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欧阳竟无先生学述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姚彬彬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欧阳竟无先生学述

  作者:姚彬彬

  佛教法相唯识之学,向以义理邃密,典籍玄奥见称。唐初奘师,负笈五印,归而兴斯学于中土,后其门人窥基,开宗慈恩,再传慧沼,迄于智周,四传而微。后世虽偶有识者略涉鳞爪(若明季王船山),然法统中绝,衣钵乏人,渐成绝响。前贤究其深因,多以为印土有宗之学,名相繁琐,入道途艰,难与吾华固有之思想相融,故难为继焉。诚可憾也!

  有唐以降,诸宗代兴,渐而禅家独盛,宗门重心传而不重典籍之学风亦由是滥觞。至宋明以来禅净合流,经教濡染于神秘,缁衣日趋于谄俗,不求甚解,笼统汗漫之弊,一发而难收焉。迨至清季,西来之教,式微甚矣!然当是时也,有志学人睹此状况,无不痛心疾首而欲振衰起弊。更目睹神州凋敝,外辱肆横,而欲贞下起元者,亦多转求诸佛籍。诚梁任公言:“晚清思想有一伏流曰佛学……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以佛学有关”(《清代学术概论》)者是也。若章太炎、梁启超等,以为佛家无我平等之教,振聋发聩,有资于士民奋起;而有宗之学以因明精析名相,尤可争衡于西学逻辑。故法相唯识学之复兴,为清季思想界之一大特色,而宜黄欧阳竟无先生,为斯学之近世集大成者。

  欧阳竟无(1871-1943),名渐,字镜湖,年五十改字“竟无”,江西宜黄人,学界称之“宜黄大师”。早岁家道艰难,曾研陆王儒术,中年后从金陵刻经处杨仁山老居士治佛学,于老居士逝后承其事业,并开创“支那内学院”,一时俊彦,若吕澂、王恩洋、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蒙文通等,多曾出于其门;学、政两界之骄子若梁启超,亦对其执弟子礼,曾致书于竟无曰:“竟无先生吾师:侍讲席两旬,所以弘我者无量,方冀多聆慈诲,益植善根。……然两旬所受之熏,自信毕生受用不尽也”。梁漱溟更誉竟无之佛学乃“时之泰岳”。如是种种,可见欧阳竟无之于近世文化思想重要影响之一斑焉。

  竟无早岁家贫,幼龄丧父,中道丧亲丧子,一生坎坷之际遇,亦其治佛学之因缘。晚年有书函自述其心路历程曰:

  渐之学佛,与他人异。我母艰苦,……病魔生死,儒既无术应我推求,归根结蒂之终,下手入门之始,亦五里堕雾仿佛依稀。乃于我母谢去之一时,功名富贵,饮食男女,一刀割断,厕足桑门,四方求师友闻道,转展难偿,甚矣其苦也。三十年读书,求诸西方古人,乃沛然有以启我。家不幸,女兰,十七,从予学于金陵,予以刻经事入陇,归则夭殁。中夜号恸,既已无可奈何,乃发愤读书,数数达旦。于是《瑜伽》明,唯识学豁然。乃有滇游,四方之士日至。子震元,英迈有志,又游泳毙,发愤读《般若》,读《华严》,读《涅槃》,次第洞然。驯而至于近年,融会贯通,初无疑义,乃有论定学说。(《覆魏斯逸书》,1936年)

  盖可见竟无先生生于忧患,于逆境中以学自勉,如是精进不已,其精神气质终熔于其平生学术中。读竟无先生之文,每感宛若秋风萧瑟,悲凉浩大,有其催人奋发之巨力焉。其学亦若凤鸣高岗,悲心迫切而愿力弘深,能发前人所未发奥旨,斥他人所不敢言之俗弊也。竟无之佛学,以印度大乘空有二宗为究竟,孤明先发者,若在《辨唯识法相》、《〈瑜伽师地论〉叙》诸文中,判唐代以来向以为本是一体之“法相”“唯识”为二学,得时之著名学者沈曾植、章太炎等人之赞佩。于《辨方便与僧制》、《支那内学院院训释》等文中,不畏千夫所指,揭时之僧团腐化保守不学诸弊。更力排俗议,辨中土教界尊奉千年之《起信》、《楞严》等为汉地伪经,进而反思中土台、贤、禅诸宗之根本义理,由是引发之争议,牵涉广泛,轰动一时,至今未息。

  在经藏出版事业上,举其要者,为承杨仁山老居士未竟之事业,刻成《瑜伽师地论》后五十卷,梓成后,于《〈瑜伽师地论〉叙》中感慨言道:“是《论》刻成,由终溯始,已阅二十寒暑。夫以无著请说之难、奘师传译之难、元明展转刻而复毁之难,今者重刻又如是之难,敬恭作《叙》,以志其难”。并参以梵、巴、藏文,刻印《藏要》三辑,收录经论七十三种,校勘之精善,学界公认。

  竟无晚年致力于会通佛儒,援佛理以释儒家,调和世间、出世间法,使其学更具其时代精神。于《孔佛概论之概论》《〈中庸〉传》诸文中,以清净寂灭阐孔门之中庸、性天等义,更目睹东夷肆虐,神州板荡,以狂狷之境界,力辟乡愿民贼。纵观竟无先生之平生学术,有一言可蔽之,曰“悲愤而后有学”, ——竟无于《内学序》中曾坦陈其“悲而后有学,愤而后有学,无可奈何而后有学,救亡图存而后有学”之心曲,此“悲愤”不仅概括其逆境人生,更突显忧虑家国民族危亡的悲壮情怀。——此“悲”实为救度无量众生之菩提心,此“愤”实欲拔一切苦之金刚力也!吾人反顾今日,应作为学者和士人之生命的时代使命感和文化批判意识,依违于权力与金圆间,扫地殆尽!可见欧阳竟无“悲愤而后有学”之精神,更具其时代意义也!

  佛学之于近代,可谓异彩流光,妙义纷呈,绝学始继,贝叶重光!冀踪前贤,反顾于今,沉迷于禅空,执著于生死,而不见昔贤菩提救世苦心者,又行其道焉。昔年余以五言古体赋清季诸哲,其一赞竟无先生者,曰:

  释教兴近世,开山宗宜黄。

  曾感世零落,明道学陆王。

  五浊难离苦,正志办学堂。

  九峰悟生死,归心大道场。

  自此绝世欲,立教救国殇。

  三藏裁滋蔓,抉择判性相。

  誓扫千岁毒,伪义破真常。

  悲天损不足,愤地生荆莽!

  独学垂千祀,师法昭三光。

  哲人今其萎,遗训孰阐扬?

  举目见蝼蚁,熙攘撼树忙。

  丁亥立夏日

  于沈阳娑罗书室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十二圆觉
下一篇:木瓜寺古神像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