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扎什伦布寺学经制度的传承与现状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桑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扎什伦布寺学经制度的传承与现状

  作者:桑德

  [摘要] 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是随着藏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学经制度和学位授予制度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作为藏族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为藏族人民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推动了藏传佛教的发展。目前,完善和规范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是培养新时期佛学人才的根本需要。

  [关键词] 藏传佛教学位制度;扎什伦布寺;学经传承;现状

  [中图分类号] B947.75+B9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57(X)(2007)01-0068-04

  藏传佛教自产生以来以大藏经为主要内容的蕴含丰富的佛学理论体系、自成体系、独树一帜的辩经考试和晋升层次的学经体系闻名于世。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体系,是北传佛教在西藏化的形成过程中,与西藏社会历史发展相结合而逐步形成的,是寺院教育顺应西藏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符合广大僧俗民众意愿的。藏传佛教寺院学经制度在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能顺应当时藏族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得以完善和规范发展,所以千百年来兴盛不衰,一直延续至今。

  一、藏传佛教寺院学经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制度起始于公元8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时期,当时赤松德赞迎请萨霍尔(古印度东部一小国名,今孟加拉境)王室后裔静命、邬坚(古印度因陀罗菩提王国,今阿富汗境)之莲花生大师到西藏山南传教,兴建桑耶寺。桑耶寺于藏历水虎年(762)开工,历时3年兴建完成,是藏族历史上第一座寺院,也是藏族首批僧人正规学经的地方,这就是藏族寺院教育的开端。桑耶寺建成后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12位“根本说一切有部”大师,协助寂护论师试度藏族青年出家。第一次受戒出家的共有7个人,史称“七觉士”(“预试七人”)。赤松德赞时期,出家僧人有300人(注: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87年,第9—11页。)。并规定这些僧人的费用全由王室供给,僧伽制度从此建立起来。桑耶寺设有译经、密宗、戒律、禅定、声明等学院,还建立了学经、颂经和传经制度,成立了一所妙法学校,有教师13人,学生25人。在桑耶寺印度高僧传授戒法,汉僧专修禅定,藏僧学习声明(梵文)。因此,桑耶寺既是僧人学经的场所,也是吐蕃王朝的第一所官方创办的教育基地,它对建立藏传佛教寺院教育起了决定性作用。自桑耶寺七觉士出家为僧,相继建立译经院和讲经院开始,以寺院为学经的佛教教育和修行基地即告成形。寺院教育分学科传授的方法在前弘期时就已初具规模。崐后弘期时,寺院作为佛学教育基础的地位更显重要,同时以各种论典命名的分专科学经的讲经院在各地蓬勃发展,先后在萨迦、桑普、夏鲁、蔡贡塘和惹瓦堆等地的寺院建有20多座学经院。萨迦贡嘎坚赞还专门著有《智者入门》(注: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在《智者入门》里系统阐述了作为学者的三要素:讲授—上师如何给弟子讲授的基本条件;辩经—如何运用佛学理论进行辩经的方法;著书—如何写学术著作等。自此成为基础写作理论的模板。)一书,论述了讲、辩、著三种学科理论,涉及藏传佛教的教育理念与实施措施等,为寺院教育的进一步正规化打下了理论基础。

  1074年,由著名译师鄂·勒贝谢饶兴建桑普寺,开办了专修《释量论》、《般若论》和《中观论》等经典的学经院后,相继由其侄子鄂·罗丹协饶 和恰巴·却吉桑格(1099—1162)译师等把桑普寺的学经形式不断发扬光大,先后在桑普寺、桑耶和涅岗等地建立传授因明、般若和中观等显宗经典的讲经院,使之逐步成为各大寺院的教育传承形式被广为推行。而且,恰巴·却吉桑格开创了按《量学》(因明学)要义总结归纳为《摄类学》并分初、中、高三个层次进行系统学习之风气;规定了经典学习与辩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分班级晋升层次进行辩经、按学习成绩优劣授予相应学位、在辩经提问时要拍击手掌,问究竟,使三轮,即理由、相违、周延三重判断迷惑之方法等一整套教学、辩经规则,这不仅为因明学在藏区的普及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以后寺院学经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公元15世纪,宗喀巴大师在整顿僧侣戒行不规,寺院教风不正,学经不重视闻思修、讲辩著的现象过程中,规定学经院学僧首先应系统学完因明学,然后系统修学般若、中观、俱舍、律经等原著及其注释论著,并把学习内容、时间年限、掌握程度、熟练标准等要求更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规范。其高徒们先后在三大寺、扎什伦布寺和白居寺等地全面推行修习显宗五部大论之风。由此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规范的寺院学经制度。虽然其他教派亦有各自不尽相同的学位名称,但其所学经典内容基本相同。自宗喀巴大师完善和规范传统寺院学经制度以来,格鲁派自成体系的学经制度传承,在各个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很多著名的佛学人才和高僧大德,曾出现不少精通五明的学者,已见正式目录的有名学者就达2000余人,各种学科著作有3万多卷。继宗喀巴大师之后数百年间涌现的近百位甘丹赤巴(注:甘丹赤巴,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里曾获格西学位者中最终能继承噶丹寺宗喀巴大师法座者为甘丹赤巴。拉萨三大寺僧侣在举行传召大法会期间考取有名次的格西学位,并转入上密院或下密院修学密乘,曾当密院掌堂师、领诵经师、堪布、退位堪布、甘丹寺东院或北院法台以后,遇缺可依次升任此职。)都是经过严格的寺院教育制度造就出来的佛学大师,他们都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形成、发展和学经制度的完善、规范,以及对藏传佛教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扎什伦布寺的学经传承

  藏传佛教的寺院学经制度以格鲁派最为完善和典型,其寺院的学经组织和制度过去以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扎什伦布寺最具代表性。但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扎什伦布寺、拉卜楞寺、色拉寺、哲蚌寺、鲁苍寺(注:鲁苍寺位于青海省贵南县,现只有300僧人的一小寺。藏历阴土牛年(1889)由第四世聂·珠钤洛桑却吉尼玛所创建。“文革”期间被毁。1981年修复,现有13个学经班中已学完五部大论的高僧有50位。其严格的管理和严谨的学风,省内外都有影响。)等的学经制度最具代表性。

  扎什伦布寺,于1447年(藏历第八绕迥火兔年)由第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1391—1474)创建,自第四世班禅洛桑却吉坚参白桑布(1567—1662)以后,该寺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名寺之一,有其独特的学经制度和学位授予传承,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影响广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根敦珠巴及其亲传高僧弟子的教授下,当时先后建立了€啽啺紑喍饊啺瘈啺紑啺皜喍饊啿陘啺喍饊喍镂潘佳г骸啺珋啽靲啺簚喍饊啺啺喍饊喍莯喍饊啽虁啺喍饊喍镎钛г汉蛝啺粈啺箑喍饊喅魛喍饊喍莯喍饊啺瞼啺喍饊喍锒钛г?个学经院。3个学经院中,以修五部大论为主,其中《释量论》学6年,《般若经》学6年,《中观论》学5年,《俱舍论》和《律经》各学4年,以上显宗经典及其注释至少学25年。闻思学院,自第一任法台上师衮钤却觉白桑起,至洛桑杰波(1960)时,共产生了49任法台上师。该学院非共同修学的内部传承教材是,以强端宗追坚参的心类学和因类学及中观论注释、衮钤却觉白桑的般若经诠释、甲央洛桑协年的俱舍论注释及律经概论,以及色拉杰尊曲吉坚参和克珠根敦洛桑师徒的五部经典注释论著为主。该学院共同修学的传承仍以宗喀巴三师弟和根敦珠的注释论著为主。正殿学院,自第一任法台上师白丹曲琼起,至堪欠洛桑索巴时,共产生了57任法台上师。该院五部经典的内部传承教材是以仙迪巴所著的释量论注解、般若论详释、俱舍论注疏及律经详解等为主。东殿学院,自第一任法台上师衮钤道丹奥萨尔起,至洛桑却觉时,共产生50位法台上师。该院的内部传承教材是由衮钤勒巴端珠之五部经典注释及洛追勒桑的般若概论和中观概论等注疏论著。后来由第四世班禅洛桑却吉坚参遵照上师根敦珠的遗愿创立了€喍啺珋喍饊啺瓈喍饊喍莯喍饊啺瞼啺喍饊喍锩茏谘г褐饕吧鸫蔚诤驮猜蔚诘却芯洹?个学院先后培养了众多高僧大德。其后,第六世班禅白丹叶喜拜桑布于第十三绕迥铁龙年(1760)创立了€啽艀啺紑喍饊啺穩啺鼆啺箑喍饊喍莯喍饊啺瞼啺喍饊喍锸甭盅г海源耍猜撞妓鹿灿?个学院,3显2密。

  历史上扎什伦布寺的显宗扎仓的学经传承与拉萨三大寺的略有所不同。扎什伦布寺的显宗最高学位为噶钦格西,现行学制为18年。原来五部大论的学制年限为25年,其中因明学6年、般若学6年、中观论学5年、俱舍论学4年、律经学4年。第十世班禅大师为了培养更多的佛学专门人才,考虑到学制年限过长、培养出来的噶钤格西年纪过大等实际问题,亲自提议把原来的学制改为18年。这样原来培养一名“噶钤格西”大约要到40多岁才能获得该学位,现在缩短为只要系统学到35岁左右就能获得“噶钤格西”学位。原来扎什伦布寺的5个学经院,共有16个康村,经堂56座,佛宇殿堂3000余间,大小金顶14座,属寺50余座,僧侣曾达5000余人。除班禅系统外,还有“八大八小”等16个转世活佛系统。崐扎什伦布寺的学经次序也和格鲁派其他寺院的学经次序一样,必须是先显后密,因此新入学经班的僧人先从基础理论课,即因明《摄类学》开始学起,摄类学为学经院的初级课程,分初、中、高3个班级。经过一定的因明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摄类学基础理论术语的概念意义、因法辩理的立论理据知识、因明学的逻辑思辨形式和因明学各学科知识的基本定义,达到应用自如、对答如流,并通过各门学科的答辩考试后,即可升入中高级学经班学习。在中高级学经班学习的重点是以显宗的五部经典及其相关的注释论著为主。中级学经院主修因明《释量论》和《般若经》,高级学经院主修《中观论》、《俱舍论》和《律经》。整个学经院的班级和学期规定并不一致,有分十二三个班级的,也有分十五六个班级的,每个班级的学制有为期2年的,也有为期3—5年的等等。如,现在扎什伦布寺的正殿学经院,共有15个学经班。其中初级班因明《摄类学》学2年;中级班因明《释量论》学3年;《般若婆罗蜜多经现观庄严论》学5年;高级班《中观论》和《俱舍论》各学3年;《律经》学2年,共学18年。各学经院的课程内容设置基本相同,学僧除学习五部经典之外,还要学习本学经院宗师所编的法脉传承论著。崐三大寺学经班的学僧,在学经院系统学完显宗的五部经典、能准确理解和解释五部经典内容、熟练掌握与五部经典相关的经典注释论著、尊师受戒、品行端正、每期辩经考试均合格,并获得多然巴格西或岭赛格西、或措然巴格西学位者,由自己申请,经堪布或经师推荐,通过审查批准后,都有资格参加拉然巴格西学位的答辩法会——即祈愿传昭大法会。由于名额所限,考取拉然巴格西学位的名额,各寺一般1年不超过1—2名,辩经要求极为严格。只有学完显宗的五部大论,并获得格西学位的僧人才能入上密院和下密院专修密宗。在密宗学院主修《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大乘秘诀密集》、宗喀巴论述密乘四部一切修道次第的《密宗道次第广论》、阐述密乘应该戒除的14种根本堕罪的论著,以及克珠杰的有关密宗的论著等解说大乘教中金刚乘或密乘的佛说经典四续部或六续部等,同时还要修密乘灌顶、护法密咒、道次建立、修法合法术、坛城仪轨等等,学期无具体年限规定。各大寺院每年举行3—4次大型答辩法会,每次举办答辩法会的学僧,要给全寺僧人提供斋茶斋饭和布施,所需经费完全由个人承担。凡考取格西学位的,按照惯例选择良辰吉日,对本寺或扎仓僧众提供庆贺考取格西学位的斋饭和布施。

  三、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现状

  扎什伦布寺现有僧人850人,现行管理组织都是由“芒达”(民主管理委员会)、“扎仓”(学经院)和“康村”(同乡组)3个组织机构形成。芒达是总管全寺性的组织,扎仓是各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经院组织,康村是不同地区的同乡僧舍组成。现在,各寺院的日常事务,包括学经课时及招收新僧等都由民管会主持决定。原来的扎仓是根据僧众学经的实际情况,有显宗学院和密宗学院之分。前面已介绍过,扎什伦布寺最初有闻思学院、正殿学院和东殿学院等3个学院,3个显宗学经院所学的经典也略有所不同。自“文革”后3个显宗扎仓合为1个扎仓,即正殿学院,其他4个扎仓一直没能恢复。在扎什伦布寺的850名僧侣中,刻苦用功学习的不少,自1983年以来,先后产生了30多位“噶钤饶降巴”(注:噶钤饶降巴,亦称噶钤格西,学僧在学经院精通必修的五部经典,经过辩论考取的最高学位,相当于拉萨三大寺的“拉然巴格西”学位。“噶钤”是指刻苦用功、精通五部大论者。噶钤饶降巴的学位辨经考试一般都在藏历十一月份开始举行,藏历十一月八日至十四日间进行因明《释量论》的辩经考试;藏历一月十二日后开始进行噶钤饶降巴的学位辨经考试。)(亦称噶钤格西)。十世班禅大师在世时倡导并作出明确的计划,要求每年要培养出2名合格的“噶钤格西”,主张学经僧人只注重闻思修还不够,在提高闻思修的基础上还要增强讲辩著(讲经传法、辩论经义和擅长著书立说)和才德心善(才识精湛、德行谨严、心地善良)之能力,要全面提高,以有益于提高学僧的佛学造诣和护法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扎什伦布寺的佛学权威地位。

  目前,扎什伦布寺对学经僧的管理日益完善。寺民管会对学经班实行计分制,凡学经班的学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背诵经文、参加每天举行的学经、辩经活动,按照计分多少享有不同生活补助,确保每个僧人都有生活保障。在寺民管会的组织下,选派最精干的经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经班讲授五部大论及其相关经典论著,学经僧人只要刻苦用功,每年正常考试晋升班次均有保证,避免了过去学僧自找经师,寺院几乎不过问僧人的学业进度,不管学僧对应修的经典学完与否,一概采取按年限机械升级的弊端。在考核方面,民管会有考试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对学经班的学僧每年都进行一次综合考试,以作为确定每个学僧晋升班级的依据,从而避免了过去堪布自己说了算的徇私武断做法。另外,在扎什伦布寺还建立了文化基础班,新入寺的学僧都要在文化基础班学习藏文基础知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时事政治、有关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汉文、外语等科学文化知识。改变了过去只学经不懂科学文化知识,与社会发展进步不相适应的落后状况。寺民管会缩短了学经班的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寺院管理和教学方式上改变了过去旧的一些传统模式,完善了改变佛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经僧辨别是非的社会政治素养,明确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发展道路。现有学经班的学僧经过爱国主义教育,都能遵纪守法、爱国爱教、钻研佛学知识刻苦用心,学习气氛活跃,辩经竞争激烈。力争考取格西学位几乎成为所有学僧的最终奋斗目标。

  不过,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仍存在一些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其一,学经管理方面,应当注重依法管寺,依戒管僧,增强他们的国民意识和法治意识,这对培养精通五部经典的新时期高素质的佛学人才,体现党的宗教政策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指导方针,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寺僧管理应依照有关法律政策和佛法戒律相结合,以严格的清规戒律(注:佛门弟子承认终生遵守的十多种沙弥戒和《毗奈耶经》中所说的253种戒律的比丘戒。)约束僧人的行为,使其规范于国法民法之下,遵从佛门戒律,自然可避免与僧人身份不相符的许多是非的发生。

  其二,学经制度仍需进一步健全。目前,扎什伦布寺学经僧最关心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恢复闻思学院、东殿学院和密宗学院,以及传召大法会等问题。传召大法会原本是宗喀巴大师亲自为纪念释迦牟尼而讲经布道、发愿祈祷创立的佛教大法会,作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特色,已经延续了600多年,为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和藏族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因此恢复传昭大法会,对吸引和稳定现有学僧的思想情绪,维护正常规范的学经制度,培养高素质的爱国爱教的新时代僧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领域保持长期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藏传佛教先显后密、显密并重的学经传承是其一大特色,也是其培养佛学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健全寺院的学经制度,培养新时期的佛学人才,恢复扎什伦布寺的闻思学院、东殿学院和密宗学院等也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责任编辑 黄维忠]

  [作者简介] 桑德,藏族,四川大学在读博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101)

  中国藏学2007年第1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云冈漫记
下一篇:周敦颐为何独爱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