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聚显黛螺顶
五方聚显黛螺顶
同是草木山川,有些地方却是一种精神的载体,决定或牵系着世间许多人的思维。
五台山便是这样一个地方。佛教典籍中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在涅一前曾留下遗言,在其寂灭后文殊师利将于五顶山居仔说法,而五台山正契合了佛祖的金口玉言。从北魏开始,历代皇家多有恩赐,将它作为祈福之所、镇国道场。四海之内的僧俗人等万里迢迢而来朝山拜佛。古往今来,在通往五台山的蜿蜒山道上,从来不乏虔诚的朝圣者,他们或者是身披袈裟的僧人,或者是身着俗衣的俗家弟子。他们一步一叩首,徐徐向山顶、向寺庙进发,由于无数次地下跪叩首,膝盖和头顶被磨得鲜血淋淋,仍然朝圣地进发。
这种让目睹者无不动容的行为便是“朝台”。
在乾隆皇帝之前,五台山就有“大朝台”这种仪式,也就是礼拜五座台顶及全山佛寺。由于东西南北中五座台顶高峻险要,一年之中有八个多月都是冰天雪地,难以攀登,且山高风急,阴晴无定,朝圣者要想完成这一仪式,不仅要身强力健,时间也要花上一个多月,所以并不是每一位朝圣者都可如愿以偿。
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代皇帝,也是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之一,在二十五史记载的230多个皇帝之中,是寿命最长的一位,在位60年,活了89岁,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后人曾破解他独享高龄的奥秘,其中旅游、健身便是重要的一条。乾隆自幼习骑射,曾在避暑山庄几次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当上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80岁高龄时还去行围狩猎。在位期间,他还六下江南,六上五台山,通过游历、朝拜名山大川、古刹佛界强体魄,怡心情。
这样一位皇帝,当他踏着圣祖康熙的足迹来到五台山,最钟情的自然是大朝台了。然而他四上五台山,屡欲登台顶朝山,礼拜五方文殊,都被风雪所阻。乾隆选择秋末冬初和春寒料峭的时节来五台山,本要显示自己的强健体魄给天下人尤其是汉人看,天公如此不作美,心下自然不快。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春,第四次登台顶受阻后,他把黛螺顶的青云和尚召人行宫,问他:“你在中台顶的演教寺能住二十年,朕怎么一次也上不去呢?”青云和尚知道他是明知故问,但不好戳穿,只好说除了夏天的三四个月勉强可以登台,其余时间难以攀登。乾隆皇帝并不领情,吩咐下去:“五年后朕再来时,不登台顶,便要朝拜五方文殊。”
君命如山倒,青云和尚不敢违命,只好答应,召集全寺僧众想办法。一个因犯戒规被罚的小和尚栓柱想出了一个办法,模仿五座台顶的五方文殊,在黛螺顶合塑于一殿。这样登黛螺顶朝拜,既免了攀登台顶之苦,又礼拜了五方文殊,青云等还美其名日“小朝台”。
五年之后,也就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三月,乾隆再来,检阅了黛螺顶僧众的创举,龙颜大悦。他在此殿进香,朝拜了五方文殊后亲笔题诗一首:
峦回谷抱自重重,
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曲盘历霄汉,
花宫独拥现芙蓉。
窗间东海初升日,
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像,
间梨疑未识真宗。
乾隆皇帝命将此诗刻在黛螺顶碑记的背后,并正式将这种仪式命名为“小朝台”。此后,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故俗语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黛螺顶是东台余脉上的一座山峰,因山上长满绿树,原名青峰。明成化年间(1456~1487年)开始在山顶建寺,因其山形有如锥形大螺被命名为“大螺顶”,明万历年间和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曾修葺过,并在乾隆年间改名为黛螺顶。
黛螺顶坐东面西,占地3000平方米,内有殿堂僧舍48间,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檀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旃檀殿内供释迦牟尼,即旃檀佛,五文殊殿内供五方文殊,大雄宝殿内供铜铸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帝释天、大梵天、迦叶、阿难,两旁为十八罗汉彩塑。
登临黛螺顶有两条山路。一条由北端山脊而上,虽然斗折蛇行,但坡缓路宽,年老体弱者登此路,较为合适。沿南端山路攀登,较费气力,却是捷径,还可直接领略一番登山赏景的快感。春夏花齐放,如铺如嵌;秋日树树红叶,极是诱人。仰望山顶,祥云凝翠黛,佛日煦青螺。至顶远眺,五座台顶远近相望,云岚往来,灵气相接,不愧集五顶之大成的首选之地,有诗日:“仙露明珠方朗润,松风水月比清华。”
1991年,台湾宏法寺开证法师捐资50万元,从善财洞背后修建了通往黛螺顶的一条石条路,计1080级台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该路题写了路名——大智路,意思是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智慧第
一,称“大智文殊”。
大智路全长508米,宽2.2,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一千零八十”表示十界各有“百八”,合起来就是“一千零八十”,其中包括“百八烦恼、百八洁业、百八句、百八尊”;等等。登上1080级台阶,能增添智慧,消除烦恼,又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1996年,从清水河畔起,又修通了通往黛螺顶的空中索道,人们坐缆车凌空飞渡,10分钟便可悠悠然到达山顶。
与此相伴相随的,通往五座台顶的一条条道路修成,人们乘车数小时之内便可朝遍五座台顶。2001年,黛螺顶对面,中台余脉的五指山下,灵峰寺落成,仿五座台顶寺庙,建五座楼阁,分别供奉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佛教界各大宗师光临五方文殊开光典礼。朝拜五方文殊的游客,可在一小时之内完成昔日需花一个月的登临时间。不仅如此,清晨东方欲晓之时,站在寺庙任一地方,都可清晰地看到对面青峰之上的仰天大佛。而南面山坡上依次均匀排列的千万棵松树,正是“一万菩萨众”聆听文殊说法的生动注解。无论你是佛家信徒,还是凡间善者,此时此景,你都会屏住呼吸,用心感受,仿佛天地之间无边的大喜悦沐浴全身,清凉,温暖,愉悦,清心。世间本有大美,在大美之前,我们不由驻足,感叹并顿悟人生。
从“大朝台”、“小朝台”到一寺之内轻松朝台,佛法同样演变了“与时俱进”的轨程。在这个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佛教已不再是一种苦行僧般的修行,而是如同吃喝往行一样,成为人们的盘山公路上,一辆辆飞速掠过的车辆早晨上山,傍晚下山,一天之内完成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期许、一种渴盼,既快速便捷,岂不善哉!
一种轻松愉悦的精神追求。在通往台山的盘山路上,一辆辆飞速掠过的车辆早晨上山,傍晚下山,一天之内完成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期许,一种渴盼,即快速便捷,岂不怪哉!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