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江边大佛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达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江边大佛

  达诚法师

  当我老远看到大佛时,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还是惊叹她那惊天动地的气势。

  她赤足端坐,背负九峰,脚踏三江,遥对峨眉。背靠青山而高出青山,面对汹涌的江水却又踏着江水。可想而知,给人造成多大的视觉上的冲击!而大佛的端坐,不像悉达多太子刚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也不像悟道后的佛陀,施无畏印、接引印,严肃、睿智、平等地施化布教。她只是平平常常地把手放在膝盖上,掌心向下,俯瞰着来来往往的名利客,镇定而坚毅。这尊大佛,多了些人间的烟火味!

  中国人的大部分请佛,请菩萨,是先置好了庙宇、殿阁,最少也要供桌,根据宗派和修行法门,而选择相关的圣像和菩萨来供奉。

  这尊大佛屹立江边,不是功德圆满地等待香火的供养,她的面前只有浩渺的江水,没有一丝地儿可以放置香炉;江面上除了来来往往的船只,没有漂移可放供品的供桌;也不适合善男信女在初一、十五的良辰吉日,作隆重而庄严的法会。两边的岩壁陡峭难行,又怎样容人敲击铙钹钟磬?她的执著,江边的固守,看来具有其他的因缘,这就让人想到唐代的一位名叫海通的法师。

  我翻阅了《高僧传》,没有查到他的名字,看来他不属于高僧的一员。这位法师曾经游方四处,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在朝拜峨眉山时,经过嘉州(今乐山市),参道于凌云寺。凌云寺位于凌云山上,凌云山的西壁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水汇合之处,地貌奇特险峻。海通法师走出山门,登上山顶,看到汹涌的江水中,常常时船覆人亡。怪不得寺内经忏佛事这么兴旺,常常给人超度,原来和这桀骜不驯的江水有关。他陷入深深的思考。

  佛教的参禅问道,始于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不畏艰难,参访名刹尊宿,作为自己的善知识,明心见性,成就菩萨道。海通法师来自哪里?没有详细的资料,只知道他是贵州人。他参到了凌云山,看到了肆虐的江水,无情吞没船只渔人。佛是无上智慧的化身,神通之力应该可以化解苦厄困境。但是,凌云寺也供奉诸佛圣贤,怎么就没解救众生于危难之间呢?海通法师最后想清楚了:佛虽然慈悲喜舍,但一个人命运的改造和转变毕竟还是靠自己。如果依石壁开凿一尊大佛,“夺天险以慈力,易暴浪为安流”,一则减杀水势,镇压风涛;二则处在舟航的人望而警惕,安定,就会减少一些灾难了。至于工程的浩大,经费的多少,他当时没想这么多。他只是把凌云山当作修道路上的最后一站,把造佛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来做。

  海通法师把参禅行脚的步伐停在凌云山上,马上着手准备:一是化缘筹资,为工程奠定经济基础;二是物色能工巧匠,为工程奠定技术基础;三是选定能仁院前高丈余的一尊坐像为“小样”,作为建造大像的蓝本;四是顺应当时人们的信仰需求,把弥勒佛像作为建造的对象。为此,海通法师废寝忘食,芒鞋踏遍周围每一寸土地。但是问题还是来了。当时开凿工程海尚未动工,还处于筹备阶段。

  问题是当地官员知道了海通建造大佛的事,也听说他化了不少资金,于是就来勒索钱财。当地政府不参与百姓的福祉,建造工程不纳入政府施政规划,就也罢了,反而来勒索“净财”。海通法师异常愤慨,严词拒绝,并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官员恼羞成怒,威吓道:“尝试将来!”海通法师毅然伸出手指,挖出眼珠,让人交给贪官。贪官面色如土,灰溜溜地走了。留在凌云山上的海通法师,以从容和坚贞,成为世人心中不屈的丰碑。后来,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赞叹说:“夫专诚一意,至忘其身,虽回山转日可也。”

  以后经过了18个年头,大佛刚完成头、胸的雕凿工作,海通法师圆寂。他把自己的一生就这样交给了凌云山的大佛,就这样完成了自己的道业。法师圆寂后,经费亦窘迫,工程不得不暂时停顿,幸亏有“连帅章仇兼琼者,持俸钱二十万,以济其费,”

  章仇兼琼,何许人也?章仇兼琼,唐中期擢升剑南节度使,在四川任职八年,勤于政事,政绩较著。他大力兴建水利,造福百姓,后世蜀人很怀念他。《全唐诗库》有《露青竹杖歌》,其中称:“鲜于仲通正当年,章仇兼琼在蜀川。约束蜀儿采马鞭,蜀儿采鞭不敢眠。横截斜飞飞鸟边,绳桥夜上层崖颠。头插白云跨飞泉,采得马鞭长且坚。浮沤丁子珠联联, 灰煮蜡楷光烂然。章仇兼琼持上天,上天雨露何其偏。飞龙闲厩马数千,朝饮吴江夕秣燕。”

  章仇兼琼表现在兴修水利上,政绩显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身为益州地方官吏的章仇兼琼主持穿凿了岷江中游著名的灌溉工程远济(亦称通济)堰。它从新津邛江(南河)口引渠南下,长120里,至眉州入岷江,溉田16万亩。这一时期,他兴修的主要水利工程还有蟆颐堰、鸿化堰,在成都平原南部形成了仅次于都江堰的又一岷江灌溉体系,这些工程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治水的行家,他自然知道大佛工程的重要性,于是持薪俸二十万贯,作为工程的费用;又自任总指挥,调配资源,使造像工程得以延续。当地政府大员的支持,肯定了大佛工程的价值,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又“诏赐麻盐之税,实资修营。”在章仇兼琼主持的6年的时间里,造像工程完成了佛体膝盖以上的雕琢工作。但在天宝五年(公元746),章仇兼琼升任户部尚书,离开成都,造像工程再因经费问题停顿下来。

  佛教的兴衰,和历代政府的态度密不可分。佛教大德说:“佛法无主,要假人弘;得人则兴,失人即废。”佛像的建造,尤其这样浩大的工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外表坚固巍然,气势宏伟,一旦没人支持,就变得脆弱和无奈。

  大佛遥望着大江,就这样期盼、等待着有缘之人。几十年过去了。

  贞元元年(公元785),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字城武(746—806),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始仕为建陵挽郎。张镒节度凤翔,署营田判官。德宗狩奉天,授陇州刺史。置奉义军,拜节度使。帝自梁洋还,召为左金吾卫将军,迁大将军。贞元元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在蜀二十余年,封南康郡王。……贞元十七年(801)尝撰并行书金铜普贤菩萨像记。卒年六十一。”(《唐书本传、金石录、云笈七签》)

  从以上的传文中可知,韦皋是与佛有缘的。还说“既生一月,其家召群僧会食。有一胡僧,貌甚陋,不召而至。韦氏家童咸怒之,以弊席坐于庭中。既食,韦氏命乳母出婴儿,请群僧祝其寿。胡僧所自升阶,谓婴儿曰,‘别久无恙乎?’婴儿若有喜色。众皆异之。韦氏先君曰:‘此子生才一月,吾师何故言别久耶!’胡僧曰:‘此非檀越之所知也。’韦氏固问之,胡僧曰:‘此子乃诸葛武侯之后身耳。武侯当东汉之季,为蜀丞相,蜀人受其赐且久。今降生于世,将为蜀门帅,且受蜀人之福。吾往岁在剑门,与此子友善。今闻降于韦氏,吾固不远而来。’韦氏异其言,因以武侯字之。后韦氏自少金吾节制剑南军,累迁太尉兼中书令,在蜀十八年,果契胡僧之语也。”

  韦皋的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胡僧说韦皋乃诸葛武侯转世,与蜀地,与佛教都有缘。

  韦皋就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后,亲自过问大佛工程的进展情况。贞元五年(公元789),唐德宗颁诏要各地修复废旧的寺庙,韦皋拿出俸银五十万贯作为工程费用,借此机会继续建造大佛。大佛的后期工程又进行了约15年左右的时间,至贞元十九年(公元803),才完成大佛膝盖以下的双脚及台座部分,工程最终完工。韦皋记到:“……至今十九年,而趺足成形,莲花出水,如自天降,如从地涌。”

  江边大佛建造工程从开始到最后完工,前后长达90年之久,主要主持人三次更换,还经历了“两停两续”的坎坷,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大佛的建成,功德的圆满,几代人的心因此放下。

  一千多年来,大佛阅尽多少人间的四季风光,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淡定宁静。她的两边、身上长了青苔、绿草,而风化、日晒也侵害着她的肌体。沧桑,在这里,成了一种凄美;岁月的演化,也把大佛回归到自然。

  我在大佛前面的游船上,看到一群的信众,正对着大佛举香礼拜,恭敬而虔诚。

  这尊大佛,因为在乐山市,名乐山大佛;又因雕凿在凌云山栖鸾峰的断崖峭壁上,又名凌云大佛。其实,她更是我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佛缘,永远坚强、充实的那一块情感。因为她一直守望着我们的心灵。

  2008年12月2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