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圆回圣界 遗德高风存—纪念真禅长老圆寂十周年
真禅长老于华严、禅、般若和仪轨等诸学均有佳作留世。他重视佛教人才培养,提出僧才要懂佛教教理和教史,懂法务活动,懂寺庙管理的“三懂”标准。重视佛教文化建设是真禅长老留给后人的最宝贵、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真禅长老是当代中国著名高僧,曾先后就读于上海佛学院、南京华严速成师范学院等江南著名的佛教院校,并亲近应慈、震华、圆瑛、持松诸大德,尤其师从华严座主应慈大德学习近十六年之久,对华严义理心领神会,深有所得。真禅长老还对菩提达摩禅法和六祖慧能禅法具有独到的理解,并善于灵活运用禅学思想,是名副其实的夹山禅法的传人。真禅长老对华严学和禅学的造诣很值得后人学习和继承,他留下的佛学思想财富应当弘扬光大。
在弘法利生的生涯中,真禅长老十分重视发扬爱国主义思想,强调各族佛教徒要增强团结;重视灵活运用禅法,阐扬人间佛教的积极进取精神;提倡信智双具的僧伽教育理念,积极推动佛教文化的国际交流。
长老在佛教文化建设和活动贡献如下:
(一)开展佛教学术研究。真禅长老及其后继者觉醒大和尚高度重视佛教学术研究工作,把学术研究与弘法利生结合起来,并在玉佛寺为佛教学术研究创造条件,建设平台,大力推动学术研究的开展。先后成立了《觉群》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发行《觉群》季刊,组织出版《觉群·学术论文集》和《觉群丛书系列》。为了及时吸收国外的佛教学术研究成果,组织、翻译和出版佛教学术著作,玉佛寺为此还专门成立了编译馆。真禅长老有十集《玉佛丈室集》问世,嘉惠士林,泽被后学。
近年来笔者经常思索中国佛教如何良性发展的问题,玉佛寺“文化建寺,教育兴寺”的理念给我以启发,使我逐渐形成这样的构想:“文化佛教”可能是“人间佛教”建设和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佛教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佛教文化成为佛教的重要载体,成为佛教的重要表现形态。从社会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佛教既是特定的信仰形态,又是独特的文化形态。由此可以说佛教既是宗教,也是文化。佛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故此也可以称之为“文化佛教”。为了突出强调这点,可以这样说,所谓“文化佛教”即是作为文化形态的佛教,就是文化层面意义上的佛教,也就是包含丰富文化内涵,其中不乏文化积极因素的佛教。
在当代,一个没有文化素质和品位的宗教,是没有前途的。文化素质、文化品位正是佛教的生命力所在,佛教的前途之所系。我深信玉佛寺在觉醒大和尚的带领下,继承真禅长老的遗风,全寺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踏实苦干、开拓进取,必将在“文化佛教”的建设上取得越来越多的成绩。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