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黄宗仰:“革命和尚”的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黄宗仰:“革命和尚”的传奇人生

  来源: 常熟日报

  1911年12月25日清晨,上海寒雨如织,迷雾笼罩。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因武昌起义的成功,兴奋地踏上了回国之途。此刻,当他乘坐的邮船“丹佛号”驶入吴凇口,一艘“江利”号轮早已停泊在那里迎候。待到两船徐徐靠近,孙中山随即转乘江轮,然后直驶黄浦江,于9时30分抵达外滩海关码头。在一片欢呼声中,但见孙中山与一位身披袈裟的方外人士并肩走下码头。

  这位方外人士,就是被誉为“革命和尚”的近代爱国高僧黄宗仰。

  愤世出家 诗画会友

  1865年,黄宗仰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一户商贾人家。父亲在古城南门外开了家米行,家道还算小康。母亲为当地虞山三峰清凉寺信女。

  自幼聪慧好学的黄宗仰,一度拜学于翁同和。当时翁同和已及进士第,有一次省亲回乡,见得黄宗仰的诗文,不禁赞叹。随即提醒他:“子习举子业,住著自缚,倘入缁门,慧海之舟楫也。”出自这位乡前辈的点拨,黄宗仰若有所悟,从此绝意仕进,悉心致力于佛典的学习。

  16岁那年,黄宗仰因不满于父兄逼他学掌店事,愤然出走,入清凉寺剃度为僧。住持药龛是位精研大乘,旁及子史百家,又工诗善画,且极为重视培育僧才,延请本地著名学者为沙门弟子授课。在药龛的严格督教下,黄宗仰通读释氏内典,兼习绘画,关心中西政治学说,慨然有忧时之想。

  20岁时,黄宗仰前往镇江江天寺(俗称金山寺),依从大定法师受具足戒,赐名宗仰。从此更加博览群书,刻苦研习英、日、梵等文字,涉猎书画金石、园林技艺,潜修精研,卓然成家。此后数年间,他历齐鲁、游燕赵,南至闽粤等地,所到之处,参访耆宿,积深蓄厚。

  1892年,由知客僧升任监院的黄宗仰,接待了前来金山寺进香的上海犹太富商哈同及其夫人罗迦陵。罗迦陵崇信沙门,慕名皈依,执弟子礼。1899年,黄宗仰应罗迦陵的延聘,从镇江来上海主讲佛经。

  来到上海后,黄宗仰与一批旅沪爱国志士声气相通,多有交接,很快成为当时上海新学界颇具声誉的新派人物。1900年春,由李叔同、许幻园、袁希濂、张柟等寓沪书画家,以“提倡风雅,振兴文艺”为宗旨,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的书画团体——海上书画公会。黄宗仰随之加入并成为其中的骨干。

  讲授梵典 鼓吹革命

  1901年春,沙俄妄图独占我国东北,逼签密约,引起海内骚然。上海爱国绅商两度集议张园,发动民众力阻其事。在3月24日的第二次集议会上,黄宗仰登台演说,以佛法救世之言,怒斥沙俄的侵华行径,呼吁民众团结不懈,坚韧不拔,以今日之事为后日伸张民气的起点,听者一时争识其人。

  8月,列强攻陷北京,西太后挟持光绪帝仓皇远逃西安。9月7日正式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目击创巨痛深的庚子国难,黄宗仰绘《庚子纪念图》一幅并题诗,又在报章刊载征题启事。纪念图的刊出,以直观的视觉,让读者产生强烈感染力。此后,他或登门拜访,或寄函致意,四处联络、会晤在沪知名人士,以求同声共鸣。那年秋冬的上海街巷,不难想象他在萧瑟的寒风中步履匆匆的身影。海内志士纷纷响应,集时贤名流40多篇应征作品的《纪念图题词》很快梓行,为时人所传诵。此后,黄宗仰署名“乌目山僧”,在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上接连发表诗作,寄勉维新派的改良事业。

  1902年春,黄宗仰与蔡元培等沪上新学界人士,共同发起中国教育会,以改良教育的名义,暗中鼓吹革命。当年11月,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因校方压迫学生而引起集体退学风潮,教育会决定支持退学生组建爱国学社。黄宗仰利用与罗迦陵的佛缘关系,积极商请捐资助学。随后,他每周一次去学社作佛学演讲,阐述平等、大同等哲理中包含的革命意义,每次大教室里总是被慕名而来的听讲者围得水泄不通,“革命和尚”的雅号由此传遍社内外。

  1903年元月,中国教育会发起张园演说会,每周照例在张园安恺第定期作公开讲演,黄宗仰每会必到,阐扬爱国和革命的言论越来越激烈。不久,黄宗仰被推举为教育会会长。

  《苏报》案发 遭遇通缉

  1903年3月,应蔡元培之请,正在杭州闭门著述的章太炎前来爱国学社讲学,任高年级国文教员。不久,邹容从日本来沪入住爱国学社。黄宗仰与章太炎、邹容交接相识,结下了笃深的友谊。当年5月,章太炎为邹容所写《革命军》一书作序,黄宗仰协同诸人慷慨出资,助其刊行。

  为配合风潮激荡的学生运动并给予舆论上的积极引导,《苏报》自1903年2月起特辟“学界风潮”专栏,及时报道各地学堂的黑暗腐败现象,支持进步师生反对专制和压迫的斗争。对此,黄宗仰以极度的敏感给予了热切关注。在一首《读“学界风潮”有感》诗里,他以“革除奴才制造厂,建筑新民军国营”的明快之句,对各地学潮寄托厚望,也对《苏报》给予了高度评价。6月1日,爱国学社学生章士钊出任《苏报》主笔,接二连三地刊载了介绍《革命军》的一系列文章以及章太炎所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主要部分。以上海为中心的这股排满革命浪潮,引起了清政府极度的惊慌和震怒。在当局先后开出的两次缉捕名单上,第一次为蔡元培、吴敬恒和东京军国民教育会特派员钮永建、汤槱等四人;第二次,黄宗仰和蔡元培、陈范、冯镜如、章太炎、吴敬恒等一并列入。为此,租界工部局曾多次传讯上述诸人。此后清政府加紧镇压行动,查封《苏报》馆和爱国学社。6月30日,章太炎被捕,邹容愤然投案入狱,终于酿成“苏报案”。

  一时间,旅居上海的革命派人士被迫四处离散。黄宗仰虽在指名通缉之列,仍冒险独留上海,设法营救章、邹两人,奔走无效后,不得不东渡日本避难。

  羁旅东瀛 结识中山

  就在1903年夏黄宗仰避往日本后不久,孙中山也在这年7月底由越南来到横滨,入住老同学廖冀朋开设的振华商店楼上。黄宗仰甫抵东嬴,慕名拜访,孙中山与他一见如故,特辟楼下一室给黄宗仰居住,从此结下了他俩同志般的革命情谊。

  当时留日学生中的革命思潮日益高涨,孙中山的远道而来更使他们群情振奋。留日学生马君武、刘成禺、程家柽、杨度等数十人以及侨商黎炳垣、张果,日人宫崎寅藏、日野熊藏、小室健次郎等陆续造访,孙中山与新兴知识阶层频频交往,商讨革命。与孙中山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黄宗仰也和革命党人有了广泛的接触。期间他以画梅自遣,卧室四壁挂满了横斜纷披的画作,其中一幅巨大的梅花壁画,枝干盘屈,繁花灿烂,见者无不啧啧称赏。

  为扫除海外保皇势力,孙中山于9月26日离开日本去檀香山,随后再赴美国。临行前,黄宗仰知其旅费不足,给予资助,并设宴饯行,赠诗一首:

  伫看叱咤风云起,

  不歼胡虏非丈夫。

  握手与君五十日,

  脑中印我扬子图。

  举华剑气凌江汉,

  姬姒何以复故吾。

  此去天南翻北斗,

  移来邗水奠新都。

  横滨话别后,黄宗仰与孙中山虽遥遥相望,仍保持了密切的书信联系。当10月初孙中山抵达檀香山后,黄宗仰就致函问候,12月孙中山回复一札,冀望海内外革命力量携手相应,加强合作宣传,力辟保皇谬论。1904年3月,孙中山赴旧金山演讲革命,黄宗仰随即寄函,至6月孙中山回函。信中对上海同志和东京留学生情况,对原《苏报》馆主陈范在横滨设馆以便联络各地志士事宜多有关切,并催请黄宗仰“在东有暇,亦望与此处致公党并《大同报》馆通消息,以鼓舞人心,则更可增多热力也”。从上海亡命日本的黄宗仰,显然被孙中山视为江浙革命派的中心人物之一,黄宗仰也成了孙中山策应江浙革命派重要联络人。

  激扬文字 讨袁护国

  1903年冬,黄宗仰由日本潜返上海,继续从事讲道兴学活动。并受哈同夫妇的委托,全面主持设计建造爱俪园的工作。

  爱俪园,俗称哈同花园,是哈同在上海的私产。黄宗仰别具匠心,更有文化眼光,园景设计以仿《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为主,西式为辅。自1904年开工,历经6年落成,全园占地171亩,分内园与外园,外园有渭川百亩、大好河山、水心草庐等三大景区,景点不下60多处。园内假山玲珑剔透,小溪碧波荡漾,楼台金碧辉煌,亭阁古色古香,景色幽雅宜人。爱俪园从此成为“十里洋场”众所瞩目的景观,有“海上大观园”之称。随后,黄宗仰应邀主持园中特辟的“频伽精舍”,讲授梵典,弘扬佛法。本着佛法救世的思想,从1908年起,他在爱俪园里发起主持了近代民间规模最大的《大藏经》校刊工程,成为中国近代第一部用铅字排印、标点断句,最具实用价值的通用大藏经。

  《佛学丛报》创刊后,黄宗仰积极参与编辑工作,几乎每期都有佛论诗作见刊,力究宗乘精奥,力倡佛理本旨,主张佛学革新。1914年又在爱俪园协助月霞法师开办中国近代第一所佛教大学华严大学,实行兼修内外学、修持与教学并举的办学模式。尽管不久后因故停办,但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寺僧人才。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黄宗仰率先出资协助陈其美、李燮和诸人策动上海光复。是年秋冬,章太炎、孙中山相继从海外莅沪。黄宗仰不仅先后亲至吴淞迎候,还借爱俪园作其掩护藏身之处。

  此后,面对回流曲折的政潮和波谲云诡的时局,黄宗仰虽谢绝交际,但并非不闻政治。在针对革命党人思想涣散的现状、因财政窘迫而借外债的交涉等问题上,与当政的袁世凯北京政府展开了尖锐的思想交锋。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黄宗仰更是亦诗亦文,既为挚友壮志未酬而扼腕,更警策国民急起征讨反动派的罪行,寄望国民继承先烈遗志,矛头直对指使暗杀的主凶袁世凯,在舆论上动员讨袁。在兴师讨袁的风潮中,面对革命党人在反袁策略上的意见歧异,黄宗仰呼吁同胞团结精神,鼓起民心,以弱战强,克敌制胜。当李烈钧宣布江西独立的消息传来,黄宗仰接连创作《闻江西独立,慨然有作》、《讨猿篇》长诗二首,为“二次革命”的爆发高唱赞歌。《讨猿篇》由“猿”及“袁”,以物拟人,以痛快淋漓之语,历数袁世凯当政以来的种种暴行,生动刻画了国人怒不可遏的反袁心理。这些文字立场鲜明,持论激扬,锋芒直斥袁世凯独裁专制,讴歌年轻的民主共和国,无不表达了黄宗仰力图维护共和制度,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真诚愿望,也标志了他应机而化的思想跨入了又著新色的阶段,为其传奇生涯再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正式确立了独裁统治。黄宗仰知事不可为,1914年初秋辞别上海重返金山寺,并于1915年起过起了掩关三年的生活。不过,看似息影山林,掩不去的依旧是对时事默默关注的心影。

  1915年12月,袁世凯帝制自为,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感叹袁贼倒行逆施,黄宗仰抚今追昔,嘘唏难言。在他眼里,天地含愁,山水饮恨,为此以“江山送别”为题,以“共和末日”为念,绘图一幅。随后又作《丙辰纪念图》,意在颂扬蔡锷讨袁护国的业绩。

  1918年出关后,黄宗仰先后出游匡庐、九华、天台、雁荡诸山。不久,他偕同青权法师、扬州寂山、雨山法师,前往南京栖霞寺访僧绍遗绪。眼见作为南朝齐梁名刹的栖霞寺,因咸丰年间战火焚毁,残破不堪。黄宗仰备觉凄凉,萌生修复宏愿。1919年7月,黄宗仰以金山分灯,驻锡其地,发愿重振宗风。孙中山闻讯后捐银元一万,四方善士闻讯也慨然出资。

  正当大殿即将落成之际,黄宗仰因操劳过度,于1921年7月22日圆寂于僧舍,年仅57岁。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