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这首亲切、优美的歌曲,会唱歌的国人都耳熟能唱,即令五音不全者,也会哼它两句。妇孺皆知它是台湾的校园歌曲,而晓得词作者是胡适的大概就寥寥了。这是胡适晚年所作的一首名为《希望》的诗,一说是羁客天涯的作者袒露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一种如鲠在喉的乡愁;一说是蕴寓着个人的情感经历。我看兼而有之。言为心声,胡适表白的是大实话,他确从山中来,原本是个深山村野的孩子。
胡适故居今安在?安徽绩溪也。绩溪史属徽州,是个“邑小士多,代有闻人”的胜地。历史上风流人物辈出,且看:由隋以降,隋末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唐越国公汪华;南宋一身血胆勇为岳飞辩诬的抗金名将胡舜陟;撰写《苕溪渔隐丛话》的学者胡仔;明代一门三尚书--胡松、胡富、胡宗宪;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制作大师胡开文、汪近圣;乃至现代著名学者胡适,更有今人胡锦涛同志。至于歌词中的那句“带着兰花草”,也是有案可稽的。倒不尽是绩溪地处深山而产兰,而是胡适的故居装饰的图饰乃为兰蕙组成的“纯兰”世界。兰蕙花绽时,花枝相映,枝茎交合。无牡丹绚烂,却不输其姿;少秋菊傲放,却优其雅秀。那芳香丽质,正是主人追求的物我相语、情感替流的诗的境界。
胡适的故居坐落在绩溪上庄村。他从牙牙学语“人之初”发蒙,到混沌初开的俏少年,在此生活了九个春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胡适是由此起步,迈上他的人生之旅的。戏剧性的是他喝饱了洋墨水,头戴博士帽从大洋彼岸回来,与村姑江冬秀拜天地的洞房也在此,生子亦于兹,这儿是他的根。
胡适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时,其父胡传已作古,胡氏在上海的几爿店铺相继倒闭,家境日衰。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为解决族人众多丁口的栖居,胡适的二哥绍之勉力主持营造了它。故居是座两层小楼,三开间,前后进,通转楼式,凡13间,前堂后室的格局。曾有一庭院,庭院两侧筑有花坛,庭内一方天井,数竿修竹,几尊怪石,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雅趣横生。故居设计时,主事者秉遵父训“略事雕刻,以原存朴素”之旨而为之。其门楼气势不凡,但在盛名天下的徽居中亦显平平。大块门墙均为粉墙留白,石库门楼檐下两角以墨、赭两色绘以花鸟、戏文人物之类。传统、淡雅、朴实。极目远视,俨然一幅国画,体现了主人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精彩的是室内装饰,无论砖雕木刻,其图案一反徽居中的花鸟虫鱼、福禄吉祥之窠臼,隔扇、窗栏板、撑拱、雀替及壁饰,是清一色以兰蕙为主体的图案。其图不用浮雕,不事镂刻,采平地阴刻,铸成“白文”,来展示兰蕙的品格。书香伴我。兰蕙伴我。胡适在兰的幽香中释卷展读,读书、读月、读人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胡适当年与小朋友们玩“掷铜钱”、“打鳖”之类游戏的旷地,依然故我。进门左手那间小屋一度曾是胡适4岁时开蒙的塾馆,也是其母倾注全部心血的所在。胡适父亲去世时,其母冯顺弟才23岁,她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胡适身上。当时,别人家孩子给塾师每年的束伫是2块银元,而冯顺弟要给6元,甚至12元,为的是请先生多给儿子“开小灶”。为了督促胡适用功,每天东方刚泛白,她便喊醒小胡适,为他上晨课:一一指出昨天他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俟他反省认错后,勉励他一番,再去上“早学”,空着肚子,鼓起喉咙,念三四个钟头才回家吃早饭。晚上还要“念夜书”。大有悬梁刺股之苦。而胡适每天早上醒来总发现母亲早已坐在床上了,“从不知道她醒来坐多久了”。胡适9岁时便偷读《水浒传》等小说,在书斋中不敢读,往往借上茅厕机会偷看。有一次被母亲发现,批评他说:“字是孔夫子造的,要敬惜字纸,你拿书到厕所里去看,那是你践踏字纸,得罪了孔夫子。如若得罪孔夫子你就变得不聪明了。”胡适患了眼翳疾,总治不好。听人说眼翳可用舌头舔去,胡母便不厌其烦地舔,果真好了……几十年后,胡适仍感动地称颂母亲为“我的严师,我的慈母”。他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父亲过世时,胡适才3岁,但胡适上蒙馆开蒙的几部教材,都是父亲生前为他编选订就的:《学为人师》、《原学》和《律诗六钞》。而《学为人师》竟是父亲生前一笔一笔抄写留给胡适的,首句为“为人之道,在率其性。子臣弟友,循理之正;谨乎庸言,勉乎庸行;以学为人,以期作圣。”可怜天下父母心!足以堪慰的是,一个甲子以后,胡适果真成“圣”。现在,那间当年胡适开蒙的蒙馆,已辟为“陈列室”,展出了胡适等身的著述、手稿、书信、日记及其研究著作。它记录着一代国学大师的一生,是启迪教育后学的一部活教材。
“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居另一间正室是胡适与江冬秀当年完婚的洞房。古色古香的床、柜、梳妆台,一依旧貌。令人感慨的当是“斯人已去”,但胡、江的婚姻,却给后人留下一段趣话。
1917年12月30日结婚那天,胡适诗兴勃发,挥毫自题婚联。联语为:
三十夜大月亮
廿七岁老新郎
看似费解,实则不然。是日为农历11月17日,月如玉盘。是年,胡适业已27岁,当称老新郎,江冬秀则28岁,更是老新娘了。胡适很希望村中有人能为他撰的婚联配对凑趣。上庄不失为诗礼之乡,一个叫胡毓蛟的族人,比胡适长,人称“土博士”,挥毫配对:
出亚十三年
周游六万里
“十三年”,实际上胡适留美七年,胡毓蛟用夸张的手法,从胡适到上海的时候算起,正是13;反过来亦颂扬了江冬秀空阁守待,侍候婆母13年的美德。“六万里”系指中美往返的里程。胡适很欣赏,款以上席。席间,乡俗时兴猜拳,即兴作口令,即便出语不雅亦无人见怪的。江冬秀向胡毓蛟敬酒时,土博士即兴作了一道口令“旌德一条牛,绩溪一条牛,两条牛来碰头,一碰碰到五更头。”旌德者,乃江冬秀祖籍也。新娘新郎听了有点难为情。土博士察之细微,眉头一皱,补了一句“来年生只细细牛”。神来之笔,满座喝彩。胡母听了开怀大笑,还令江冬秀照此复述一遍与众人听,意讨此吉祥口彩。翌年,胡适果真喜得贵子胡祖望。
洋博士与小脚村姑的结合,是典型的新式人物旧式婚姻。倡导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既不敢“改良”,更不敢“革命”,他只自慰“宁愿不自由,也就算自由了。”适之,适之,适者存之。胡适只好收起“逆心”,奉行“孝心”,求得安心了。这实在是一出悲剧。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好。
“希望花开好”,正是没有希望才“希望”的吧。希望大失望也大,胡适日后人生之旅中,有数次公开的或潜在的情感纠葛已见诸史料。与故居有关的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江冬秀的“女伴娘”(诚英,美国康乃尔大学毕业,后为安徽农学院教授),6年后,胡适竟与她发生了恋情。与江冬秀比,胡适与这位新女性当然更般配,有着更多共同的兴趣和话题,故有西湖边胡适称之为3个月“神仙生活”。东窗事发,江冬秀持刀相逼,胡适对他的无爱婚姻的抗争只好以败北告终。
《希望》的第二节是这样写的: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
苞也无一个。
笔者妄测,这抑或是经欧美文化熏陶后的胡适,扬起爱情风帆后,历经沧桑的心迹表白。1914年他结识为艺术而献身的洋小姐韦莲司,湖滨散步,月下谈心,共同探讨文学艺术的大千世界。日久缱绻情深,终于双双坠入爱河。胡适视其为维纳斯女神,在日记中坦言:“女士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可望其项背。”遂使胡适发出了“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她”的慨叹。胡适与韦莲司一直是处在柏拉图式的热恋中,这真有点急坏看花人。缘于胡适的疏忽,或曰欠检点,在他爱情的处女地上,徒收了一枚“开花不结果”的青橄榄。令世人感慨的倒是那位拒胡适“非礼”的洋小姐,终生独居,不再婚嫁,竟珍藏着胡适致她的100多封书信达半个世纪,于胡适归道山后璧还给江冬秀。留美岁月,另一个叩他爱情心窗的是才女陈衡哲。两人鱼雁往还,互赠诗稿。两心互慕,两情相悦,就差没把那层窗纸戳透了。这时硬是杀出个任叔永。尴尬的是,任是胡适多年的好友,温文尔雅的胡适太夫子气,恪守“朋友之友不可友”的绅士风度,在不该画句号的地方,画了句号,彰显了“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的清境。至于后来,面对他仰慕、礼拜,暗表芳心的吴健雄女士,他不止是望而却步,竟是望风而逃了……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宴席上,吴健雄等与会者向他敬酒时,因心脏病猝发不救而逝。
胡适在文化、思想、哲学上取得的成就,终将炳彪史册;而他一生的那无爱情的婚姻是颇令人同情的。大概正是有感于此,他无可奈何地把希望寄于“明年”了,因此在《希望》小诗末段写道:
眼见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
视汝满盆花。
人以地名显,
地以人增辉。
古风犹存的上庄村,现已易名为适之村,村人引以为荣。胡适故居的建筑保存完好。也只能说是“保存”了。平时门扉紧闭,钥匙由族人执管。游客来访,门始洞开。故居的牌子,也存放在室内,只有访客要拍照留念时,才见天日。故居亦有美名“纪念馆”,如与胡适齐名的文化名人的纪念馆相比,未免显得有些寒伧。室内的展品,除故居本身的旧物外,新品极少。题赠的字画倒有些许,面孔多为访客不识者,大概只有厅堂的钱君?先生那副对联为最了。也难怪,胡适一直是处在是是非非的漩涡中。笔者窃思,胡适的功过是非且不论,但胡适毕竟是胡适,他有他的崇拜者或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因此,从文化或旅游的角度,对胡适的故居加以开发、利用,不失为是件有意义的事。
送你一束兰花草。
兰花草
又名《希望》, 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