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皈依和保护——宗萨钦哲仁波切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9日
来源:不详   作者:宗萨钦哲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皈依和保护——宗萨钦哲仁波切

  第1节

  保护:活在当下

  我们在香港举行祈求保护的会供,在台湾做胜利的会供。对我们而言,最容易做的事就是不要追思過去,不要料想將來,而是安住于此时此刻。所有佛法教义的精髓实际上都包含在“活在当下”的修行中。如果一个人可以住于当下这一刻,这本身就是至高无上的保护。一个人无法获得比活在当下更大的胜利了。当我谈到“活在当下”时,我确实是按照字面意义来说,而不是在说什么神圣、奇异的“当下”。

  当我们谈到“保护”时,不可避免的,我们也在谈论“危险”——我们试图保护自己免于危险。当我们说到“胜利”时,我们同时也在说“失败”。我们的生命怎么会变得危险了?当我们游移于过去或未来的时候。当我们在过去和未来中迷失自己时,我们失去了我们的真诚。所以我们失去控制,我们失去信心,我们觉得惊慌,变得偏执,我们把事情弄得令自己危险。胜利变得很远、很远了。

  这并不难理解。当你审视你的生命并分析你的焦虑时,你很快就会意识到,你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担心过去或者忧虑未来。实际上,活在当下很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情。甚至小孩子都可以做到。事实上,孩子们做得更好些,因为如果一个小孩看见一块看似美味可口的蛋糕,他会毫不犹豫地表达出来。不过我们这些成年人,这些有文化和成熟的人,我们得想好多关于我们“面子”的事。当我们想到自己的“面子”时,我们想到的总是“未来的面子”。尽管这是最简单的事,反讽的是,这恰恰是我们不去做的一件事情——活在当下。

  所以我们就做些复杂的东西,比如这个会供。把事情搞复杂是我们的嗜好,而这很充分地采用于金刚乘佛教之中。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有这些多彩且繁复的仪轨、会供、念珠、铃,各种各样的手印、咒语等等。

  相对来说,我们做这个仪式是为了让我们从各种不利的环境或状况中得到保护。这些你们即将要参加的仪轨或修持,究竟的目标,应当是为了让我们免于迷惑或混乱。那么相对来说,我们修这些仪轨,也许……这是个很大的“也许”……应当为了要成功、为了要长寿、为了要受到保护而免于各种灾难。我说“一个很大的也许”,是因为有时候,并非所有的时候,我真的搞不清楚我们人类到底应该多成功。也许不成功反而更好些。如果你想到地球,那么我就觉得人类不应长寿也不该成功。

  这一次,当印度的食品价格上涨时……我想同样的事到处都在发生。仅在印度,我就得照顾大约600位出家众。因为我得做我份内的事,照顾这600位在印度的出家众,所以自私来说,我希望生意兴隆、美国经济好转、亚洲经济好转,等等这些。我这是在给你们举个例子。不过,如果你鸟瞰人间的话,若这个世界进入大约20年的萧条时期,也许真的会是件好事。

  当香港人开始在他们高楼大厦的阳台上种植番茄的时候,那么也许这个地球就终将得救了。不过,你当然不想在你家的阳台种植番茄,就象我不想要放弃我那600位僧人一样。我们都是自私的。我们不想把自己的阳台弄乱,我们要保持它的清洁整齐,等等。自私已经证明了它自己是最混乱的状态。所有其他的混乱和迷惑都没那么有害,但自私这种迷惑却是很有害的,因为它非常非常的短视。

  从无始以来直到今日,人类做了好多东西。我们登上了月球、我们造的船一般上不会沉、飞机能飞—— 这些都是令人惊奇的成就。不过到现在,我们应当意识到,这些成就不仅没有带给我们究竟的快乐,事实上这些东西还直接对地球造成破坏。所以,我吁请大家将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动机和我们的见地都投向让我们能离于迷惑的这项工程。这应该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终极目的,我们的究竟目的。

  第2节

  诸护法大会供

  接下来的几天,从今天下午开始,我们将进行诸护法大会供的仪轨。在九尊主要的护法会供中,一髻母是女王,她与圣救度母无二无别。我要再多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要举行这个诸护法大会供。

  这是个末法时代,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给你们举个例子。最近,我和一位科学家进行了一场很激烈的对话。这场对话变得激烈是因为他说佛教的转世概念是完全荒谬和毫无逻辑的,完全是迷信。他的原话是:“佛教的转世是佛教徒编出来的”。于是,我就问他:“作为一位科学家,你相信时间吗?”我知道他没法说“不”。即便单单只是化学本身,你也得需要时间的存在,否则你怎么混和东西呢?所以我就问他:“如果今天所有的科学家可以证明给我看,‘时间’确实存在,那么,我就可以证明有‘转世’。”因为对我来说,这两者是完全一样的,同样的荒谬,同样的迷信;而在究竟的层面上,身为佛教徒的我们,也根本不相信转世。

  物质主义的观点:发达时代

  当我前面谈到这是个末法时代,我当然只是从佛教徒的角度来判断的。从物质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不是个末法时代。这是个非常非常发达的时代。在香港,你可以今天,就在这个地方外面,喝到新鲜的猕猴桃汁,而这个新西兰的猕猴桃可能是昨天才采摘下来的。从物质主义的观点来看,这说明我们干得不错,所以这不是个末法时代。

  佛教的观点:末法时代

  从佛教的角度看,我们把这叫做“末法”因为我们今天在世上做的一切,都让我们越来越迷惑,而且,实际上正把我们变成白痴。在此之前,我不知道人们可以变卖自己从来没有拥有过的东西,这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经济体系都是彻头彻尾的幻象。我刚刚才意识到,这是个很大的骗局,最大的欺骗。

  当我们计算我们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时,我们从未想过我们制造出来的是些什么样的后果。比如,在香港,我们有很多优质的纸张。我们完全漠视了一个事实,就是这也意味着在这个地球上的某处,有许多树木被砍伐了。如果我今天告诉你:“要真正地好好生活”……我不是说佛教徒……“要真正快乐地生活,我们应该只在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天工作,而一周内的其他时间应该都是假期”,而这确实是真实的,你们当中有多少人会相信我?你会认为我活在一个理想世界里。因此,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被这些虚幻的物质体系洗脑了,以至我们连相信与信任一些事实的力量也都没有了。

  护佑免生错误的见地

  要信任佛法就更难了。当然,非佛法修行者几乎是不可能信任佛法的,但即使是在佛法修行者之间,很多时候我们也不信任我们的佛法修持。因此,渐渐地我们就会产生错误的见地:“哦,佛法起不了作用”,就象我前面讲过的“转世”的事情。

  所以,主要是为了庇护我们不产生这些错误的见地,我们要进行这个诸护法大会供。因为,当我们开始相信修行之道时,这意味着你开始信任你自心的能力。

  今天上午,实际上不只是今天上午,我给大家介绍了皈依。关于皈依,我想讲一讲。作了四十多年的佛教徒,我意识到,一个人能做的最容易但也是最有效的修行大概就是修皈依了。

  本尊

  “本尊”是一个金刚乘的专有名词。从较普遍的佛法上讲,唯一被提及的名词是“佛”。如果你去上座部(南传佛教)的国家,本尊几乎是次于佛陀的。事实上,很多地方也许连“本尊”这个概念都没有。比如,尽管在密乘中,文殊、观音或度母等本尊被珍视为与佛同等,但如果你去到上座部(南传佛教)的国家,首先,他们可能连诸如观音菩萨的形象都没有。即便是有,这些本尊一般上也被称作佛陀的“俗家弟子”。他们不是真正的“本尊”,他们是“弟子”,就象阿难或者须菩提一样。事实上,他们还是等级较低的弟子,因为他们不是出家众。

  同时,“本尊”也常常被指为是天人、神仙。不幸的是,即便我们谈到密续的“本尊”时,我们的心还是马上把它与某种天神联系在一起。所以,一旦提起“本尊”这个词,我们想到的是光圈、有超凡能力且样貌好看的本尊、发光、不同的颜色、飞来飞去等等。其实,密续的“本尊”不外是指一种觉醒的状态。所以,它不必是个天神类的生命。它真的不是。密续的“本尊”不是指一个神圣、天神类的生命。它是一种觉醒的境界。

  意本尊

  密续的本尊通常有三种形式:身、语、意。在这三者之中,我们可以说“意本尊”是最重要的。简要来说,这个没有造作的“当下”的心,这个由上师给你引介的,这个你在维续保持着的——那就是究竟的本尊。保持它,或培养它,就是我们所说的“亲近本尊”、“向本尊祈请”、“皈依本尊”。但是这却很难做到,因为这太容易,也因为我们造作、伪造的习性太强了。

  语本尊

  接下来我们有咒语作为“语本尊”。“嗡嘛呢呗美吽” 或者任何你在念诵的咒语也都是本尊。咒就是本尊,本尊即是咒——你明暸这点是很重要的。如我前面所讲的,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要接受这点可能是困难的,因为对我们来说,一旦提到“本尊”这个词,我们认为它指的是个有手有嘴、可以作为我们供花对象、看起徕象是人类的某人。所以,要接受咒就是本尊需要些时间。为什么金刚乘的修行人被要求念很多咒语呢?因为累积咒数可以使你趋近本尊。而趋近本尊意味着接近觉醒的境界。这是究竟的目标,你们必须牢记。

  身本尊

  最后,身本尊。我想你们对这应该相当熟悉了。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橙色、蓝色、红色;标志如金刚、莲花、月轮、光圈——这些全都是身本尊。同样的,我们能做得最好的就是试图观想本尊不断地来回发光。如果做不到,那你可以塑一个佛像,画幅唐卡或者请一幅图像;供在佛坛上,注视它、做供养,并恭敬顶礼。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趋近本尊,但是这一切全都是困难的。能够清晰地观想是困难的。也许有时,我们能有清明的一瞥,可是却难以维持和稳固这个观想。另外,即使我们能够有良好、稳定和清晰的观想,也许我们还可以完全专注地持咒,但从根本上,所有这些方法万万不能脱离对空性的理解,而这又是很困难的。在咒和本尊的修行中,我们几乎总是难免把它们想成是有形的、真实存在的,而且总是被客观和主观的二元对立染污。我想要引出的重点是为什么皈依是重要的。晚些我会回到这个话题。

  第4节

  我将继续昨天关于皈依和它的重要性的话题。

  通过世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提起本尊的原因是作为人类,我们总是有那么多的焦虑,总有那么多的问题。一般来说,人们试着通过世俗的管道或世俗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教育、金钱和权力。例如,为什么我们把孩子送去学校?因为我们认为通过教育,我们可以解决未来的问题。不过,一而再再而三地,事实证明有时这些方法根本无法给我们答案。它们解决不了问题。

  科学成就不能解决问题

  科学成就是很奇妙的,但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问题。我们有这么多的科学成就,这些按道理是来解决问题的,可是,尽管有这么多科学和技术,我们还是有非常多的问题。有时,我们正因为这些科学成就而得到更多的问题。

  经济学家不能解决问题

  经济上也是一样,我们已经取得这么多的成就。但是,当泡沫出乎意料地要破灭时,不管有多少伟大的工商管理专家讨论与否,它就是会发生(意思是,泡沫依旧破灭)。我们有了不起的科学成就,我们有出色的经济学家,火车在跑,飞机在飞,但这个世界还是不对劲。问题还是出现,事实上,还更多了。

  三种心相续

  当这些所谓的超出理性或非理性的事件发生时,会产生三种效果,或者说三种心相续。

  第一种心相续:对解决方案的盲目信从

  第一种是最常见的心相续或心理要素:“一切都会好的”。这种盲目的信心,认为只要你努力,你总会从问题中脱身的。我们知道有一些人发表了据称是相当惊人的经济对策而获得诺贝尔奖。这种对解决方案的盲目希望。有时,这个方法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正当我们开始解决旧问题的时候,就有上百个其他新问题接踵而来。不知怎的,这种认为总会有解决办法的盲目信心,在推动着这个世界。实际上,这种无明是经济似乎仍在运作的唯一原因。不知怎的,这种认为一定行得通、总有解决办法的盲目信心,正是使这个世界运转的唯一驱动力。

  第二种心相续:虚无的思想

  当这类非理性的事情发生时,出现的第二种心理要素是一种较为虚无的心理要素。人们由于市场崩溃而从房顶跳下去。他们觉得沮丧,而最糟糕的是他们觉得这仅仅发生在“我”身上。别人都没事,所有这一切的不幸只发生在“我”身上。

  第三种心相续:超越世俗的解决方案

  至于第三种心理要素,我们必然会去尝试一些超越世俗的解决方法,比如去寺庙焚香、去算命和请喇嘛卜卦,并得到各种咒语和会供作为处方。这就是为什么昨天我要讲到本尊。我们皈依本尊、持诵本尊咒、做本尊会供——做了这么多遍。我们的态度是,把本尊当成是一种超自然的、神乎其神的、解决问题的全能对象来依赖。我并不是在全然地劝阻这种态度。我想,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我们总得从某个起点开始。但是就象我昨天说的,密续的本尊并不是个实存、外存的生命。我不知道你想要怎么祈求,但是想得到本尊的加持,并且要亲近本尊——就是我昨天讲的身、语、意本尊——这种境界是相当复杂的。当然,我并不是在劝阻你去修本尊。我想说的是,对初学者而言,其实不仅是初学者,即使是对最资深的修行人来说,皈依大概是最可靠的修法了。

  修皈依:接受和忆念

  修皈依有两个关键。第一是接受;第二是在接受之后,要忆念。象我常说的,实际上“我皈依”这句话有时有点儿具误导性,尽管它仍是最好的表达。“我皈依”应当被理解成“我接受,我承认”。“我皈依法”是指我接受这个真理,我承认这个事实。什么是真理?佛陀说:“所有和合事物皆无常”,就是说泡沫会破灭。当一个经济学家接受这个事实——无论一个泡沫漂浮多久,它总会破灭的——这个人就已经从泡沫会永存的幻象中受到了保护。我接受我会死亡。我接受我的死亡会随时到来,而不是“过一阵子才来”。

  我给你们讲皈依的重要性是源自一段经历。我的一位来自香港的老朋友最近离世了。她叫作“明”。她很年轻,多年来饱受病痛的折磨。明和我一直在试着找解决的办法——记得吗,解决方案?各种办法。藏药、中医、印度药物、会供、修法……但最后,我和她长谈了一次,让她接受吧。放弃挣扎求存,她必须面对死亡。我们谈到皈依。同时,因为她的性格非常坚强和对佛法极为虔诚,她很轻易地接受了,而且她真的做到了。她将重点放在皈依的修行上。我不得不说,尽管我应当是在教导明,但看着她如何逝去,我必须坦承,我内心里秘密地希望自己离世时可以象明一样。如果我可以象她一样地离去——充满信心、对不确定性没有丝毫的恐惧,我想我就可以算是有所成就了。有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最简单的。难怪在所有佛教的修行中,第一件事就是皈依。这就是为什么我昨天说,我修行了这么多年,到最近才意识到,其实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特别是初学者,同时也适用于资深的修行人——修皈依是精髓。

  皈依佛、法、僧

  接受真理或事实,就是“皈依法”;亲近那些接受相似的真理之人,就是“皈依僧”;仰止那些不仅仅证悟了真理,还教导你真理的人,就是“皈依佛”。这就是为什么,至少这次,我们应该修皈依。

  第5节

  日期:2008年7月4日

  我促请你们去修皈依,不只是这次修,而是时时刻刻都要修。

  究竟的皈依:禅修空性

  在最高的境界,当你禅修空性时,那当然是究竟的皈依,因为你在接受、你在保持、你在安住于绝对的真理上。没有比这更高的皈依修法了。正因如此,你 一定记得在《心经》的结尾部分,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咒是无上的药物 ,能驱除一切障碍,等等。但是这么高境界的皈依修法,也就是禅修空性或安住于空性,对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当然是特别困难的。“没有皈依的对象”、“没有皈依的行为”、“没有皈依者”——象是这样的概念,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对初学者。要理解究竟的皈依,需要一点点听闻和思维,以及很多的禅修。

  相对的皈依:臣服于皈依的对象

  在更粗显的层面上,皈依是最实用和最容易的修行。当我们人类的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的习惯是臣服于一个解决方法。这就是为什么修皈依的方法也契合了我们臣服于一个全知、全能、强大的皈依对象的习性。能记住我之前谈到的本尊的繁复细节,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困难的。不过,祈祷和臣服于某人,向他祈求帮助和保护却是我们的习惯。乍看之下,当我们修皈依的时候,我们就有那种臣服的感觉。所以,在所有的修法中,这大概就是最容易、最实用,也最契合我们思维习惯的修法。

  忆念三宝

  传统上,有一种方法是一遍一遍地反复念诵皈依文。我相信你们都很熟悉诸如念十万遍皈依文兼做大礼拜等等这些修法。但是,就象我前面讲过的,皈依有两个关键的层面。一是接受、二是忆念。在相对层面上,修皈依的精髓在于忆念三宝。在这里,我再次提醒你,记住空性之见地当然是究竟的皈依修法。但相对层面的修持,就是忆念三宝。其实经文里有提到。我想它应该也已经被译为中文了—— 一部关于忆念三宝的简短经文。

  (1) 忆念佛

  我在这里强调这点是因为,不幸的,念诵皈依文变得有点让人生厌了。它成了一种类似文化的东西,因此人们只是喃喃念诵,完成数量而已。其实我建议我的一些朋友们还有我的受害者,与其只是去念诵十万遍皈依文,不如去试试一些会使修行更具意义的方法,这些方法并不是我杜撰的,而是确实地在很多经文中有所指示。例如,忆念佛的名字,比如释迦牟尼佛;或者是他的形象,比如金色;或他的慈爱;或他显现的某个片段,比如摺起他的袈裟、赤足步行、托钵乞食。当你能够记起这些时,你计一下数。你可能是在做某件事情的当儿,在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地点和时间想到这些,比如在肉铺或者屠宰场。就算这个念头非常、非常的短暂,你应当算做一次。如果你持续半个小时想着佛陀而没有任何间断,你也应当算做一次。因此,每一个想起佛陀的其他念头都成为你的念珠。最好买个电子计数器。你甚至不必这么想:“噢,佛陀,我皈依您”,才能算做一次。只要一点零碎的念头想象佛在摺起他的袈裟,就足以被算作一次了。

  还有其他的方法。实际上,这些在佛经里全都有解释,只是这些东西被我们遗忘了。令你自己能够听到佛的名号——这也可算一次。通过你或别人,让其他的人听到佛法僧的名字、功德或作用。

  (2) 忆念法

  关于法——忆起空性、无常、四圣谛、缘起,其中的任何一个。然后,当然禅修是最好的,哪怕只是禅修片刻。禅修、思维空性、谈论空性、听到关于空性、无常……任何这些……禅修是其中最好的。我觉得有这类的象征是相当重要的。这就是出现塑像和书籍这类東西的理念。塑像、书籍、佛书……要点是,去具有这些东西。

  当我试图从斯里兰卡请《三藏》时,我的一些西藏朋友就对我说:“你为什么需要这个?这个没用的,你又看不懂”。是的,具有佛典。

  而且,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大概也就越好。今时今日,你可以直接买到任何的佛书,象是《金刚经》,你直接就能买到。好多时候,你甚至可以得到免费的赠本。不过,如果你可以亲自手抄,就更好了,因为这些都是忆念三宝的方式。类似的,为自己或他人绘制佛陀的形像;还有,象佛经里提到的,随身佩戴。佩戴的方式是确保我们的身体能触碰到它们。例如,《金刚经》,你可以戴着它或触碰它。

  (3) 忆念僧

  关于僧——尊重任何与僧伽有关的东西。在僧众中,也许在家的僧伽比较难认,但出家僧众可以通过标记分辨出来,比如红或黄色的僧袍。在《本生鬘论》 中有个非常美丽的故事:当佛陀是只狮子的时候,一位猎人伪装成出家人而杀了它。因为那个猎人知道这只狮子尊重僧人,所以他就穿上黄色僧袍伪装成出家人。狮子以为有位僧人走过来靠近它,结果就被杀了。因此,这只狮子积累了很多功德。这只是无数皈依修法中的一些,供我们这些普通人和初学者修习。

  活在当下

  我再三对你们谈到,在所有这些皈依修法中,活在当下大概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修法了。活在当下是止观的精髓。有人要求我为此做点简短的介绍,所以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当我们说不住于过去、不住于未来,而住于当下的那一刻……我们一旦这么说,就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哦,这是大圆满法!他怎么可以这样公开地讲?”另一种是:“哦,他正在教大圆满!让我们仔细听。” 你可以查查佛陀的经论, 从头到尾从尾到头查看十次,你根本找不到佛说过一句你必须住于过去。类似的,佛也从没说过你必须住于未来。没有。只有那些从沙漠来的、嗅过骆驼的人们才这么说。

  所有佛的教法都是在说活在当下。接下来的挑战就是,当我们提到“活在当下”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就禁不住去想那应该是些特别的“当下”,是个很奇异、很神圣的东西。因此我们是这么做的——我们试着禅修,然后你想到面条、电影。然后你想:“啊,这个不是的!我那特别的当下在哪儿?”你在找寻,却不知道当面条出现在你脑海时,你只要觉察它,而你需要做的就只是这个。

  下一个挑战。你在打坐,面条出现了,你觉察到面条。但是几个月后,面条还是持续出现。

  第6节

  皈依仪式

  没有太多可解释的了。基本上,过去几天我讲了皈依的大部分概念。因为皈依是如此的重要,为了使它更振奋人心、更令人重视,传统上要持受皈依戒,并有个仪式。因为众人的请求,我明天早上会举行这个仪式。就算我们以前已经皈依过,我们当然还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皈依。

  皈依三宝

  皈依并不是说你们皈依我。你明白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你是在皈依佛、法、僧。我只是引领这个仪式。一般来说,皈依不是个金刚乘的仪式,不是灌顶。所以,我没有成为你的老师,你也没有成为我的学生,没有这样的负担。这里没有这样的系缚。不会就只因为进行了这个皈依仪式而产生这样的系缚。然而,某种精神上的联系肯定是会产生的。多一个缘分——在这里是精神上的缘分——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们之间似乎本来就相互有一些因果业债。

  你们一些人还请求我做你们的上师等等。当然,我自己作为一个修行人,与别人分享佛法上的知识是在修布施。从这一点上讲,是的,我要尽我所能来教授。但是,如果你是想找那种可以依赖的灵性人物,我不得不告诉你,我大概是最不可依靠的人之一。大多数时候你连我在哪儿都不知道。事实上,我的亲信助手,他们知道的最晚也最少。不过,如果你觉得你已经成为了我的学生,那么我也想告诉你,你想要去找多少个上师都可以。事实上,我会鼓励你这么做。实际上,现今还有一些很伟大的大师住世。他们有些甚至还相当年轻。例如在中国,你们可以仰赖诸如四川的堪布慈诚罗珠这样的大师们。

  明天,在皈依仪式中,有一个仪轨环节是剪头发和接受法名。那些已经受过皈依戒的、已经有法名的,我真的强烈地向你们祈请,请对我发发慈悲,不要再来要名字了。剪剪头发并不怎么难,但是最难的是想些有趣的法名。在不丹大概有六个孩子叫乔治布什(笑),所以有这种风险,你可能会得到这类的名字。

  受皈依戒

  你正在向佛、法、僧皈依。在你皈依之前,我应当告诉你基本的皈依戒:皈依了佛,你就不应当再把任何未觉悟者作为究竟的皈依对象;皈依了法,你就不应当再去皈依任何教导你极端见地的道;皈依了僧,你就不能再允许任何崇信极端见地的人给你精神上的影响,因此你不能把任何相信极端的精神见地者作为你的修行助伴。

  这和一神论那种“只有这样才对”的做法毫无关系。作为佛教徒,我们不会说其他的道路是错误或没用的,或任何类似的说法。不过,如果你想去右边,你是不可能同时去到左边的。所以,如果你仍是基督徒就不可能成为佛教徒,因为佛教徒相信缘起,而基督徒不信——这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所以由你来决定,绝不勉强。有人说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大家搂搂抱抱,你亲我亲——这就是我所指的精神废话。

  成为佛教徒的意义

  我要告诫你们。受皈依戒后,那些以前没皈依过的人就成为佛教徒了。你并不必须要这么做,所以我给你们一些时间考虑。成为佛教徒不是说你得从你的生意或收入取出一部分来缴某巴仙的税。成为佛教徒意味着你皈依了因、缘、果的真谛,皈依了相互依存的实相。

  具体的皈依仪式

  皈依仪式是最基本、最基础、最根本的仪式。因此,就象我昨天跟你们说的,你们不是皈依我。别说是我,我们今天的仪式甚至不能把文殊菩萨作为皈依对象。必须是释迦牟尼佛,因为他是教主。想象这尊释迦牟尼佛像就是释迦牟尼佛本身,而不只是尊佛像。你必须有强烈的信心,相信你就站在释迦牟尼佛前。然后,请顶礼三次。

  现在这部分已经圆满了,因为你在受皈依戒,因为此刻我是给予你皈依戒的戒师,为表示供养和尊敬,请对我顶礼三次。

  现在请跪下,跟着我念。(念诵皈依戒)再一次。(念第二遍)好了,最后一遍。念完最后一遍后,我会稍微停顿一下,然后弹指。那时,你就已受了皈依戒了。(念诵最后一遍)现在我要念一些吉祥偈来庆祝这一刻。(仁波切念诵吉祥偈)

  我昨天已经说过,那些以前就皈依过的、已经有法名的、已经剪过头发的,请不要过来。拥有很多法名并不会使皈依更好。反正,我注意到你也从来没有用它。同时,剪头发,也只是请那些第一次皈依的人过来。我会把剪下的头发给回你,你可以将这撮头发带到菩提迦耶去放。从中国来的人,可以带去一些圣山,比如五台山。

  请到我这边来,不用跪下。重要告知:我知道我今天得教你们禅修,关于面条的事情。我们时间很紧。越多的人来要名字、剪头发,就越花时间,开示时间也就越少,你们选吧。

  (皈依和剪头发的仪式)

  第8节

  日期:2008年7月5日

  当下

  我要继续昨天讲到的当下的修持。我想提醒你们的是,佛的所有教法中从未提到住于过去或未来。事实上,在有些大乘经论中,甚至住于当下都是不被鼓励的。不过,这是以后要谈的,还是不要把我们自己搞糊涂吧。

  让我们想想,这个世界的所有这些灾难和不幸从何而来?不幸、问题、灾难。什么是这个世界的大魔头?主要的元凶……让我们思维和考虑,什么是我们的生活和世界的罪魁祸首?只有一个。“它”一直在那儿,就在我们面前。很多“它”,不只是一两个,而是很多个“它”。

  罪魁祸首:散乱

  我们生活中的罪魁祸首,西藏人称为yeng (gyeng)。 英文里,你可以粗略地把它翻作散乱。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散乱,也许我们可以试试用一些别的词。英文里,有一些很好的表达——“激动起来”与“被困住”。我相信中文这么古老的语言里也有更好的用语。“发愣”——让我们再形容一些。它可以变得相当极端。有时,你是如此的散乱,你的嘴张着,一只苍蝇飞进去,甚至还有时间飞出来,你都还没有意识到。

  在较细微的层面上,几乎所有我们所做的,几乎所有的一切——甚至是我们现在所修的念住,都是某种形式的散乱。基本上,轮回的特征实际上就是持续的散乱。这是我们所唯一拥有的。所有这个地球上的一切,所有商店里出售的一切,都是为了使我们更散乱。此刻,散乱似乎正在大倾销,香港的价格更便宜。

  想得到赞扬是一种散乱;想得到注意是一种散乱;逃避批评是一种散乱。基本上,即使向往小小的舒适都是一种散乱。很多我们做的事,在俗世里被称作“不散乱的”、“全神专注的”,从修行的角度看,它们只不过是一些很有组织、很有文化的散乱。只要有一个目标,你就必然会有散乱。举例来说,禅修时,我们总有个目标——如果不是为证悟,至少是做个平和宁静和有自控能力的人,这意味着,我们在禅修上渴望有所进步。看,现在进步就是其中一个最大的散乱。渴望有所进步就是禅修最大的散乱。

  当散乱初起时,可以说是“没问题的”,但散乱通常都会演变成沉迷。实际上,所谓的佛法,不论如何教授或修持——无论是在上座部的国家里剃了头的僧人,或是西藏佛坛上所有复杂的仪轨,凡此种种——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目标,一个目的,就是将散乱拆除解体。但是很多时候,这些设计来消除散乱的方法本身,恰恰成了散乱的来源。我敢肯定,许多上座部的修行者被诸如头发到底应该剃到离头皮多近、什么才算是真正的黄色僧袍、如何穿著,被所有这些导致散乱。类似的,西藏人则为哪个食子应该放在哪个食子的后面而散乱。如我前面所说,人类就是不能不带某种形式的散乱来沟通、生活或存在。

  你可能会问:“那你为什么还教这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仪轨、咒语,所有这些?”正如我在这五天刚开始时说的,最简单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住于当下。但是我们无法欣赏它。我们渴望复杂。住于当下——简朴的修法——真的太过难以忍受。我们没法相信它。所以无论你是去日本的禅宗寺庙,他们说那里崇尚简洁,他们没有仪轨,对吗?但是要制造“简单”,好比一片枫叶落下,然后有人去捡起来打扫干净等等,这同样是造作的、虚构的、难以修持的。就象是如果你去印度或西藏,那儿的佛坛上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太多的颜色、太多的照片、太多的佛像。同样是造作的。西藏僧人忙着制造杂乱而散乱;日本僧人则忙着收拾整理而散乱。如果我说,就象昨天讲的,当一个如一碗面般世俗的念头出现在你的脑海,只要觉知它,就已经够好了。如果我这样说,你多半是不会满意的。念些咒语、修些仪轨、做一些更仪式化的东西会更让你满足。我也是这样的。

  “智慧的面条”:觉知

  现在我告诉你最重要的部分,仔细听。当你打坐时,一碗面出现在你脑海,你需要做的就只是觉知它。不过你知道吗,好多人会这样做:坐着,一碗面条浮现,然后你紧抓着这碗面,因为我跟你讲过要以这碗面做禅修。现在面条已经变得如此神圣,你会尽力去维持这碗面。就在这里, 你(的禅修)垮掉了。当一碗面浮现脑海时,你注视它。随后你想吸烟,你就想,“啊,这个不好,让我回到面条上”。你的禅修已垮掉了。要点是:你坐着,或说禅修,一碗面出现脑海,你觉知它——很好。这之后,如果你开始想着面条,那么面条就成为了一种散乱。所以觉知面条不是散乱,但是,想着面条就是面条散乱了。这里有两种“面条”。一种是“智慧面条”,一种是“散乱面条”。“智慧面条”就只是简单地觉知它。之后,如果你开始想着面条,那它也就成为散乱了。

  下一个实际的问题是,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有这么多的念头。不只是面条,还有香烟、电影、谈话、男生、女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好的念头、坏的念头……我们怎么办?都是一样,当这些念头出现时,你就只是觉知它们。焦虑、愤怒、快乐、幸福,不管是什么念头……只是看着它。当然,作为人类,我们都想知道这么做有什么效果。

  看着念头的效果

  那么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效用,意义是什么?如果你持续看着你的念头,这些念头就不会制造故事。如果你只是看着你的念头,这些念头就全变成好象是未被剪辑的电影镜头,象拍摄电影,没被剪辑过的。当你一直这么做并且越做越多时,你的未剪辑的电影镜头里,自然也就不会有音乐、主题和特效,所以你就不会被困住。

  接下来,有个重要的问题:你可以说,我是美林或华尔街的总裁。我需要思考、需要计划、需要时间表。如果我修持这种“当下”,我的所有念头变成是未被剪辑的、支离破碎的,然后就会怎样呢?我可能会丢掉工作。这是个常见的问题,我肯定你知道它。在我们的生命中,什么是导致我们成功的最重要工具?控制。我们都是控制狂。我们只不过是不知道如何控制事物,否则我们人人都是控制狂。你如何才能控制呢?还是,面条禅修。让我们叫它做“当下”吧。你看,当你觉知你的念头时,这就意味着你不散乱,意味着你没有入迷了,意味着你没有激动起来,意味着你没有被困住,你控制得住,你也很放松。当然,我理解你的生意伙伴是很紧张的那种人,他就真的开始怀疑你了,因为你很轻松。这经常发生。有时候我们跟很放松的人一起旅游,比如去机场,他们老是不来。他们几乎落在后头了,我们开始紧张。我们几乎总是错的。他们总是准时来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建议你,为了你的朋友好,你应该假装你很紧张。(众人笑)你应该假装你很偏执。你注意到了吗?如果我们看起来忙的话,我们的很多朋友会开心的。不仅仅是生意上,也包括人际关系,所有的一切……活在当下是关键。现在我想总结一下,我所讲的关于“当下”任何东西,根本不是《大圆满法》,也跟大圆满的修法相去甚远。所以不要以为我传了你们大圆满法。

  第9节

  结语

  祈请保护的诸护法大会供大致上已完成了。我吁请你们牢记,为着能从外、内、密的问题中得到保护,你们应当唯独倚赖皈依的修持。当然,那些能够修更高的仪轨和更深的禅修,比如大圆满或大手印的人,他们应当毕生投入其中。最后,我们要随喜所有使这次会供发生的人们,愿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致力追求什么,有什么举动,不管怎样,都引导我们修行佛法。最后,再一次的,我要提醒你们永远将三宝铭记于心,并感恩三宝的存在。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