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古佛真际塔
赵州古佛真际塔
元朝以后,很少建造木塔,砖塔以八角平面为标准形制。赵县柏林寺内的真际禅师塔是这样的典型,亦是我们所欣赏的中国风景。1956年,此塔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无论走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高耸云霄的塔影,塔尖下面衬托着的寺院殿堂,“这些已经成为中国风景轮廓线上一个最突出的特征了”———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生前这样感叹。8月5日,流连于真际禅师塔下,这样的感叹又一次打动了我
当年梁先生来到赵州,钟情于城外的隋朝石桥和城内的宋朝经幢,既留影又留文字,亦走进柏林寺——— 这座传说创建于东汉末年的畿内名刹。隋唐称观音院,北宋称永安院,金元称柏林禅院,这座明朝定名的古佛道场,还藏着一座专为赵州和尚从谂修造的真际塔。
与“形态秀丽,为辽金最通常型类”临济寺澄灵塔大同小异,但闪现于眼前的真际塔每层檐下有一矮层楼面,他认为这与一般制式不同,可能是密檐与多层塔之间的一种折中类型。在断代上他亦有跟今天不同的声音,或说建于金正大五年即公元1228年,或说跟澄灵塔同建于金大定年间。
梁先生的结论为什么与今天认定的真际塔建于元天历年间的说法相去甚远?
大抵过于行色匆匆了。而更多行色匆匆的过客,非但错过了真际塔,亦错过认识塔主赵州和尚从谂;赵州送走从谂之后,还有过更加著名和有影响力的人物吗?
从谂俗姓郝,与临济慧照禅师义玄同乡。“童稚之岁,孤介弗群,越二亲之羁绊,超然离俗”。在故乡曹州皈依,到嵩山纳戒,“师勉之听习,于经律但染指而已”,后投于道化翕如的池阳南泉禅师门下,“执心定态,钻仰忘疲”,悟平常心是道,见昨夜三更月到窗,明白今时人须向异类中行始得,从而“灭迹匿端,坦然安乐”。
然而语录大行,为世所贵,还是在赵州安顿下之后。彼时虽在唐朝末年,赵州却能提供一方安生之地,官民崇敬,信奉者芸芸,从谂因之,“凡所举扬,天下传之。号赵州法道”。
2
数次青睐于真际禅师塔,最终却不过浮光掠影,这一次,不同。这一次是在写罢临济寺澄灵塔之后,在开始放下其他,专心致志于阅读之后对真际塔的阅读充满挑战,亦充满情趣,这相关能力与兴趣,亦相关发现的空白——— 空白是先生有意的留白么?
真际塔跟澄灵塔有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譬如均为砖制、八角、密檐式……亦有不同,譬如,它的高度,它有七层;须弥座,环雕的金刚力士、乐伎、龙、狮、鹿、牡丹,造型拙朴;再上,仿木斗拱支撑平座,围栏和花卉等装饰图案浮雕;再上,四层仰莲承托塔身;一层塔身占总高三分之一,东西南北四面饰假门,其余四面砖刻花棂假窗……角粱木制,脊上立一尊铁罗汉像,像下吊风铎。
两座塔,相隔相望,不会走到一起;相关的两个人,却能会见。从谂会见义玄,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他们的一次会见是在临济。彼时从谂正洗脚,义玄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他说“正在洗脚呢”。义玄近前侧耳聆听,他说“若会便会,若不会更莫啖啄作么”。
义玄拂袖而去。从谂说,“三十年行脚,今日为人错下注脚”。
两个人就是如此有意思。这样的对话让我懵懵懂懂,我亦会选择不求甚解。似懂非懂中,惟有两座塔在面前是清晰的———像塔的诞生。
3
面前的真际塔诞生于天历三年即公元1330年的孟春上旬,刻石证明
赵州又一座标志性建筑,在柏林禅院内落成,彼时是元文宗图帖睦尔登基的第三年。
图帖睦尔对宗教有着特别的热爱和重视,执政只有短短3年多时间,他在佛事上的影响却具体而广大。大承天护圣寺即是他当朝不久开始兴建的。他专置隆祥总管府,由“秩正三品”的官吏负责“总建大承天护圣寺工役”;又立大承天护圣寺提点所,负责官吏“秩正五品”。
在真际塔建造前后,图帖睦尔“受佛戒于帝师,作佛事六十日……皇后以银五万两,助建大承天护圣寺”;诏“诸僧寺田,自宋金所有及累朝赐予者,悉除其租。其有当输租者,仍免其役。僧还俗者,听复为僧”;“遣使赍金千五百两、银五百两,诣杭州书佛经。赐海南大兴龙善明寺钞万锭,市永业地”;和皇后以及燕王阿剌忒纳答剌并受佛戒。他还说,“吾建寺为子孙黎民计”。
彼时图帖睦尔出台的优惠政策以及幸寺院、作佛事于宫中、赐田等等实际行动,业已为真际塔的建造营造出很好的社会氛围,何况真际塔还是他特赐建造呢?
面前的真际塔,其诞生托福于一位勤于礼佛的皇帝,一位短命的皇帝,他非亡国之君,彼时亦已近于末世。
4、在此之前,我相信已有一座真际禅师塔,其建造年代应是唐朝,在从谂圆寂不久
从谂“年至八十,方住赵州城东观音院,去石桥十里”,“住持四十年来,未尝赍一封书告其檀越”。
从谂亦终于赵州,但终于哪一年,却是个问题。
宋朝普济所著《五灯会元》和赜藏主编集的《古尊宿语录》对从谂之逝均有记载,但颇有不同,一说是“戊子岁十一月十日端坐而终”,案此戊子岁,应指公元868年;一说是唐乾宁四年即公元897年阴历11月2日,“右胁而寂,寿一百二十岁,谥真际大师”——— 30年前,即公元867年,创立临济宗的义玄圆寂,唐倒数第二帝昭宗李晔出生。
两说相差30年,孰是孰非?无论哪一说,从谂高寿是公认的。
从谂身后受到隆重纪念,“道俗车马数万余人,哀声振动,于时尽送终之礼……莫不高营雁塔,特竖丰碑,谥号曰真际禅师光祖之塔”——— 雁塔?唐朝建造的真际禅师光祖塔更像大雁塔还是更像小雁塔呢?
谢世前,从谂告诉弟子不留舍利,“吾去世之后焚烧了,不用净淘舍利。宗师弟子不同浮俗,且身是幻,舍利何生,斯不可也”。如此言之,真际禅师光祖塔的纪念和象征意义是第一位的,舍利非从谂生前所愿所想,亦非此塔最初建造的目的。“师得七百甲子欤”,塔记云云。
5
我看到过两幅真际塔的旧照。一幅摄于1930年代,塔之一侧有歇山顶庙堂一角;另一幅拍摄时间不详,应在1966年3月塔刹震毁,未修复以前
1990年代以前,惟有几株老树相伴,而今周围,已然殿宇庄严,塔似乎亦焕发新生。
唐朝的真际塔,元朝时业已不在了,但金大定二十五年重修的澄灵塔还在呢。元朝尊从谂为国师,天历三年即公元1330年,在旧址上再建真际塔,塔身之上镶嵌“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石匾。大元和国师,彰显的是从谂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
睹物思人。至真际塔下,又怎能不想念从谂的可爱?
他说“佛是烦恼,烦恼是佛”,说“水浅不是泊船处”,说“七岁童儿胜我者,我即问伊;百岁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他”。他还说过“不作风,亦不作圣”,说过“第一等人来,禅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末等人来,三门外接”。
到赵州,是为信仰,亦是为理想。“……已来住持,枯槁志效古人。僧堂无前后架旋营斋食,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每有别制新者,师不许也”。曾经立业之艰,曾经坚定自觉之乐,“不履高名,不求苟得”,他是“庭前柏树子”,他是发明“吃茶去”三字名言的那个俗众信服、王公尤加礼重之人,他亦是那个一切皆不在话下、一切皆不在眼里的“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之人。
如何是赵州?曰: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师之玄言,布于天下,时谓赵州门风,皆博然信伏矣”。孔子说“见贤思齐”,此时我不能不肃然和景仰。
但对这座塔,从谂是接受的吗?“本自圆成,何劳叠石。名邈雕镌,与吾悬隔。若人借问,终不指画”。心中有塔,为什么还要这形式好看的一座塔?
他去了,随后的一切,业已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有多少人看见“碧溪之月,清镜中头;我师我化,天下赵州”,又有多少人看见其中的生活智慧与生命智慧?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元史,宋濂等撰,中华书局1976年版;宋高僧传,赞宁撰,中华书局1987年版;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