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高层砖石建筑
我国建塔是从佛教传入开始的。南北朝时期以来的历代王朝,建塔工程一直没有间断,并有创造性的发展,保存到今天的数量仍然很多。古塔按构造式样大致分做两大类:
第一大类是实心塔,是用砖石等材料砌出的实心体,不能登临远眺,只能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纪念物。实心塔又有四种式样:一是“阿育王塔”,五代十国和宋代这种塔最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二是密檐塔,以辽代最多,它分别建在辽宁、河北以及山西北半部。三是喇嘛塔,从元代到明清各时期都有建造,它大多数都分布在我国西南部、西北部和北部边疆佛教盛行的地方。四是金刚宝座塔,元、明两代都有建造,数量比较少。
第二大类是楼阁式塔,它是继承我国固有的楼阁建筑技术发展起来的,我国古塔大部分都属于这一大类。也分做四种:一是密檐楼阁式塔,从北魏的嵩岳寺塔开始,到唐宋大量发展起来。这种塔内部是楼阁,外部采用密檐结构,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云南、四川等地。二是楼阁式塔,内外楼层一致,实际上和第一种同属一个类型。三是砖木混合式塔,基本上都是砖结构,但是斗栱、栏杆等用的是木结构,宋代建造比较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一带。四是砖石混合式塔,宋、明两代发展最多,分别建在浙江和湖南等地。
嵩岳寺塔
我国现存最古的高层砖石建筑——嵩岳寺塔,是世界著名建筑之一。
嵩岳寺塔就是楼阁式塔中最早的一个代表作,建筑在河南登封嵩山南麓。嵩岳寺起初是北魏宣武帝元恪(483—515)的离宫。孝明帝元诩(?—528)舍宅建寺,正光年间(公元520年到525年)改名闲居寺。塔就建立在寺院的中心。塔东有千佛殿,塔西有定光佛堂,南边是山门,北建大佛殿。到隋代开皇年间(公元581年到600年)改名嵩岳寺。今天在塔前有一简单的山门,塔后有大殿,两面回廊,仍然成为一个塔院。
塔的平面呈十二角形,内部建有八角形塔室,塔室宽九米多,砖砌的塔壁厚五米。东西南北四面开门,门口宽二·五米。塔里构造采用“厚壁空心式”木板楼层结构,壁体砌到楼层处,用砖叠涩和楼板相交,楼板架在木梁上。共有十个八角形塔室,上上下下用木扶梯。外部做密檐十五层,塔高四十一米。砖塔第一层塔身特高,上部加一道腰檐。腰檐以上塔身,各角砌出八角形倚柱,采用方墩柱础,束莲柱头。壁面除四个券门外,每面砌有“阿育王塔”的形象作为塔身的装饰。砖塔第二层以上,塔身逐层缩短,每面开一个小窗,各层都用砖叠涩出檐,第十五层以上置塔刹,相轮七层以收顶部。全塔外表涂白灰,外型轮廓具有刚柔结合的线条,给人一种轻快秀丽的感觉。
嵩岳寺塔的结构、造型和装饰,是我国古代砖塔建筑的一种开创性的尝试。一千六百多年以前没有钢筋也没有水泥的情况下,仅用砖结构建成高达四十多米的高塔,经受了长时间风雨的剥蚀,依然雄伟屹立,这说明当时我国在高层建筑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嵩岳寺塔以后,我国砖塔建筑有过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大的发展阶段是在唐代。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商周秦汉固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有了发展。在这一时期选用砖石材料建造了大量楼阁式高塔,平面以方形为主,塔的层数增加到十三层,塔高达到五十多米,最高的有六十多米。塔的内部结构都受到嵩岳寺塔的启示和影响,用黄土做胶泥,四周砌出厚壁,内部成为空心式,各层的楼层地面采用木过梁承担楼板的结构,用木扶梯按层拆上,塔室四面开窗。
从唐代开始,在砖塔上逐渐模仿木结构建筑式样,第一层塔身直接砌出地面,不做台基和基座。塔身比较高,各层都以素面为主,不作任何装饰,个别的仅在塔檐做出简单的斗栱,各层用砖叠涩出檐。唐代用砖砌塔方法,按长身平砌,每隔五层加一层丁头平砌。砖块尺寸一般长三十六厘米,宽十八厘米,厚七厘米。外形整体轮廓同样收成刚柔结合的曲线,给人以优美的感觉。现存唐代楼阁式塔很多,散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其中西安小雁塔、香积寺塔、大理千寻塔、蒲城崇善寺塔都是很好的实例。
小雁塔
第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是在明代。明代砖石建筑有大规模的发展。全国凡是包砖城墙,绝大多数都是明代的建筑。这种方法在砖石建筑技术上是一个进步。明代砖塔以六角或八角形为主,高度可以达到八十八米以上。内部结构主要采取外壁、楼梯、楼层三者相结合,全部用砖砌出一个整体,而且按层建造塔室,取消空心式结构,全部改成“壁内折上塔室式”结构,结构上比唐宋塔前进一大步。明代塔砖尺寸增大,长三十八厘米,宽十七厘米,厚九厘米,仍用长身平砌,全部改用石灰浆做胶泥,因而使塔体更加坚实。外观方面,常常在下几层的塔身和塔檐模仿木结构建筑式样,转角部位施用垂莲柱,平板枋、大额枋的表面雕刻了一些花纹,斗栱的各种构件上的雕刻都很细致。这一整套手法成为明代砖塔的固定式样。山西永济万固寺塔、安徽芜湖东江塔、陕西高陵砖塔、延安宝塔山宝塔,都是这一时期的建筑。
在古代,仅仅使用砖、木材、黄土等简单的建筑材料,建造出大量雄伟的高层古塔,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高度水平。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