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与孝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与孝

  佛教创建于印度,西汉末年经中亚从印度传入中国并逐渐与儒、道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

  佛教在《大乘本心地观经》中记叙“父有慈恩,母有悲恩,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

  据经载,佛的一位罗汉弟子名毕陵伽婆蹉,想以衣食供养贫穷的父母,请示佛陀,佛陀集比丘弟子们开示:“若人百年之中,左肩担父,右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从今诸比丘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

  《梵纲经》中认为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无不众之受生。广度众生,等于孝敬父母,是报父母恩的扩大。佛教的中国化,使得作为女性

  形象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信众中广为传播。

  《汝州志》记载“妙善得道成观音的故事”:春秋时代(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夫人宝应始怀三女妙善,梦吞月及诞之夕大地震动,异香天华,遍及内外。即生不清而鲜洁,梵香端严,五色云覆其身,国人曰:圣人生出世之征也。

  楚庄王生重疾,医曰:“须亲人血肉和药,病方能治”。长女、次女均不愿,唯在香山寺修行的三公主妙善闻之,即刻将眼手剜割调药献父治病。服后病果然痊愈。上天神灵被孝心感动,妙善公主在大香山得道,现千手千眼庄严宝相。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