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敦煌地名之意味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敦煌地名之意味

  经常听到一些游客问:"'敦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地方叫'敦煌'?"

  自古以来,我国的地名就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关心某个地名,也就是关心这个地方的文化内涵。

  汉语"敦煌"一词,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

  关于"敦煌"二字的解释,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敦煌可能是月氏族的译音;也有人认为敦煌可能是在《山海经》中被译为"敦薨"的吐火罗人,敦煌以前可能就叫"敦薨";也有学者根据"祁连"是匈奴语中"天"的译音,便判断与"祁连"相提并用的"敦煌"也应该是少数民族语,等等,众说纷纭。

  虽然"敦煌"一名的最早来源尚难确定,但是它在自汉至今两千年间的意思却是非常清楚明了的。东汉应劭便曾毫不含糊地解释道:"敦,大也,煌,盛也。"该解释也得到人们的认可,如唐代李吉甫也说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认为这个地区对开发广大的西域地区有很重要的作用,故名之曰敦煌。

  因此,尽管东汉应劭或唐代李吉甫的解释可能与敦煌的最初意思不同,但这些解释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现代学者们不该忽略的一个事实:东汉人和唐代人就是这样解释"敦煌"一词的。

  毫无疑问,在敦煌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中,人们提到敦煌时,大多和开发西部联系在一起,人们对"敦煌"一词的理解就是"大也"、"盛也",就是开发、开拓,就是兴旺、发达。确切地说,就是"开放性"和"兼容性","敦,大也"即指其开放性;"煌,盛也"即指其兼容性。

  今天,当我们走进敦煌,在莫高窟现存的四百九十二个洞窟之间漫游巡礼,面对传承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十多个朝代的三千多身塑像,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壁画:或西域或中原,或瘦骨清像或丰满肥腴,不同的笔触,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教派,更有东、西文化的碰撞,南、北艺术的交融,五彩缤纷,绚丽多彩,面对如此等等,每一个巡礼者都会深深感受到敦煌艺术中所蕴含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我们应该考察"敦煌"一词最初的来源,但更应该重视"敦煌"一词在其辉煌的两千年历史长河中的基本含义。

  品味敦煌,首先应从品味"敦煌"一词的含义开始。(来自中国敦煌网)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