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教派的横竖三世佛
大乘教派的横竖三世佛
(三世佛是各大庙宇三圣殿供奉的三尊佛,稍有规模的寺庙都供有三世佛,如下各图,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三世佛有横、竖之分,甚至有的新建寺庙将横三世佛拆开来摆放;绝大多数的信徒一生念 “阿弥陀佛”,但不知何为阿弥陀佛?一生也从未真正拜过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本文试图简要介绍一下何为横、竖三世佛、并解释各佛的名称。)
平武报恩寺三世佛
佛牙塔前供奉着三世佛
横三世佛:东方药师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中央现在佛,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上图为药师佛和他的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
竖三世佛:分别为过去世佛燃灯古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世弥勒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起来的,因此三世佛有纵横之分。
大乘教派的横三世佛——(按空间分)和竖三世佛呼应
1.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 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 净琉璃世界 是佛教理想中的“净土”乐园 药师佛立下十二大志愿 要使净琉璃世界的居民无灾无难安享太平云云 其典型形象是左手持盛甘露的钵盂 右手持药丸
2.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 婆娑是梵文音译 意思是“堪忍”“能忍” 婆娑世界就是现实世界 佛在这儿教化普度众生
3.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又称接引佛 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极乐世界是佛教宣扬最力影响最大的理想乐土 这儿无任何悲伤痛苦 可以享尽各种快乐 所以叫“极乐”
阿弥陀佛的典型形象是结跏跌坐双手叠于足上 掌中有一莲台 常说的“无量寿佛”“无量光佛”也是阿弥陀佛的名号
大乘教派的竖三世佛 (按时间分)和横三世佛呼应
1.过去世(前世)佛燃灯佛 又名锭光佛 锭为灯之脚 佛经说他出世时 周身光亮如点满灯光 故名之 佛教说他是释迦牟尼前世的师傅 在过去世庄严劫曾经预言释迦牟尼当在九十一大劫之后成佛
2.现在世(现世)佛即释迦牟尼佛
3.未来世(来世)佛即弥勒佛 正宗的弥勒佛形象 不是我们常见的大肚容天下笑口笑世间的那个 应该是头戴天冠身着菩萨装的 北京广济寺天王殿和苏州灵岩寺弥勒阁 供奉的都是这种正统形象的弥勒佛
弥勒是梵文音译 本意是“慈氏” 这是他的姓 名叫阿逸多 按佛教说法 他在现世还是个菩萨 未来世将成佛 是释迦的法定接班人
横三世 (按空间分)
横三世佛指东方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中央现在佛,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
纵三世(按时间分)
纵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横竖都对,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解方式,按大乘佛法,佛如“恒河沙数”,无量多,且化身无量,过去现在未来,东西南北各方,都是无量佛。
根据大乘佛教的说法,人人可以成佛,佛的主要任务是度化众生超越轮回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派观世音菩萨前来协助释伽牟尼,当众生成佛后,释伽牟尼将涅盘回归西方。但因为十八层地狱下尚有永世不得超生的恶鬼,这个世界尚未成为琉璃光世界,未来佛不来接收。因此有住在地狱发愿不将所有恶鬼度化永不离地狱的“大愿”地藏王菩萨接收,直到所有生灵往生西方,这个世界成为没有任何生灵的琉璃光世界
所以三世佛和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王菩萨是大乘佛教,尤其是汉地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是中国庙宇中的主要神像。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在藏传佛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浙江省普陀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山西省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省峨眉山;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是安徽省九华山。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是什么意思?
《三藏法数》在解释“一真法界”时说道:“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 这就说明诸佛各有自己的法身,故曰:“交彻融摄”、“平等法身”。如果仅有一个身,为什么又说交彻融摄、平等呢?
《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第十》云:“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能,力无畏亦然。”这里,“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能,力无畏亦然”中的“一”,是无差别的意思:法身无差别,心、智能和力无所畏亦无差别。而不是说一切诸佛共有一个法身,共有心、智能和力无畏。若是“一切诸佛共有一个法身,共有心、智能和力无畏”,这实际上就是一佛,何言诸佛?
释迦牟尼佛(Sākyamuni)
释迦牟尼是梵文Sākyamuni的音译,“释迦”是部族名,意为“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等。“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能仁”、“能忍”、“能儒”、“能寂”,或者也可解释为“释迦族的圣者”。释迦牟尼系尊称,其原名是悉达多·乔答摩。“乔答摩”旧译“瞿昙”。“悉达多”的意思是吉财,玄奘解作“一切义成”。作为历史人物的释迦牟尼,估计生活于公元前565年一公元前485年。
释迦牟尼佛的造像在佛教寺庙中无疑是最普遍的。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塑像最常见的有立像、结跏趺坐像和卧像三种。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肘向上。下垂左手的手势成“与愿印”,向上右手的手势成“施无畏印”。“与愿印”是下垂着的手心向前,五指自然弯曲,或拇指和食指圈拉成环状,其余三指自然并拢下垂。“与愿印”蕴含着满足众生愿望的意义。“施无畏印”的手势,手心向前,大指和食指圈搭成环状,其他三指自然并拢,这与“与愿印”相同,只有“施无畏印”手势整体是朝上的。该印含有解除众生苦难的意思。左、右手塑成“与愿印”和“施无畏印”的释迦牟尼佛立像,也叫“栴檀佛像”。传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优填王曾用栴檀木,也即檀香木,依照释迦的身形为他塑成立像。后来佛教徒雕制释迦牟尼佛立像,因此缘故,就常用“栴檀佛像”作为释迦牟尼佛立像的称呼。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的像有“成道相”和“说法相”两种。成道相结跏趺坐,左手很自然地横放在盘起的左腿膝上,手心朝上,人称这种手势为“定印”,表集禅定;右手则直伸下垂,食指触及地面,称为“触地印”,意谓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前,为了寻找救度众生脱离生老病死的道路而不惜献身的精神,唯有大地可以作证。
结跏趺坐的说法相,佛陀左手手印与成道相一样,而右手则改为屈肘朝上朝前,拇指和食指中间握一宝珠,其他三指半屈半伸,为“说法印”之形。
立像、结跏趺坐和卧像虽然在体姿手印上有若干区别,但在体形、身围、面部轮廓乃至表情方面都存在极为相似之处。这实际上和佛教传说中理想的佛陀形象有关,而那就是著名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
阿弥陀佛(Amita Buddha)
阿弥陀佛,又称“无量佛,古印度梵语Amita,意译无量。即无量寿佛(Amitayus Buddha)和无量光佛(Amitabha Buddha),别称还有观自在王佛、甘露王等。密号为清静金刚。是净土宗本尊,在密教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通过观想和仪轨获得长寿与智慧的体系。
阿弥陀佛居于西方极乐世界,为莲花部部主,为五智如来(The Five Dhyani Buddhas)之西方如来,即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三尊像通常以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与此二尊并称为西方三圣。
据佛经记载,阿弥陀佛成佛前是位王子,原是世自在王佛时的法藏比丘,受到世自在王佛的教化,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极乐净土,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发四十八誓愿,因此成就了他成佛的愿望,而成为阿弥陀佛,记载阿弥陀佛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中国汉地佛教徒间相互最常用的问候语和祈祷用语。
“佛”有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一句“无量佛”包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无量无边的诸佛。当然,未来佛里也包括了正在修佛的人,由此可见,“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功德是多么不可思议。“无量寿”和“无量光”是“阿弥陀佛”所包含的两种主要含义,即时间和空间,但“无量的觉悟”之意更为重要,所以古代的大德高僧们将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位代表着一切“无限”的佛译成“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发有四十八愿,以无尽愿力誓渡一切众生,不舍悲愿,以无量光明照独行者。以阿弥陀佛为本尊供奉、修持者,能获大智慧和长寿,消除一切灾祸业苦,死后更可化生其极乐净土,得享一切安乐。
阿弥陀佛佛像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坐立两种。坐像特点为佛体结金刚跏趺坐,两手结弥陀禅定印于脐下,掌心托宝瓶或莲台或钵盂;立像通常称为“接引佛”,右手下垂结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置金莲台,显示接引往生众生的姿势。
药师佛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於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於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此种药师佛之信仰自古即盛行。
燃灯古佛
燃灯古佛,又叫“定光佛”,属过去佛之一。是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大智度论》卷九亦云曰:“如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
弥勒佛
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