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神州和乐》传递大乐与天地同和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宗教》   作者:魏新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6年4月,在浙江举行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式上,由作曲家唐建平先生创作的《神州和乐》梵呗交响诗大型音乐会与观众见面。此后先后在中国的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四地,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巡回演出,2007年12月26日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好评如潮。

笔者曾两次现场观看《神州和乐》,认为这部梵呗交响诗大型音乐作品的成功,与它所传递的几方面核心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浓缩了佛教精神的精华

《神州和乐》从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出发,文字脚本基本涵盖了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来的方方面面,给作曲家提供了准确的思路,为音乐创作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追求和平、呼吁和谐是全人类的愿望,也是佛教精神的核心理念。佛教的音乐观就是它对待宇宙、人生及万物的态度。以音声宣理、度人、修行作为方便法门,是佛教的一大特色,也是弘扬佛法、劝人向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最直接、最有效形式。

唐建平先生以往的创作中,在表达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尝试。尤其在弘扬华夏音乐文化的正声方面,充分体现了文化自觉。这为《神州和乐》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此次,《神州和乐》采用了交响合唱的形式,在《九龙浴佛》、《华藏世界》、《慈悲愿怀》、《禅悦慧风》、《莲幢光明》五个乐章中用交响乐的形式成功阐释了佛教“庄严国土,利济群生”的大乘理想与“和谐生命,光明智慧”的禅慧道风,以及“慈悲为怀,普济众生,关爱生命”的根本精神,突出了中国佛教以“世界和平,生命和谐”为主旨的文化价值。可以说,作品基本浓缩了佛教精神的精华。

二、以和谐的形式演绎和谐

首先,从音乐形式的角度构成了包罗万象的和谐。乐团的结构建制突出了和谐。乐团选用男女、老少、僧俗、中西(外国)乐手,以及中西乐器和汉传佛教法器、藏传佛教法器。

其次,音乐元素的采用体现了和谐。在材料的使用上包容了东西方乐器;在表现形式上兼容了东西方宗教音乐的表现形式。融合了中国佛教音乐和西方交响乐的音乐特色,既展现了梵呗乐器、西洋乐器和中国民族乐器的共通之处,又分别体现了其个性之美。如将藏传佛教音乐元素、汉传佛教不同流派的音乐元素,以及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等多种元素融于一体。尤其法号、木鱼等梵呗乐器在交响乐中的巧妙运用,手法新颖,听觉效果奇特。

第三,创作手法的多元构成了和谐。如中国传统手法: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广为流传的传统作品多段体表现手法的熟练运用。西洋手法:作品运用交响曲大乐章结构以及丰富的和声色彩善于表现戏剧性效果的优势,充分表现了宏大场景。现代手法和创新手法的巧妙运用:唱中有念,唱中有说,声乐器乐交替,声中有器,器中有声,互相应和,结构自由。

三、用交响乐的形式 使世界感受东方文明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纵向的、立体的,强调立体感和块面性,强调紧密和实在。交响曲的形式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在音乐表现形式上的体现,依靠和声技巧形成纵横交错、绵密厚实的织体为其基本表现手段。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线形的、平行的,这在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体现最为集中。中国传统音乐以“线”为其基本造型手段,特别强调节奏和韵律,强调疏放和空灵。

《神州和乐》成功地将两种思维方式融为一体,将中西方两种表现手段各取其精,巧妙组织、合理运用,以表现超越宗教、跨越文化、更具世界性的情怀。正如新加坡福海禅院住持明义法师对记者所说:“佛教和佛教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佛教作为宗教,能净化身心;音乐作为艺术,能陶冶人心。佛教的传播以交响乐为媒介,使《神州和乐》的感染力和传播功能更加强烈,很吻合人们祈求幸福、和谐的心理。同时,佛教音乐特有的韵味,例如其音清新淳朴、超凡脱俗,其韵柔美祥静、幽远深长。唱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豁然,神游情动,使人意念净化,于袅袅音声中细细体味人生真谛。”

可以说,《神州和乐》采用的交响乐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使世界人民在欣赏佛教音乐之美、感受东方文明博大精深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人类和谐共处的良好愿望。

四、乾闼婆、紧那罗盛世护法

《神州和乐》在演出中所传递的和畅、和谐、和韵、和善、和美的圆融效果,使当代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天乐之神乾闼婆以鼓节弦管奏出的神奇妙音。

在声声佛号、声声呗赞的唱诵中,时而如频伽(极其柔美的妙音),时而如狮吼(极其宏大的阳刚之音),时而如天籁(清纯、宁静、悠远、飘逸),使听众从梵音海潮中感悟到法音“其声动心”,善愿、和谐应“从心开始”。尤其是女高音歌者的出现犹如从天国飘来,一声“阿”婉转、飘逸、跌宕、起伏。

唱念是八万四千法门中一种柔软温和的修炼方法,这种法门修得好,一字音声中即“一言具众音声海”,在烦恼痛苦时,放开一唱,就会得以解脱。《维摩诘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法华经玄义》云:“如佛在世,金口宣说,但有声音诠辩,听者得道,故以声为经。”

佛教音乐的元素,就是最朴素的音乐与强烈的宗教感情的综合。梵音海潮中,有的是动人心魄的千古绝唱。《神州和乐》“从心开始”,“和风西送”,在空旷的心灵空间,奏响壮美的乐章。

音乐,发乎心,动乎情。全体合唱团成员就是一个个歌神紧那罗,用发乎忧陀那(印度语音译,即丹田)之声,使听众在音声海的境界中,接受了一次佛法博大精深的音声洗礼。

五、发乎于心,声动其心,复归于心

《神州和乐》的几个乐章,表现力直指人心,带给人极大的感动和震撼。

序曲《九龙浴佛》一开始,那种波澜起伏的宏大气势,庄严、华丽、神圣的气氛,荡击着听众心灵,使人感觉似乎亲临了佛陀降生的恢宏神圣的场面。此段乐章庄严而壮丽,以木磬声为引导,各类法器渐次展开,乐队与合唱队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男声深沉的“金刚念诵”与鼓、铃、磬以及乐队交织成恢宏的和声,犹如“如来狮子吼”,展现出一种九州同庆、天地欢颜的场景。

在第三乐章《禅悦慧风》中,作者用人声和乐队成功演绎了《心经》,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

把《心经》的经文作成曲,必须要领悟其精神实质。音乐语言的起伏、换气、句读,语气重音的安排都要十分准确,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令人欣喜的是,不仅两者结合得十分完美,而且在表达《心经》核心精神的字句上,把握准确到位。结束句的处理是作曲家为了升华境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从“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开始,音量逐渐弱化,直至结束音。据鸠摩罗什译注:“大凡一切咒语,乃诸佛微妙秘密心印,惟当沉沉静静,无思无虑,一心持念。”弱化处理深得其要。乐团所有人都屏心静息,唱队双手合十,静默15秒,达到了诸佛微妙秘密心印所要求的境界,也把观众带到了禅定的境界。

六、文化激活了音乐,音乐承载了文化

《神州和乐》这部作品首先是一部华夏文化之和乐,用交响乐这种艺术形式阐释了华夏文化“和”与“善”的核心价值观。“和谐共存,与人为善”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所追求的核心文化理念。这种理念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东方模式”。

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的论述最为全面: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向量,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成功吸收了印度佛教,容纳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形成了历史上多民族多宗教共生共长的良性文化生态。这个“东方模式”,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他文化一直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中国现有的五种主要宗教,除道教外,其他各大宗教均在不同时期由国外传入,在中国生根、发展。历史上,各民族和睦共处,各宗教和谐共生是主旋律。

(《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42期)

《神州和乐》又是一部超越宗教,以东方文化为主题的佛教交响乐。唐建平先生说:“这部作品用交响乐这种宏大的表现形式,来传递佛教‘如来梵声’的精神魅力,表达佛教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中国人民和平复兴的愿望。我认为,它既是一个佛教主题,又是一个文化主题。所以它不仅仅是拜佛时的音乐,而是展现深刻的大慈大悲思想,利用升华了的更高形式的交响乐的艺术手段,展示精神多于实际的功能。信佛的人听后会产生共鸣,非佛教徒也会从音乐当中感受到佛教倡导的真善美。”

作曲家并没有拘泥于佛教音乐的表现形式,而是以佛教所倡导的和与善的精神,以及人类所共同追求的和谐、平等、博爱的愿望为主题,传递弘扬一种文化和心灵的美好愿景。

《神州和乐》的诞生绝非偶然,是当今多元文化大背景下的必然;是人类呼唤“和而不同,和谐共存”的迫切愿望下的必然。我们期待以音乐为载体,使当今烦乱纷杂的世界,在《神州和乐》传递的“和谐社会,从心开始”的精神感召下,增强爱心,心存感恩。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人民对和平、和谐的良好愿望,使世界逐步走向和平共处、和谐共存。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