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无寺
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寺道
塔倒舍利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法门寺再次为世所瞩目:古寺从头到脚劈开,半立半倒;地宫洞开,一千一百多年后佛指舍利意外现身……
前不久,我终于站在了法门寺前,高大巍峨的鎏金山门陡然令我头晕目眩,我绝对想不到法门寺会有如此之大,大到要花上20元人民币乘坐寺内的游览车往返佛路。其实,这座看上去更像是房地产新开发项目的广场式现代建筑并非原址重建,一墙之外才是原来的老法门寺,尽管进了山门即可面对远处那气势宏大的新地宫博物馆佛手合十的雕塑,依然感觉置身寺外,对比之下,我总觉得穿过侧墙月亮门才能入内的老寺院,多少有点儿“原配”变成“偏房”的意思。且不说扩建与原建按规定有一定比例要求,风格上怎么也不应该把寺庙变成纪念馆模样。听导游说设计师是台湾人,我在台湾见过不少寺庙,没有哪座像法门寺的新建部分这么钢筋水泥、这么现代化、这么不像中国寺庙的。寺庙建筑在中国古建筑史上从来都是一尊精彩的艺术品,不说老规矩一定要照搬,至少不能连边都不沾吧?
老法门寺内的断塔已经修复,依旧青砖裹体,青松环绕,让人看了颇多感慨。记得我曾以文记蜀中小寺:“进入寺内,物皆藏品,出门再看,恍若置于山川之上的一尊古玩,绿琉璃如翠,黄琉璃似翡,内有人间香火,外披风声雨音,包浆是岁月包裹在古刹身上御寒的长衫短衣,年年不同色,层层不同感,反复领略其间的构造之美与传世之妙,听一声木鱼,几欲心生把玩之手。”可惜的是,如今连老法门寺内也是新旧不一,不少新的仿古建筑上油漆彩绘剥落处袒露出大片水泥新碴,令人愕然。我就奇怪,三秦之地怎么能把个西安古城墙做到修旧如旧,反将诸如法门寺这样的古刹名寺整得找不着历史感了呢?!
古语有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贵在历史价值的中国寺庙建筑又何必刻意以规模之大求一己盛名,大则空,空则虚,虚则无,我不知道那位台湾设计师有没有想到这一点。说起来,寺庙扩建原本无可厚非,如果法门寺在扩建的设计理念上能以原寺为中心呈辐射式拓展,既能保持真身宝塔为亮点的传统格局特色,又可避免透过山门见馆不见塔的尴尬,博物馆也不会显得如此突兀离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眼前这种新不念旧、旧中见新的牵强搭配,除了让人难以理解外,多少还沾点借名变身之嫌。
我对寺庙的看法向来很简单,十年看好、百年看老、千年看宝。年代越久好东西的价值就越高,有收藏历代青砖瓦当的,没有听说谁收藏拆楼剩下的水泥碎块,我不知道“钢筋水泥加时间”的寺庙将来还能不能算是文物古迹,有没有被历史收藏的价值。更让我担忧的是,法门寺带了这么大的一个头,今后还有多少寺庙会与时俱进争相仿效,借助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机械带来的便利,以建大山门、大佛路和大博物馆而成就“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全然不顾其他,后果可想而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