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义宝藏论广讲:金刚处第三 佛性遍复之情况
句义宝藏论广讲:金刚处第三 佛性遍复之情况
此分为二:(一)总说遍复之情;(二)别说其所遍之法。
(一)总说遍复之情
总说遍复之情有二:总说实际遍复之情;讲说断疑。
(1)总说实际遍复之情。
《金刚萨缍心镜续》云:
“世间一切有情皆有如来藏,
犹如芥菜种籽中遍满菜油一般。”
《珍宝镶嵌续》云:
“犹如菜籽或芥粒,其中油质本元成。
有情如身显现时,即有如来之种子,
随顺光明而同在。”
《声应成续》云:
“自觉智慧住于身,如芝麻中有其油,
身之光泽及威德,皆由智慧周遍润。
《觉性自起续》云:
“清净正确佛密意,即说有情相续中,
具有身智二种相。”
共同乘门之显密经典中亦有论述。
如《喜金刚本续》云:
“身上安住大智慧,离去一切妄分别,
遍复所有一切法,住身而非身所生。”
《佛说大般涅槃经》云:
“善男子,作如是比喻,一贫穷妇人家中埋有金子,却无人知晓。后有一聪慧之士,对她如是问道:妇人,你能否作我的洒扫事,领取工资?妇人道:我不能。倘若你能找出我儿所藏金子,方可做你的事。彼丈夫道:我善巧方便,故知你儿所藏金子。妇人道:我全家老小,皆不知金子藏在哪里,你怎么知道?彼丈夫道:我肯定知道。女子道:我很想见到金子所藏处,请给我指示!说后,彼丈夫入彼妇人之室,挖出金子以示之。彼妇人看见金子,极为喜悦,遂生稀奇之心,对此丈夫极为恭敬。善男子,一切有情之佛性亦如是,诸有情不见自己的佛性如彼穷妇不见自己的窖金一般。善男子,我启示众生有佛性,被诸烦恼所障而不得见者,正如启示彼穷妇人不见自家金窖一般。善男子,如来亦为众生启示成佛之宝藏,即是佛性。诸异生类,如见其物,便可生极喜之心,供养如来而一心归之。所谓善巧方便之士者,即为如来之喻。谓之贫穷妇人,即为无量众生之喻。谓之‘金藏’者,即为佛性之喻也。”
又举神力之珍珠作为比喻而宣说道:
“善男子,如是如来宣说一切有情具有佛性,亦如善巧方便之医师,示现神力金刚之珍珠一般。”
接着又宣说道:
“善男子,一切有情之体内亦有如来十力、四无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等等广泛为之宣说也。
《宝性论》亦云:
“为了化出圆佛身,为使真如无二别,
为具种性众生说,永恒具有如来藏。”
《二观察续》云:
“一切有情本是佛,但被倏尔垢所障,
若能除垢便是佛。”
《笃哈道情歌》中唱道:
“平庸智者讲说经论义,皆因未悟身上就有佛。”
《宝性论》又云:
“如同贫穷家地下,埋有无穷珍宝藏,然而此人却不知,宝藏不会说我在此。心中宝藏亦如是,无垢可除无留之法性,由不觉知贫多苦,众生常领如是受。”
以上经中所云归为九种比譬、九种喻义。还有《华严经》也说用三千世间之大匹绸缎等作比喻说在有情之相续心中有如来藏也。
(2)讲说断疑有三:即疑惑;断疑;由殊胜定解使生起喜悦。
(甲)列举惑疑。往昔未修善根,现在未遇清净纯正之善知识,未闻甚深了义之法者大多认为: “心性空寂则是佛性或如来藏。因为中品《般若经》等皆说实相就是无我,犹如太虚之空。所以那些宣说如来藏之诸经,皆是不了义。如若不是这样,那就与外道所说‘常’、‘我’有何差别?”因此上说皆是与了义之法背道而驰的。
(乙)断疑。上说如是之理,皆为非善说,今暂引经教作为现量使之断疑。为什么世尊佛在三转法轮惠赐教言中时说此理趣乃为最后胜义了义法轮?难道这个你也不知道吗?若说单独空性即是胜义了,那么在三法轮中又有此说法不同法?这如何应理?应知将空性说成了义,密意仅是为了考虑对实相生起恐惧的人和遮破初业人之我执而说空性,这是善巧方便之说。
《佛说大般涅槃经》妇人为治儿断奶之喻说:
“善男子,如来亦如是,为了解脱众生而向众生宣说无我。又对此殷重而说者,乃为使其除去所谓我执之心而脱离忧苦者也。此亦为除顺世外道派之邪见,从此超越于顺世派之教法而宣说的,亦为宣说顺世派之我见并非正见,应依修无我之法才能成为清净之身故。犹如彼妇人为其子先治口疮用胆汁涂奶,说如来说法亦如是,为修空性者故说诸法无我。其后又如彼妇人重新洗涤其乳,并唤子吸之,我宣说如来藏亦复如是。比丘,你勿惧怕,仿佛听从母唤而饮奶汁一般。比丘,你应分别了悟,如来藏者非是空无。先前所说《般若经》中我说诸法为空性,不论如何皆为引导诸凡夫远离我执才如此说,事实上只有如来藏方是唯一之胜义谛啊!”
这并非与外道所说之“常我”同属一类。“藏”者为本来光明,且住体内,超乎“常”与“无常”。故不能认为仅仅是“常”,如来藏本性光明,此可依上师之秘诀修持则能见到,故不能认为是谁也不能见到之隐蔽之物。自体虽为空明无边,但并非如手指等有自相之法,非实执之物,且非有自相。故不承认如身体有大小,如来藏亦有大小或美恶等等之差别。外道作“常我”之说与佛说如来藏全不相同,尔等误认为仅是名义或是言词不同而已,由此可见你们是何等无知。就我所见,这正如昔时有一国王丢失了宝剑,凑巧有一穷人梦见一把剑,便胡乱说要去找寻此剑。只见其名,不见其实,彼实仍未见剑而心理上创造出的理论却与之相似。又所谓《般若经》中说:诸痴儿,万物有我一说,犹如彼穷人,睡在他人家里,梦中口里胡诌“剑!”“剑!”一样。若问声闻和独觉之“我”有何性相?有人说“我见”和“我”之性相仅有拇指之大;有人说仅有糜子之大;有人说仅有芝麻之大;而有人说“我”之性相安住于心,犹如太阳灿烂、光明。如是诸异生不知“我”之性相,恰似诸蠢夫,不识国王所失之宝剑一般。菩萨如是宣说“我”之性相,诸愚夫不知,妄计“我”相有种种差别遂用来认识“我”之相性,这种情犹如询问宝剑为何形状时,答说“恰似犄角”一般。如是诸劣种愚夫便不断增长邪见了。为断如是邪见,如来才说“无我”。譬如彼国王对下臣们说“吾之府库中,绝无如是之剑”一样。善男子,如来如是宣说之“我”为佛性。如是佛性,就如同佛所说法中之极为明净的宝剑一般。
(丙)讲说由殊胜定解引生起喜悦。谓若不经清净纯正之善知识开示,则如来藏成为不可见之事,幸从贤德师尊前获得了知,故则应生起喜悦。此即所谓“纵是登地菩萨亦难通达,何况尔等凡夫”,所以这是能见到唯独佛的秘密金刚之处,则应生起最大喜悦。尤其是依止了清净上师得到亲见,则可在自然中阴中,得到真实现前,那就更应生起喜悦之心了。
《佛说大般涅槃经》云:
“善男子,一切有情亦如是,不供奉善知识,即使虽有佛性,亦不能见也。”
《佛说大般涅槃经》又云:
“善男子,譬如一盲人,为治其眼目而去请求良医。当医生手操金刀刮除翳障结膜后,伸出一指时,此盲人说看不见,等到伸出二个或三个手指时对方才说略见一二。善男子,若不宣说此等大般涅槃经藏,无量菩萨虽圆满六波罗密,乃至安住十地,犹不见佛性。此喻与彼相似,如来宣说如来藏后,才说略见一二。这是迨诸菩萨如是明见以后,才作如是等语:‘甚奇稀有!世尊,我等于无量劫来轮回流转世间,整个败在无我想之中。’善男子,如是菩萨虽住十地,然犹不能明见佛性,何况声闻和独觉能见到吗!”
《狮子妙力圆满续》所云:
“一切有情之身上,安住净智光明境,
然彼不可大明现。譬如胎与蛋壳障,
不能明见受遮蔽。由自力圆始出生。
此等净身刚离弃,自现境界自然遇。
从本存在自觉性,体无分别则可见。
智慧清净境界现,则可见到佛真谛。”
(二)别说其所遍之法
分说佛性周遍之理有六,此如来藏智性从本以来即具有五身;五智;五光;五部法;五智风;以及自体、本性、大悲等,皆为本具。而不净境界中之征相则现为五蕴、五烦恼、五大种、五根、五欲乐、身语意三业自性之五法等。
如《珍珠宝鬘续》云:
“如是如来藏性中,有五身和五智慧,
五光以及五颜色,五法五种智慧风,
五自体与五本性,五悲心等所周遍。”
(1)觉性智本住五身者。即为觉性智由自境法性行相中本来元成妙色之所显现,故现毗卢遮那佛身;觉性智如金刚般坚固不变,故现不动佛身;觉性智本来就有光明之功德,在实修时验相显现增长之相,故现宝生佛身;觉性本光无量无边,故现无量寿佛身;觉性本来是佛,就修彼义,任运成就二利,故现不空成就佛身。
如是觉性从本即具五身,而众生现在则显现五蕴。
如《觉性自起续》云:
“解脱之蕴即佛身。”
《秘密藏续》云:
“金刚蕴之诸分支,称为圆满之五佛。”
《甘露现生续》云:
“色蕴则为毗卢佛,受蕴即是宝生佛,
想蕴即是无量佛,行蕴即是不空佛,
识蕴即是阿闲佛。”
(2)觉性本住有五智。即此觉性本身则能明现诸法共相和别相,明现本身影像,犹如大圆镜智;觉性本身无善恶、大小之异,如虚空,与摩尼宝平等,故为平等性智;觉性具有对诸法与根之差异能明辨不紊,故为妙观察智;觉性本身无所障碍而本自解脱,故为成所作智;觉性本身远离一切戏边,故为法界智。如是觉性本来具有五智,而现在则显现为五烦恼。
如《狮子妙力圆满续》所云:
“五烦恼有五智慧。”
《珍宝聚积续》云:
“我想束缚五烦恼,本来觉性自现故,
本是智慧而不知。”
《大乐嬉摩摩格续》云:
“愚痴即是法界智,嗔怒即为大圆智,
傲慢即为平等智,贪欲为妙观察智,
嫉妒为成所作智。”
(3)本住五光。即是觉性未被业与烦恼任何一方所染,犹如白色;功德本来圆满,为黄色;不求自人四种灌顶圆满,为红色;超越虚妄、勤力为绿色;不动不变,如深蓝色。如是它具有五光,而现在则显现为五大种。
如《金鬘续》所云:
“深蓝白黄及红色,绿色五者由执我,
空水地火以及风,五大种皆自然现。”
如上亦配五佛母,如《秘密藏续》所云:
“地水为眼摩摩格,火风为白衣度母,
空为虚空自在母,三界无余所有法,
尽皆成为圆满佛。除了佛外再无他,
纵佛寻觅亦无得。”
(4)五部。即是过去佛亦是见了觉性而成佛,因此才能达到佛地,故为如来部;觉性不论投生于何趣,生为众生亦无变迁,故为金刚部;觉性为功德本自元成,故为宝生部;住轮回而不染,故为莲花部;觉性事业本来成就,故为事业部。
如是本有五部种性,故化现起现为能表诠之五根。
《金刚萨缍心镜续》云:
“眼者说成金刚部,耳为不空事业部:
鼻为广大莲花部,舌则说为宝生部,
乃至身则为佛部。”
(5)五风。配合受用境之五妙欲而说,详情已见前讲,现只说其稍分,即是能升觉性智慧之暖,故谓火等气;能持轮回与涅槃之命根,故谓持命气;五智慧光自然本具,能增长光泽,故谓增长威光之气;能使达于清净之地,故谓能行动气;能度轮回成为涅槃,故谓无悲劫业气。如是等说。
在《觉性自起续》中云:
“如是五气之自性,本住一切有情之身中。”
又云:
“为使能达清净地,故谓能行动气;能持清净智慧之命,故谓持命气; 自然本具五智光明,故谓增长威光气;智慧能度到清净法界,故谓无悲劫业气;与智慧境界不合不离,故谓与火等住气也。”
(6)自体、本性、悲心之五法。此等之义,已摄于根住之智即三身之中。五白体则与五现源之身相结合,五本性与五光之境界相结合,五悲心与五智相结合,因此于佛地上能显现本性自然力之悲心,此与境缘相遇之悲心,由劝请祈祷之悲心,各种事业之悲心,化机不变之悲心等五心,皆是由现在觉性智上本自具有之现源分而生起者。
觉性本身住有五般若智:即住能别之智,故能分别现象和心识等法之差别;住有摄受之智,故能摄集一切圆满具足于自身;遍于一切心境,故为能遍之智;依止智风行动于觉明之空,故为能行智;轮回和涅槃之命均由法性决断,故为能度智。
又觉性本身住有身、光、智三种形式:即白体安住于身,故所知显现为自明;本性住于光,故光明境界开展;悲心住于智慧,故事业无方周遍。举现行的瑜伽师为例来说,其人定时显现为法身,不分根本和后得之时显现为报身,出定后显现为化身。
《觉性白起续》云:
“觉性无别安住为法身,觉性无灭而明为报身,觉性能现一切为化身。”
如是三种实相中本白圆满具足之佛、法、僧三宝的体性。
《第六界续》云:
“佛法以及僧三宝,本在自身中具足。”
《珍珠宝鬉续》云:
“妄想迷乱之身上,即有无垢净法身,
不需寻求自住相。”
若将如是实相与清净品广为结合而说。
如《觉性自起续》所云:
“如是三世诸佛者,说为自身大自现,
即是身语意三者,语为过去诸佛陀,
意为未来诸佛陀,身为现在诸佛陀,
三世诸佛如是住。”
《珍珠宝鬘续》云:
“佛法以及僧三宝,导师住处眷属时,
法身报身和化身,律藏经藏对法藏,
声闻独觉和菩萨。”
又云:
“过去白净之诸法,皆于身心中圆满。”
又云:
“此性本自圆满故,他方寻觅无觅处。”
上说若配合清净分而说,则世间生死轮回与涅槃寂静一切诸法,皆是具足于身心之中,此为佛所说。
《珍珠宝鬉续》又云:
“地水火风空日月,男子以及妇女身,
曜与星辰以及云,树木山川及石岩,
树根树干与树枝,花办花蕊及果实,
香味声触四根识,各种乐器和幡伞,
佛幢以及华盖等,彼等轮回现实法,
瑜伽身上皆具足。地为肉而肉为物,
水为血乃摄集性,火为热而成熟身,
风为气而持元气,空为心而持容光,
日月为目使朗照,诸凡丈夫皆生性,
诸凡女子现为死,曜为口而星为齿,
云为发而木为脉,山为身而岩为骨,
根为心而树干髓,树枝皆为身支分,
花朵即是五根识,果实成就为身体,
香为汗毛味为皮,声为语而触为肉,
乐器内脏幡为水,伞为腿而幢为名,
华盖即是蒸发气,彼等具足瑜伽身。
觉性本身亦如是,五大种为五色光,
日为智慧月方便,男为本根女为道,
曜为兆量星为法,云为悲心遍一切,
木为增长悲心道,山为永不变之见,
岩为法身无生灭,根为万法同一因,
树枝即是菩提分,树干空性是一味,
叶为能遍之法界,花为智慧之炬光,
果为三身自圆满,声为法性境之音,
香为响声成佛语,味为觉受快乐味,
触为广大禅定衣,乐器即是五光团,
幡为色泽明而鲜,伞为护佑智本光,
华盖即是窍诀要,幢为证悟圆觉佛。
诸法心性本面中,从本即是元成相,
是故心法和色法,诸法仅仅是假名。”
倘若本根觉性中不具足时,则不具足近取因之身心。若不具足身心,则不具足内心所照显之外境,恰似石女子则无子。若无容貌,则镜中则无所现相。一切显现皆由身心中具足而现出,身心则由觉性中本自具足中而起用也,如天授有头,有头则有容貌,有容貌则镜中有影像可现。
此亦如《普作王续》所云:
“如是所现皆我性,如是所起皆我体,
除我以外一切法,现而有摄此中无。”
《珍宝镶嵌续》云:
“譬如面容和镜子,貌相如何影如何。”
又云:
“无余佛国净土中,皆空无我广无垠。”
以上是《句义宝藏论》指示佛性遍复之情况,为金刚处第三广讲。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