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无善无恶心之体
《坛经》上讲:六祖惠能大师得法后南行,至大庾岭,后有数百人逐来,欲夺衣钵。一僧名惠明,为众人先,趋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隐草莽中。惠明至,提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吾每读经至此,即心神具动,若明若晦,似有所悟,然又不知所悟,能大师所谓“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者,不知何意?后读王守仁《传习录》,载有王门四句教,即“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读至“无善无恶心之体”时,心有神会。阳明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者,即能大师所谓“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之最好注脚也。
《华严经》所谓“万法唯心造”。心为法之体,法为心之用。佛者,何也?佛即觉也。何谓觉?即禅宗所谓“直指人心”、“即心即佛”,去掉外物之所染,使心复归于本,即谓觉。何谓外物之所染?《心经》所谓“色声香味触法”及“眼耳鼻舌身意”者也。前者皆外于我而言,后者皆谓我而言。眼与色接、耳与声接、鼻与香接、舌与味接、身与触接,然后经由“意”而产生法,法与意相应。意者,心之动也。故曰色声香味触,法为之总;眼耳鼻舌身,意为之总。《荀子·天论》所谓“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此之谓也。所谓善恶之分,亦起于外物所染。
喜怒哀乐及诸烦恼皆缘于此六根也。然若世间若无色声香味触法、人若无眼耳鼻舌身意,则烦恼何从而生?烦恼不生,则有何苦海之可脱离?然色声香味触法及眼耳鼻舌身意皆由因缘际会而生,非吾人之力所能及,此又不可否认之事实。故欲除却烦恼、脱离苦海者,须识此产生烦恼之根源。此识之过程即觉之过程。然而众生愚昧,不识此意。佛所说一切法,皆缘于此而生。佛所说法无非助众人识此而已,亦可谓渡人之工具。吾人一旦畅通,豁然开朗。无论大千世界如何诱人,我心自岿然不动。好坏如之、美丑如之、生死亦如之,此即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心不动”也。故“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无善无恶心之体”者,语虽简而实可玩味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