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拈花微笑”公案析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4日
来源:不详   作者:卢守中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拈花微笑”公案析

  卢守中

  [公案] :大梵天王在灵山会上,以金色优钵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佛允所请。尔时,世尊登座,手拈金色优钵罗花,面露微笑,扬眉瞬目,瞩视大众,而人天百万悉皆茫然罔措,独有金色头陀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乃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今付瞩于摩诃迦叶。”

  这就是佛教内外举世闻名人所共知的禅宗第一公案——拈花公案。乃是禅宗公案之祖。而这一公案之法意是非常之难以理解,欲说无处下口,欲解无处下手。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至于今日,曾无一人对此公案有什么论说阐述,都是人云亦云,一言来增,一字未减。言者融融乐道,听者津津有味,而说其究竟,则是迷茫罔措实无所知莫赞一词。宗下学子也是上有所说所说如是,下有所闻所闻如是,而法意深邃密理幽玄,莫能探测明了。教内学子也是或有疑然而信,信非全信,怀疑其是否真实,甚至以为全是子虚或茫然而信,或虽信是佛说而不明其义。佛说嘛自然不错,总是有道理的。而教外反佛之士则以之为口实,对佛教禅宗肆意歪曲讥詈毁辱抨击。总之是信的也好、不信的也好、尊崇的也好、反对也好,都是不理解它的,也无法去理解它。

  我认为它既是一桩有根有据的佛家公案,人们对它研讨论述应该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应该是敞开、大胆、无遮的。而有些刻板教条的人们动不动就是“当头棒喝、迎顶闷棍”,使得人开口不得,不敢说也不敢写。

  一想就是错,一说就是过。

  下笔即是魔,缄口而默默。

  因为我的不明佛理、不达佛法,一切不会,蒙昧无知,而对此公案忽然发生了兴趣。无知故有胆,乃能对之研究分析、出言命笔; 无知力量所支配,乃敢于去想、去说、去写。当前正是末法解放之世运,又由解放到开放,千花齐放,万法争鸣。放而不戕毒草,香花听凭众赏,鸣而不禁狐鸣,邪见任其自消。

  “拈花微笑”这一佛教公案乃是禅宗第一直指,是直指之祖。为什么两三千年以来竟没有一人对此有任何阐发论述呢?当然,这一公案所含之妙理也的确是难以理解,一句话也没有,说个什么?

  百万人天齐静默,拈花微花佛无说。

  法会无言鸣结束,其中奥义费捉摸。

  由于它的奥秘深晦高远难测,非一般凡夫乃至二乘圣者之所能解了,再加上种种外障力量之阻拦,没有人敢于妄发议论这是必然的。“佛经一讲就是错,佛理一说就是偏。非语言,非文字,不可意想不可说。佛祖公案错解一字就是谤佛,要下地狱,堕野干身。”这还了得,所以“拈花公案”几千年来说来说去无有一字增减。

  佛以语言文字立教,此为凡夫小乘之所见。佛以不说之说、无字之字而传法,此为中乘修士之所闻。佛以无语言无文字而传心,此为大乘圣者之所知。而三乘之所见、所闻、所知非异、非一,圆融平等。而凡夫二乘执一而诤违佛本意。

  佛何尝无所说,而又何尝有所说。佛之所说尽是非说。佛法亦是非法。我之所说更是如是。

  文殊大士曰:“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不二法门。”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孔子曰:“予欲无言。”又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佛曰“无说”老曰“无名”、孔曰:“无言”,三圣之口不谋而合,其理一也,其道同也。

  佛之教“无说之说”是说佛法,老之教“无名之名”是名圣道,孔之教“无言之言”是言天命,三教殊途而同归

  佛之“无说”非不说,说无说之说,是为强说。老之“无名”非不名,名无名之名,是为强名。孔之“无言”非不言,言无言之言,是为强言。因此,无说而执不说、无名而执不名、无言而执不言者,谬矣。

  无言非不言,无说非不说。

  因询乃有言,以问故有说。

  无说是为魔,有说是为佛。

  能知有说魔,才识无说佛。

  无魔不成佛,无佛不识魔。

  佛魔原一体,反复认一多。

  思来想去,我还是非说不可了。

  禅宗讲究“言下大悟”,而拈花公案却是无言无说。有言言下大悟,无言悟个什么?

  无言之言有言言,无言之言是真传。

  有言之言眼前现,无言之言遍大千。

  我以为拈花公案乃佛祖的第一直指,是佛教佛法的总直指,只有佛及宗师才能体会领悟。摩诃迦叶体会领悟了,所以才成为佛的代表、第一代宗师。也就是在这百万人天之中,只有摩诃迦叶是明心见性了,而其余之佛弟子乃至百万人天,是或有明心而未见性。

  明心不会知直指,见性才照总纵宗。

  佛法最上无言妙,只在不说密意通。

  这个佛祖的第一直指,是指向三千大千法界,指向三界一切有情众生之心。此无言直指才是我佛留下的“大藏无字真经”,有字真经的三藏十二部,虽然号称十万八千卷,也仍然是有限多部、有限多卷,而无字真经却是无量多部、无量多卷,无穷无尽。有字故有限,无字故无穷。

  虽是无言胜有言,法界尽在不言诠。

  悟得无言真妙谛,始知真佛本无言。

  为了度众生,佛不得不言,于是随顺众生而言,“先以欲钩牵”就是随顺众生之言。是方便之言。所言所说皆是指引菩提之路。其言皆是,其所言为非。其言既尽,尽无尽之尽,乃有不言,不言之言是名真言。不言乃生直指,指无所指,指向菩提觉路。

  佛之所说,说的乃是无言之妙,是故对佛之所说要明其言外之意。佛之无言,言的乃是所说之理,所以对佛之无言要悟其非说之密。灵山之拈花微笑,乃是无言无说之法会,我今以有言有说说之,必然会有众多功深底厚缘善机巧之善知识,对之疵责指点,则慈云法雨智风慧日受益良多。揭开“拈花”之法意,阐扬“微笑”之妙旨,申明“无言”之真谛,岂不妙哉!

  莲花一线隙,百慧涌流泉。

  奔腾入大海,悠悠水浮莲。

  摩诃迦叶究竟有何所得?

  无言不说才是说,此语真是费捉摸。

  深悟无言真妙谛,便可顷刻到波罗。

  灵山会上我佛拈花微笑,百万人天都无所得,只有老头陀摩诃迦叶在旁破颜微笑,独有所得,迦叶既有所得。则佛必有所传,一传与一得,尽在不言中。传者无所有,得者亦无形,密密明明授,蒙蒙妙妙宗。佛笑迦叶笑,佛明祖师明。佛传心于祖,无相亦无声,而佛之所传为何,迦叶之所得为何?

  人们会说:“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这就是佛之所传,也是迦叶之所得。”话虽然是不错,但此假名出于佛口,入众生耳,形诸文字人所共知,不是究竟了义语。“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究竟为何等事物,还是个未知之谜。佛之所说乃是强说强名。

  佛以无言传,迦叶无言受,此传此受乃在有言无言之间。佛之拈花当然所传非花,迦叶所受也不是花,但也与花有关,因而在似花非花之间。我佛以微笑而传,迦叶以微笑而受,当然其所传所受也绝不是微笑。可以这样说:微笑不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而此微笑是出于涅槃妙心。就这样,“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于微笑之中传给了大迦叶。

  百万人天谁也没看见佛把什么东西传给大迦叶,也没昕到佛有什么语言传给大迦叶。一切语言文字皆非佛经,亦非佛法,那么佛传给大迦叶的究竟是什么呢?

  佛之所传,是妙佛心。迦叶所受,是佛心印。

  受妙佛心,乃称为祖。承佛心印,即是宗师。

  有传无得,无得之果。有受非证,非证之位。

  无得无修,是真佛法。教外别传,才是真宗。

  这就我的初步结论。结论乃是不可说,只因其中是非多,不入其门不见面,不可说来不可说。

  禅宗有“三处传心”之说。(丁保福《佛学大辞典》164页上)是说我佛世尊于三处传心于迦叶,一是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二是多子塔前半座传法,三是双林树下棺中出双足。

  在这次灵山法会之后,佛在多子塔前分半座给摩诃迦叶,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传给了迦叶。所传的又是什么?灵山会上与多子塔前之所传是否同一?是为千古不解之谜。能解之者是为真祖真悟。千古以来教内教外猜度纷纷妄测妄议皆为非是,以为佛把袈裟佛钵传给迦叶以为法信,敕为佛之代表命为祖师,是为初祖,以后代代相承单传独授。所谓“法不传六耳”即由此而来。这就是禅宗的根本源流。在佛教的内容法相一切都称经、称教,只有禅宗是称心、称宗。

  教内传经是为教,教外传心是为宗。

  有宗无教瞎胡闹,有教无宗心不明。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这不过是一个空口白话的假名而已。而具体究竟什么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就谁也说不清楚了,只能是随心而猜、任意而测,怎么说怎么是,又怎么说怎么不是。虽然在佛教经典书刊上有不少有关的论述,甚至是专门论述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的著作专集,也都是语言模糊论是非、文字含混说玄妙,指东望西言南似北难以说准。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能够使人明白理解的答案,只能是胡乱猜想而已。谁也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什么。而在教外的反佛人士,则是抓住了这一说不清道不明的弱点,对佛教、对禅宗加以诋毁诽谤,说这是任意捏造、故弄玄虚,索隐行怪迷惑蒙哄愚弄于人,是毫无意义的大骗局。

  其实佛、菩萨、圣人、哲士也都有共同的难言之隐。对于“真理”之相分为有相、无相二门。有相真理有相可见、可知、可触,是故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而无相真理以其无相之故,不可见、不可知、不可触摸,也就无法以语言文字表达清楚,是为无法解决之难关。唯一的方法就是——

  由人引入神,由凡引入圣。

  由显引入密,由有引入无。

  二法不相离,相离便成迷,

  二法两相合,不合便着魔。

  是故佛家有“不可得、不可说。”道家有“不可道、不可名。”儒家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我们佛教徒应该体会到,佛教号称空门,空门真妙法它至高无上的远远的超出于一切世俗诸法之上,非同一般。如果以世俗之法为常法,佛法则是非常之法。世俗之法还有个“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呢,更何况佛门妙法呀。“拈花微笑”佛是传其无所传,迦叶是得其无所得。佛之所传为心,迦叶之所得也是心。佛以心传,迦叶以心受。佛所传是“佛是心“,迦叶之所得是“心是佛”。佛传乃是“印心”,迦叶之得是为“心印”。故禅宗又名“心宗、佛心宗”。禅宗祖师传佛心印。只有禅宗才是我佛传心印之正法。

  心印印心代代传,此是禅宗大根源。

  四七二三为分线,须知衣钵表真传。

  佛以衣钵作为法信,传为祖师之证物。“衣钵真传”遂演为成语。(佛衣佛钵传至六祖惠能大师为第三十三代,止而不传,只传心印。)

  三藏十二部是以文字传,谈经说妙法是以语言传,寺庙诸造像是以形象传,音响诸法器是以音声传,而禅宗佛心印无上真妙法,不以文字传、不以语言传、不以形像传、不以音声传,而是以心传,以心传心、以心会心,传佛心印,以心印心。

  佛以无言之形式传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于迦叶。此事出于佛经,非是妄说,非是戏论。其中妙理我们可以不知不解而不可不信,不信则不能得。应知此事不是无聊文人弄笔墨耍字眼蒙哄愚人的事。其所传所得实相确是如此。以深妙难知故,非凡夫二乘之眼所能见,非凡夫二乘之心所能解。六祖以不识一字之粗人,而受法传衣登祖位传佛心印,振法教于当时,留《坛经》于后世。金刚不坏之法体千年不朽至今供养于广东韶关南华寺,给教外别传之佛心妙理永作证明。

  佛在世时,每当说法必现瑞相,或放眉间光、或现顶上光、项上光、身上光、毛孔光、五彩光、百千万亿彩色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等等。一见瑞相弟子们就知道佛要说法了。有时候佛以各种色相光灌弟子顶、绕弟子身,使其受益。这都是一种传法的形式。但在灵山会上,我佛是一无瑞相、二不放光、三无语言,而是以心传心。佛以心传,迦叶以心受,传而无与、受而无得。一传一受二心相合、相会、相知。一相不二,是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无语言文字、无瑞相放光,传心法于寂默无形,是真清净,是真无相。惠能大师得法偈之所谓“本来无一物”是也。“无传无得”是佛门无上不二绝对真理,不是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理解的。不能理解也就谈不到接受,所以百万人天尽皆茫然罔措,而金色头陀摩诃迦叶则是已经具有最上般若佛智,慧心独运,不但理解了,而且接受了。理解就是接受。

  得无传之传,闯不言之言。

  一惑与一应,法流二心间。

  微笑共微笑,妙理合自然。

  其中真密意,微妙实无边。

  “佛说无传,即非无传,是名无传。”“佛说无得,即非无得,是名无得。”这一金刚破相三转妙理不可不知。如果我们认为佛真的一无所传、迦叶也是一无所得,则是大错了。凡夫无信而作此见是阐提因。佛教徒作此见则是谤佛毁法。二乘人作此见则是堕于二边,即顽虚空见和断灭空见,此见不除大乘佛法不能成就。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佛心印”等等,皆是佛随顺众生之心智,欲使众生明其实相,依各种因缘而强行命的假名。我也以个人拙见给它起个名字——透明上智灵感心。此心为佛所具有故名佛心。其实此心菩萨、罗汉乃至天下人人皆有,乃至一切有情万类无不具有。而佛之有是自有自知自见自明自用,而在界有情是自有而自不明、不知、不见,佛有五眼六通故自知自见。而众生以罪业无明烦恼惑障故,迷蔽不见。

  佛之传心并非把自己的一个什么心传给了迦叶。迦叶之所得也不是另外多出来一个心,传者无减,得者无增。迦叶之得原是自有,自有而自不知自不见,一经佛之境界指划,无明化尽,心智大开、五眼明亮而自知自见。得名为得,实无所得,乃是得见自家之心与佛心相同相等,也是佛心,是名得佛心。既得佛心即名为佛,一世无二佛,故称祖而不称佛,继佛在世而为佛之代表。

  以上所说是为宗门禅密,有神密性,有不可思议性,无法明白开解,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表达,故为不可说,是故无言说。如智慧开解即能自见,即是开悟。

  何为开悟?

  心中去掉罪业无明烦恼惑障之蔽塞是名为“开”,心光智慧照彻朗耀了明究竟真理是名为“悟”。那么百万人天之中只有迦叶一人是开悟的啦。但是我说百万人天都有开悟之心和智慧,都有开悟因素,只是程度有个深浅、高低、上下之分。就是直到今天,凡是知道有“拈花微笑”这一出典的人,也就都是有了开悟的因素。随着个人的根器和利钝、修行深浅、信仰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心理反映。这就是不同程度的“开悟”。

  百万人天齐开悟,皆是前因有大缘。

  金色头陀根独利,破颜微笑透重关。

  “拈花微笑”所说何法?

  佛之拈花微笑说的是无言佛法。佛是不说而说,百万人天是无闻而闻。不说而说是为真说,不闻而闻是为真闻。但是只有灵山会上的拈花微笑无言法会才是真说真闻。而后世有等比丘法师学此模样,执绋登坛、无言下座,四众茫然不知所措。如此施为似嫌造作。为什么?因为灵山会上的百万人天,追随我佛之左右四十九年,语言文字之经文佛语都已经耳熟听惯,都有了一定基础。是故我佛抓住适当时机,施此无为大化。一是定了祖位。二是传了心法。三是提高了百万人天之灵机素质。四是奠定了亿万年的佛教基础。其远大崇高的微妙义理,也不是以语言文字所能说尽的。

  拈花微笑有威灵,无言之中具神通。

  瞬目扬眉旨是教,洋洋悠悠万古凤。

  法会虽然无言,仍具六度万行。大梵天王以金色优钵罗花献佛,此为布施度相。大梵天王屈尊隆贵去掉我慢,是为持戒度相。大梵天王舍身为床座,为忍辱度相。一切施为为了请佛说法,是为精进度相。百万人天与佛共入无言妙境,是为禅定度相。迦叶开悟得受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是为般若度相。大会虽是肃穆无言却是微笑活泼,六度圆满万行周遍,实是无言之言妙不可言。

  同道们,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的这个无言之教,我认为它直到现在也没有结束。佛仍然在向我们拈花,在向我们微笑,在向我们扬眉瞬目,在向我们宣说无言之法。这个法要一直说到法灭,而这法只有与佛有大缘、具有大菩提心的真修佛子才能听得到,不是用耳听,而是用眼听。眼能听佛音,是名观佛音。佛虽已涅祭元言教谆谆,现在末法时期正是无言之教,佛虽不在世间,常说无言之法。

  《金刚经》上说“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不正是这种场景吗。征诸佛经,佛之经教法门可分为二。一是三藏十二部有言说教。二是教外别传传佛心印,是无言说教。有言说教尽是方便,无言说教才是无上最后正法,而当此末法正是无言说教之运。

  佛之无言拈花微笑乃是对百万人天的一个最大的启示。佛在以前数十余年数百余会,广说有言说教,说的够多了,足够后世众生学修了。佛之无言是预示有语言有文字之说教即将结束,佛将不再说语言教了,将人涅槃而取灭度了。

  正法时期菩萨说法,为语言法教时期。像法时期阿罗汉说法,文字盛行,为文字法教时期。末法时期比丘说法,造像盛行,为造像法教时期。现在末法正运已过、正是末法残绪之运。所谓末法一万年是也。末法残年法落白衣,白衣说法,正是无言法教时期。佛之无言微笑是为佛法的“末后一着”,佛之拈花微笑与弥勒的开怀大笑是一脉相承的(未来佛继承了现在佛的法教)。

  “无言法教”并不是自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才有的。在此之前,佛不止一次的在大乘经典中论述了。下面录出儿段作参考。

  一字不说

  《四卷本楞伽经》卷三“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

  《七卷本楞伽经》卷四“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于某夜成最正觉,乃至某夜当入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己说,亦不当说。不说是佛说。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语?佛言:依二密法故,作如是说。云何二法?谓自证法及本住法。云何自证法?谓诸佛所证,我亦同证。不增不减证智所行离言说相,离分别相,离文字相,离名字相。云何本住法?谓法本性如金等在矿,若佛在世,若不出世。法住、法位、法界、法性,皆悉常住。”

  不二法门

  一实之理如如平等,没有彼此之分别,谓之不二。修菩萨道而悟入一实平等之真理,谓之入不二法门。在《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中,有三十三位菩萨各说各自不二法门之所得所见,最后文殊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不二法门?”而维摩诘居士默默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无有语言文字,是真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以无言故清净,以清净故无诤,所谓“佛法无诤”乃是真理达于不二才能无诤。佛留八万四千法门,而不二法门独在八万四千之上。以其直指圣道、直见圣道、密合佛性故。《十二门论疏》上曰:“净名以理为门一道清净故称不二。真极可轨故云法,至妙虚通故云门。”

  佛之最高无上法门称为“不二”。因为它超一切而绝对化故曰不二。不二法门是如来所证,无言无说,其相不二,其理不二。

  不二密妙不可说,不入思议故不说。

  说即不妙不说妙,无言无字费捉摸。

  无言

  所谓“无言”乃是佛门修行之一种佛法,属于大乘。又曰“无言行”或曰“无言戒”。如经中之无言童子是也。《大集经十二·无言菩萨品》:“王舍城狮子将军家产一子。当其生时,虚空之中多有天神作如是言:‘ 童子当应念法,思惟于法。凡所发言莫说世事,常当颁宣出世之法,常当守口慎言少语。莫于世事起诸觉观,当依于义莫依文字。’尔时闻是语已,不复涕泣,无婴儿相,乃至七日色貌和悦,见人欢喜目未曾瞬。是时有人语其父母,是儿不祥不应畜养。何以故?喑无声故。父母答言:‘是儿虽复喑不出声,然其身根具足无缺。当知是儿必有福德,非是不祥薄福之人。’因为取名字曰无言。时无言童子渐渐长大,如八岁儿,所游方面人所乐见,随有说法转法轮处,乐往听受口无所宣。尔时无言童子以佛神力,与其眷属父母宗亲,往宝坊所。到已见佛,心生欢喜礼敬供养,右绕三匝合掌而立,并见十方诸来菩萨,生大喜心。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师子将军所生之子,身根具足而不能语,是何恶业因缘所致:’佛告舍利弗:‘汝今不应作如是语轻是童子。何以故?是人即是大菩萨也。

  。’”另有《无言童子经》亦名《无言菩萨经》,即此品之异译也。梁武帝之《金刚般若经忏》其中文曰:“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说之深。”其所谓“不说菩萨”即指维摩诘也。《金刚经》曰:“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这种闪烁躲藏变幻莫测的不二法理,实在是难以理解、难以思议。

  无字过有字,不言胜多言。

  无上不二法,一切尽包函。

  “佛经佛法非语言、非文字。过语言道、离文字相。离相绝想不可思、不可议。出过一切音声言说,乃至一切图形文字。”这一套话已经成了研修大乘佛法人的口头禅了。佛在诸大乘经典中也多次向大众宣说了。这就是关于“无言说、无传受、无得、无修、无证”的大乘最上乘佛法。佛在文字经中早己宣说过了。所以大藏经中佛之所说是为种因,而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是为法果。而此法果即是显示三藏十二部文字之因,显示一切语言经理、文字佛法之实相。

  虽然佛无说,正是一切说。

  虽是无音声,乃说一切经。

  虽然无所传,无上真妙传。

  虽是无所受,微妙灵感受。

  如果是真正悟解了万卷大藏佛经,也就理解了灵山会上佛的拈花微笑意,而如果理解了灵山会上佛的拈花微笑意。也就是理解了全大藏的一切经。

  “拈花”之谓何?

  “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佛虽然一言不发。没有任何法音入耳可听,但是仍有法相可见。大梵天王伏于地,背负金刚师子莲座,佛立于莲座。手拈金钵罗花,面露微笑,扬眉瞬目嘱视大众。这就是佛说法相。百万人天围绕,这就是听法相。这种场景就构成一幅“法会相”。

  虽无法音传入耳,眼前诸相己合成。

  大会俨然无声息,考验谁心最灵明。

  法会虽无法音可听,而法会之形相条件是圆满具备的。耳固无闻而眼有所见,六根本圆融,交互而为用。,心眼两相合,见形而会意。比如世尊手拈花,拈花具何意?

  在灵山法会上只有世尊手上的金色优钵罗花是唯一的法界代表。那么“花”就代表法,代表法界,代表一切法界,代表宇宙天地的一切,代表三千大千世界,代表一切有,代表一切什么科、哲、文、史、理、工、法、数等等诸学,代表人生观、宇宙观、世界观……等等,代表一切有机有情众生之心理、希望、造作、生死,代表一切无机无情众生之显现、变异、生灭。

  有花必有果,什么花结什么果。其实从实相上说,般若眼之所见是一切花只是一花、一切果只是一果,无有分别,花是空花,果是空果,大千法界不过是“生灭”二字而已。这就是佛法的最高最后总结。

  “金色”代表尊贵、美好。“花”则代表希望。众生人人都有个尊贵美好的愿望,都是一种幻想,终归消灭成空。

  科学家要以科学丰富人们的生活、改造这个世界。文学家、哲学家要改造人们的灵魂。医药学家、卫生学家要改造人类的寿命、健康。……如此等等不都是伟大、尊贵、美好的吗?每个人、每种动物都有他自己如金色优钵罗花一般尊贵,美好的希望。在这里我们不必去分别它们的善恶、好丑、高下。反正每个人的憧憬和希望在自家心中都是美好的。不是吗?小偷希望偷得顺手如意,杀人犯希望杀的顺手痛快,磨刀霍霍的屠夫也是以杀来满足人们美好的生活。总之每个人心里的愿望都是美好的,而到头来其最后结果也都总是空的。

  满心希望美,到头一场空。

  不空不可得,谁也奠奈何。

  鲜花零落后,花空果不空。

  什么花什么果,善花善果,恶花恶果,一花一果,多花多果。因缘相生,生生无穷,法无穷法界无穷,如此推开去,出生无量亿,再复收回来,还原只是一。一切皆幻化,不来亦不去。无说无可说,寂静灵山地。

  在灵山会上佛所面对的是百万人天,而佛只一心一意。“我成佛了。你们也都来。像我这样,都来成佛,”这就是大藏佛经的本意。而百万人天所面对的也都只是佛。人天百万也只是一心一意。“遵佛指点。走佛道路。达到成佛。”二心合一,一体不二,就是灵山法意。

  灵山会上百万人天都见金色优钵罗花,而看不到优钵罗果。而天下一切人、一切有情众生不也是只见眼前花、不见未来果吗?花是当前所有的条件,而果是未来事,需要个人的想象创造,一切众生都各自有各自的意想创造。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是盲目的,忙忙碌碌过一生、糊糊涂涂过一生。佛之微笑也是有所本的,其中有喜也有非喜。佛面对百万人天这个灵山法界是充满法喜的,所以不言而微笑是昭示大众。你们的修行道路如同这支金色优钵罗花一样美好,将来是必定结出金色优钵罗果的。这是第一普遍的启示,是为显义。

  虽然无言对人天,个个受益不唐捐。

  拈花昭示未来果,人人记槃法绵绵。

  花只一朵,当然果也只有一个。这个果给谁好呢?谁明此意就给谁吧。佛手中的花当然就是佛花,而果也就是佛果了,那么谁明此意谁就绍佛之位,佛灭之后代佛掌教,这就是灵山法会无言之真意。迦叶明白了,所以破颜一笑,这就叫作以心会心。

  灵山会上有天机,如来拈花微笑时。

  金色头陀心会悟,粲然露齿解神怡。

  灵山会上摩诃迦叶是第一个独有所得,得祖位,得佛法——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而百万人天也并不唐捐都有所得,得到默许的未来记,未来也将得到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所以百万人天都是心向正法跟藏涅槃妙心,作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之护法。

  不但灵山会上之百万人天都有所得,而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的法理法义流传后世永远绵绵不绝。后世所有的一切佛教徒,乃至一切凡夫众生,凡是听过看过知道“拈花微笑”这一公案出典的,也是都有所得。得其事、得其相、得其理、得其法、得其心、得其意,依个人的心理境界根基信念不同,而有不同的所得。

  灵山之法会,结束非结束,

  悠悠金线垂,通向灵山路。

  绵绵永不绝,默默而宣布,

  虽然法无言,指向佛心处。

  以上哩哩罗,我作如是说。如果不如是,大家自捉摸。当然,我之所说一无是处,我之所说都是非说,佛且无说我又何说。

  是处非处说是非,是是非非一大堆。

  睁开法眼从头看,谁是我来我是谁。

  佛本无说我今说,说来说去光罗嗦。

  心印印心细辨认,佛是我来我是佛。

  法影解

  法者“水去”也。水有“湿润性、流动性、冲激性、渗透性、化解性、包容性、融合性、资养性。”佛法也有如水的性格。

  一切语言文字佛经,乃是佛法之影响。如同人之画像照片一样,画的照的多好多像也并不是他的本人。语言文字的经文说的多好多贴切,也不是真佛法。是故佛法非语言非文字。

  (原载《广佛》总49期,经修订)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