

  晚餐前,大家围着饭桌,逐个自我介绍。轮到我发言,考虑到大家一天乘车的辛苦,当天又没有赶到目的地,便想给大家鼓鼓劲,说些自安人安的话语。我发挥自己读书多的特点,说八美是个好地方。胡锦涛总书记提倡八荣八耻,八荣即八美,而这一荣耻观,源自西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制定的十六不净法,再往下追就是佛经提出的道德标准。其实,一个人能持八戒,才能得八美。八美可以归结为一美,那就是心灵美,即佛的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相聚,就会说吉言,做善事、结善缘。

  在八美镇的附近,有一座康藏的塔公寺,寺中供奉著文成公主带来的一尊从印度请来的佛像,这使得塔公寺远近闻名。才让活佛的根本上师曲乔尊者的弟弟,曾在佛像前发愿,要帮助哥哥修行成佛,并一直磕头到印度。八美镇前面是道孚县。道者,般若智慧也,祇有那些舍尽一切,能够舍身饲虎的人,那些在世间八风面前如如不动的人,大道(三摩地也,明心见性也)就会浮现在眼前了。

  去年康藏行结束后,我即迷上了藏传佛教。在家的几个月里,我沉迷于书本,少言寡语,任它股市掀起惊天狂澜,管它报社琐事纠缠,我均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用心祇读圣贤书也。百日中,我真正体会到古人“读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的境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太太,一下适应不了我的变化,一度为我是否出家捏了一把汗。彪哥闻讯,也觉得棘手,怕遭到埋怨。

  临睡前,我找到才让活佛,向他说明这次来石渠的目的,要找哪些书,看哪些地方,见哪些人,活佛一一应允。其实,去年我就暗暗立下一个目标,要为才让活佛写一个小传,尽管有人认为不可写、不可能,我还是始终坚持不懈。渐渐地,我找到了主题,也找到了感觉。最终将书名定为《活佛缘》。我在导言中这样写道:才让多吉活佛是何许人也?如果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我选择了一个缘字。这个缘中包含了三层意思:师缘、法缘、众生缘。

  先说师缘。才让多吉十一岁出家,十四岁依止根本上师曲乔尊者;十九岁在彭美晋措法王身边求法:当代大德阿秋喇嘛不仅为才让灌顶授记,而且称他是金刚萨埵的化身;廿六岁时,他又拜禅宗大德本焕老和尚为师,在享誉海外的星云大师面前受比丘戒。佛言:“佛法难闻,正法难求。”作为一名年轻的活佛,能遇到这么多大德,并与他们结下师缘,这是需要殊胜福报的。

  次说法缘。才让多吉作为四川石渠县扎格龙寺第四世密主,其藏密传承为宁玛派的龙钦心髓大圆满法。这是一个古老而高深的法门,不知成就了多少大德高僧。才让多吉的前世、他的根本上师,都是这门法脉的修行人和传人。与众不同的是,才让多吉在坐床之后,又皈依了本焕老和尚,接下了临济宗第四十五代法脉。这种法脉双接、禅密双修的活佛,在我们身边并不多见,可以说是才让多吉与前世有缘吧!

  再说众生缘。才让活佛作为藏族人,从小生活在青藏高原,没有受过系统的汉语教育,二十岁前,甚至没有来过汉地,但他却与汉地有着难解的缘分。在汉地,那么多老年居士爱戴他,那么多年轻虔诚的弟子皈依他,那么多事业成功的人士追随他。在汉地,他关心弟子,善待信众,传授法脉,如鱼得水,令人不可思议。

  才让多吉活佛是不善言谈的,实际上他也不愿多谈自己。他总是说,我是一个普通的修行人。然而,人们却能从他真诚的目光、慈祥的笑容、细微的关怀中,发现他的慈悲和善良。当然,仅仅观察到这些还不够,我们还应该从他的师缘、法缘、众生缘中,间接地获取更多的资讯。这有利于人们在真正了解的基础上,对上师建立起无可动摇的虔诚和恭敬,而不是道听途说地、捕风捉影地、察言观色地、盲目无知地追逐一个心中生成的名相。也许,这就是笔者撰写《活佛缘》的动机和本意。

  告别活佛来到室外,满天星斗历历在目,令人心醉。高原之夜如此迷人,也可发现八美:天上三美,月、星、云共处;月下五美,山、树、塔、河、花,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真格别有一番情趣。■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