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五顶寺庙传香火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五顶寺庙传香火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叫“黄山归来不看山,五台山归来不看庙”,极言五台山寺庙建筑的恢弘壮丽、历史久远。在众多的寺庙建筑中,高耸人云的五个台

  顶上的寺庙更是僧众心向往之的圣境。每逢夏秋,祥云缭绕在山间,佛光时现于雾海,群山如一尊尊佛身,引无数僧俗顶礼膜拜。

  五台山的五顶,契合了文殊顶有五髻,五髻又代表了文殊五智。所以早在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就下诏五台山,在五座台顶分别修建寺庙,供奉文殊。从此五台山就有了东台望海寺,供奉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按佛教的说法,要想求得聪明才智,必须朝台礼拜五方文殊。

  与五台山结下不解之缘的还有女皇武则天。龙朔三年(663年),武后派遣西安会昌寺高僧会赜前往五台山,在五座台顶建塔。中台建塔三座,中间一塔为四角塔,高一丈多,两边为圆形塔,高八尺左右。北台顶中心建铁塔一座,周围白石围绕。西台龙池东南造圆形铁塔一座,高五尺许,周长二丈许。东台建铁塔三座,南台也有则天铁塔,中间是方形高塔,两边为圆形无级塔。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自称“神游五顶”,表达了自己对五台山的眷恋之情。

  入宋之后,自太宗始三代皇帝,仰慕灵峰圣境,护持五台山佛教,天书玉札,达380轴之多,台顶寺庙之兴,从此更为繁盛。

  北台顶的灵应寺,清代初建时有山门三间,门额悬挂“敕建大北台顶”巨型匾额。东西两间,内置石碑各三通,石碑记载了历代对灵应寺的兴建情况。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曾重修灵应寺。中台顶演教寺在唐代曾重修,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再建。正德七年(1512年)春,梵僧杂而只坚奉命于中台顶建寺一处,明武宗赐额“演教”。西台、南台、东台顶的寺庙亦均于明代重修。明成祖时,永乐帝信奉佛教,在闲暇之余取佛经中诸佛名号,编撰成《歌曲名经》,让下人唱诵,听到兴起处,又派遣使者将《歌曲名经》送往五台山散施,五顶之上从此有了皇帝亲书的佛歌可诵。相传该歌曲送至五台山时,即有祥光焕发,五色绚烂,在五峰之间流动,映照日月星辰,久久不散。不久,云中有文殊菩萨乘狮子显现真容。明英宗时,曾敕造大藏经,安于五顶,各有敕旨护持,以充化宝,开觉民生。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神宗派太监王忠三上五台山,将《大藏经》一藏安置于中台、北台,并派官吏在五座台顶做延圣寿道场。

  清代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大兴帝王朝台之风,康熙五上五台山,每次都光临五座台顶。据喻谦《新续高僧传》记载,康熙十年(1671年),高僧老藏丹贝奉命监修五顶的望海寺、普济寺、法雷寺、演教寺及灵应寺等,不仅对五顶寺庙重新修葺,恢复原来的建制,而且御笔亲书五顶寺庙碑文,题匾额,赋诗抒怀。雍正皇帝还是贝勒时随父康熙皇帝上五台山,留下诗作十六首。他初次入山,作诗感怀:“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吴穹。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他写东台“远窥沧海初升日,响振空林欲曙钟”;他写南台“仙若铺锦凭谁绣,虎窟屯云为我开”。在他眼中,西台是“挂月岩前一径探,紫翠叠烟岚”;“北台秀矗斗杓傍,楼殿凌虚结上方”;中台“五朵青莲簇翠鬟,峨峨一朵涌中间”,显现了王者的气魄与独到的佛学修为。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与五台山结下了奇妙的佛缘。透过这些浩浩荡荡的出行,我们看到了一个励精图治的清朝早期帝王们的精神内核。他们深知,一个少数民族要想统治树大根深的汉人及其他民族人民,必须像先祖努尔哈赤一样,武力体魄冠盖天下;如果居深宫而统天下,必然会有危机。五台朝佛与承德避暑,康熙每年要率万乘之众,离开深宫紫禁城,千里奔波,远涉华北平原的泉流河脉,攀登太行山的峻岭沟壑,到达五台山,一边为国家祈福,一边锤炼意志,以保持旺盛的精力与体力。凡此种种,对于国内外窥视中央权力的力量,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震慑。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