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学相期同发越 冥探正理报明时——纪念著名因明学家虞愚诞生100周年
绝学相期同发越 冥探正理报明时——纪念著名因明学家虞愚诞生100周年
虞愚(1909—1989),原名德元,字竹园,号北山。祖籍浙江山阴,1909年生于福建厦门。幼承庭训,勤于学业。曾入武昌佛学院、南京支那内学院、上海大夏大学、厦门大学学习。先后任教于贵州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佛学院。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组成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逻辑史研究会顾问等职。1989年在厦门逝世。
虞愚的学术专长是因明学,是我国著名的因明学家,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个汉传因明硕士研究生,同时他又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佛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认为:“科学求真是理智边事,艺术求美是感情边事。二者以关系的全体言之,理智是一端,感情又是一端;执其两端,性质迥异;合其两端,理智与感情,科学与艺术,树立一圆满的人生,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分割不得。”代表作有《因明学》、《中国名学》、《印度逻辑》等。本文只谈作为因明学家的虞愚。
佛学院里学因明
虞愚自幼跟祖母学佛经,对佛教产生崇敬心情。在厦门读中学时,利用课余时间读梁启超、章太炎的佛学著作,不仅能领悟书中意蕴,还常常为之动情。1924年母亲去世,他“痛彻心脾”。其时,报端刊出武昌佛学院招生的消息,虞愚遂决然离开厦门,远赴湖北,入武昌佛学院学习。武昌佛学院是太虚大师于1922年创办的,虞愚为第二期学生,有幸聆听太虚讲授《二十唯识论》,使他对唯识和因明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为他以后的因明研究奠定了基础。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武昌,佛学院大部分院舍被革命军征用,佛学院停办。虞愚随后离开武昌,辗转返回厦门。不久,他又到南京支那内学院,师从欧阳竟无和吕澄研习因明唯识之学。从此,虞愚与因明唯识之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27岁出版《因明学》
说来真是有缘。虞愚从武昌回到厦门,考入厦门大学。其间,太虚也从武昌来到厦门任南普陀寺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常被邀请到厦大讲经,虞愚每每到场听讲。1932年11月,太虚应厦大“文哲学会”之请,讲《法相唯识学》,厦大校长嘱虞愚担任记录。太虚每讲一次,虞愚必当夜以文言文整理成稿,次日一大早送太虚审订。前后两周时间,天天如此,颇得太虚好评。后来,太虚就在虞愚的整理稿基础上加以审订出版了《法相唯识学概论》一书。此书由王恩泽、张化声、唐大园、林彦明、梅光羲等11人作序,可见太虚对此书的重视。虞愚也因此受到太虚的推荐,到闽南佛学院兼课,讲授国文和因明学。后来,他把因明课讲义加以整理、补充,于1936年出版《因明学》一书,太虚为之作序。太虚赞扬虞愚对论理学“深有研究”,喜其有“抉隐明微”的本领。他说,《因明学》“根据古论疏而采择近人最明确之说,以相发明,并进而与西洋逻辑及名辩归纳诸术,互资参证,冀为介绍因明学入现化思想界之一方便……”
虞愚《因明学》的出版,受到学界的关注,并被选作大学用书。此后,大陆和台湾都多次重印过该书。2006年,中华书局又将该书编入《真如?因明学丛书》出版,可见《因明学》的旺盛生命力。
《因明学》初版之后三年内,虞愚又出版了《中国名学》(1937年)和《印度逻辑》(1939年)两部书,并发表逻辑论文多篇。
古希腊的逻辑学、中国古代的名辩学(或称名学)和古印度因明学,是世界逻辑的三大传统。它们虽有共同处,却也有各自的特点。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学术界,熟悉因明学、名辩学或逻辑学的人都比较少,而虞愚三者兼通,又均有论著问世,更属凤毛麟角。
奉国务院调令进京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锡兰。班达拉奈克总理对周总理说,锡兰正在编纂一部大型的佛教工具书《佛教百科全书》,其中关于中国佛教和因明的条目国内学者撰写有一定困难,希望中国学者能给予帮助。周总理当场满口答应。他回国后,批示有关部门挑选我国最优秀的学者,按照锡兰方面的要求,为《佛教百科全书》撰稿。当时在厦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著名佛学和因明学专家虞愚被有关部门选中。虞愚接到国务院的调令十分高兴,于1956年8月进京,参加《佛教百科全书》条目的写作。他撰写了《慈恩宗》、《因明正理门论》、《因明入正理论》等词条,出色地完成了周总理交给的任务。这项工作为增进中锡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我国佛学和因明的研究。
在1956—1966年10年间,虞愚在《现代佛学》、《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因明学发展过程简述》、《印度逻辑推理与推论式的发展及其贡献》、《试论因明学中关于现量与比量问题》、《试论因明学中关于喻支问题》、《〈因明入正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传习》等因明论文多篇。1980年,我和两位同行编辑《因明论文集》,选收1949—1979年30年间因明论文和译文21篇,其中虞愚9篇,几乎占全书论文的一半。虞愚进京后还兼任中国佛学院教授,为学僧和一些高校进修教师讲授因明和印度佛教思想史等课程。当今,中国佛教界一些领袖人物,都是虞愚当年的学生。
抢救因明立奇功
1949年以后,我国的因明研究一直比较薄弱。经过“文革”十年浩劫,因明已近亡绝。
1982年,年逾古稀的虞愚正式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1982—1989年7年中,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抢救因明的工作中,立下了奇功。
虞愚利用一切机会,呼吁抢救因明。1982年春,他出席了哲学所和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在京召开的抢救因明座谈会,用事实说明国内因明“已近亡绝”,深刻阐述了开展因明研究的重要意义。在这次只有7人参加的座谈会上,虞愚是最具影响力的因明学专家。经认真研讨,会议向学术界和全社会发出了“抢救因明遗产,推动因明发展”的呼吁。这个呼吁很快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过积极筹备,1983年8月,在敦煌召开了首届全国因明研讨会。虞愚不顾年事已高,坐两天两夜火车,赶到敦煌出席会议。他在开幕式上高声吟诗一首:
燕南雁北群贤集,握手敦煌喜可知。
绝学相期同发越,高文何止闯藩篱。
由来后浪推前浪,自是多师为我师。
玄奘法称遥可接,冥探正理报明时。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的喜悦心情,也给全体与会者以巨大的鼓舞。“绝学相期同发越”,抢救绝学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冥探正理报明时”,只要我们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去做,就一定能迎来因明的美好明天。同年底,他应邀出席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工作会议,又在会上作了关于抢救因明遗产、推动因明发展的重要发言,引起了很大反响。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明确支持抢救因明遗产,他指示秘书沈锡麟破例在《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上用两期连载了虞愚和我联合署名的上万字的因明论文。
虞愚亲自“出马”,培养因明人才。1982年底到1983年春,他不顾身体有病,为哲学所举办的因明和佛学培训班主讲因明发展史和因明入正理论等课程。为了讲好每一堂课,他常备课到深夜。第二天又早早起来,挤公交车,从宣武区西砖胡同赶到建国门内哲学所,为来自京津鲁晋的30多位高校教师和哲学所的研究人员讲课,一讲就是几个月。1985年春,虞愚又为哲学所因明和中西逻辑史讲习班主讲因明课,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40位教师接受了因明培训。现在国内因明界的几位学术带头人都是这个班的学生。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虞愚招收了国内第一个因明专业硕士生,受沈有鼎委托指导了国内第一个因明博士生。巫寿康的博士论文《〈因明正理门论〉研究》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虞愚研究因明,喜获新的成果。1980年,他在《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上发表了《玄奘对因明的贡献》一文。以后,他又发表了《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论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了因明条目,主编了《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因明卷》等。1988年经检查发现患了肺癌,而年底他却奇迹般地在病榻上完成了重要因明论文《法称在印度逻辑史上的贡献》,刊在1989年第2期《哲学研究》上。在印度逻辑史上,是法称把因明推向了新的高峰。虞愚以这篇研究法称因明的大作,为自己一生对因明的探索画了个圆满的句号。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