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概述
菩提道次第概述
“菩提道次第”对一般佛教徒已成了非常耳熟的术语。尤其在台湾因为研习‘菩提道次第广论’者颇多,“菩提道次第”一词更一般化了。虽然如此,若问菩提道次第在教些什么?回答的人除了会背出一堆艰涩的术语外,能说清楚的恐怕不多,因此简要的介绍一下“菩提道次第”对许多想一窥佛法精髓的人应该会有些帮助。
根据世亲菩萨的观察,所有的人类大概可分成三等:一、只追求自己安乐的人,我们称之为下士。二、努力追求脱离生死轮回的人,我们称之为中士。三、以众生的痛苦为痛苦,一心要救护他人度脱生死苦海的人,我们称之为上士。“菩提道次第”就是依照这三等有情的不同心性,因材施教,逐步引导,使他们都能证得佛果的修行道路,由于有情心性分成三等,所以教导修行的方法也分“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种。三者之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进阶,三士道构成一个完整的佛道。下面就从修行所依的对象(基)、修行的方法(道)、修行的成就(果)三个角度来阐述。
下士道:
一切众生都想要快乐,不要痛苦。因此,对下士而言,追求自己的安乐不过是本能的展现罢了。然而安乐并不是凭空而来,所有苦乐都有构成的因果法则。因果法则可分成四定理:一、一切苦乐果报都是依善恶业来决定;二、业会增长广大;三、没造过的业不用承受果报;四、已造的业不会失坏。
一般的众生是下士道修行者修行所依的对象。因为行者的善恶业都是建立在他和一般众生的互动关系上。譬如撒谎、骂人乃至对别人的财物生起一贪念心,这些恶业都是依于一般众生才有的。反过来说,造作善业也是如此。
那么下士道的修行者要如何才能离苦得乐呢?他的修行方法就是断十恶修十善。十恶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贪心、恼害心和邪见。反之,若惧怕十恶业所带来的祸害因而不造身三、口四、心三的恶业谓之十善。概括地说,凡是造作伤害众生的业就是属十恶业,断除造作伤害众生的业就是十善业。断十恶、修十善二者是一体的两面。
由于下士道的行者对业果已确信无疑,为了来世的安乐勤力地断十恶修十善,并由此修持的功德,死后将得生人天善趣。这是修下士道所成就的果。
中士道:
事实上,若一个行者对业果已确信无疑,并努力地断恶修善,难道他不会想,虽然此生累积的善业能令自己在来世中享受人天福报,然而,一旦福报享尽时,由于过去世所造的恶业,一定会使自己堕落到三恶道中,经验种种可怕的痛苦。当他警觉到这隐藏的危机时,就会进一步寻求出离生死轮回的途径,这途径就是中士道。
中士道以四圣谛为修行所依的对象。何谓四圣谛?就是佛陀开示的生死轮回四种真相。“苦谛”-宣说一切生死都是痛苦不愉快的;“集谛”-宣说业、烦恼是造成生死痛苦的因;“灭谛”-宣说轮回苦是可息灭的;“道谛”-宣说灭苦的方法。为什么中士道以四圣谛作为修行所依的基础呢?一个人若要出离生死,他一定要对生死这种无意义的事生起厌烦,对轮回的种种苦有种受够了,再也不想忍受的心态。但这种心态要怎样培养呢?就是专注、清楚地一再思惟轮回的种种苦,如八苦、六苦、三苦等缺陷祸害。当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时,进一步地思惟探究是什么原因造成生死轮回呢?那就是无始以来的业及烦恼,尤其这个烦恼贼更是罪魁祸首,一定要消灭它。要息灭轮回苦就要修习三学的道谛,所以四圣谛是中士道修行所依的对象。
当中士道行者一再专注思惟苦、集二谛后,他要如何才能出离呢?什么是中士道的修行方法呢?那就是于身、口、意三门按照四圣谛所说的去取、舍、断、证,并由此功德获得解脱果位。
上士道:
修行者由于恒常地思惟生死的痛苦祸害,视轮回三界如同着火的房子一样危险,所以想要赶快证得解脱-息灭众苦。但具有大悲心的有情会想,三界难以忍受的苦,不只是个人的遭遇,也是一切众生的共同处境,这些人有自己今生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等,有的则是自己前世的亲人朋友,对这些可怜的众生,若只顾自己,不帮忙他们出离苦海,怎么可以呢!而最能利益众生的莫过于佛了!所以为了利益众生,要尽快成佛,因此要修学上士道。由上可知,中士道是修习上士道的基础,试想,自己若对轮回还有种种的贪着,却说要帮助别人脱离轮回苦岂不成了大笑话。
那么,什么是上士道修行所依的对象呢?那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所谓“世俗谛”就是指依据言语的陈述,并在一般世俗的经验上它是真实存在的法。所谓“胜义谛”就是指诸法实相,也就是空性,因为它是究竟真实,所以称为“胜义谛”。
为什么上士道要以二谛做为修行的对象?因为修上士道就是要成就一切智,
要获得一切智,就要以一切法做为修行所依的对象,而一切法不外胜义和世俗二谛。又就修行的方法而言,上士道的修行方法不出方便和智慧。方便指的是大悲心广行。智慧指的是深行空性慧。修习上士道的菩萨必须以世俗谛如众生、无常、苦等为对象才能广行;而以穷究胜义谛而现证空性。
然而,菩萨修持方便和智慧,并不是一蹴而成,他须先从听闻、思惟佛法当作引导的教授。在这基础上,作伺察修-观察思惟。直到内心生起和佛法有相应的感受时,再将心安住在这境界上,这就是止住修。以伺察修和止住修作引导的方式来趋入上士道。简言之,就是伺察修和止住修并用,在引导的教授上下功夫。当菩萨圆满一切方便和智慧时,依方便成就色身,由智慧成就法身,也就是获得圆满的佛果。这是一切修行者成就的极至。
一个佛教徒,应该牢牢的记住即使佛陀也不能用双手拔除众生的痛苦,也不能用水洗净我们的恶业。要想圆满成就菩提道次第,只有依教奉行,随时观察自己三门,如理取舍,此外,再也没有第二条路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