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殷墟文物 见证历史沧桑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文化网   作者:编辑:董继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3000多年前,气魄刚健的商人在洹水之畔纵横捭阖、卓然称雄。然而,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领导的那场引发朝代更迭的战争,让这里迅速沦为“麦黍渐渐,麦秀离离”的废墟。星纪之运,无时而止。时光的伟力将这里从亚热带气候迁变为暖温带气候,殷商文明也一同深埋地下,湮没无闻。

  当世人的目光再次聚集这里的时候,已是3000年后。1928年10月13日,受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委派,董作宾与临时工作人员开始对殷墟进行试掘,中国现代考古学由此发轫。从那时起至今已是八十载,殷墟发掘几未中断,其时间之漫长、规模之庞大、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久,为世界考古遗址发掘所罕见。

一个王国的缩影

  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经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它以象形为基础,有4500个单字和固定的语法结构。源于殷墟甲骨文的中国汉字,其书写形式虽然经过了3000多年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下来,至今仍为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使用,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纹饰神秘,是沟通人、神关系的祭祀礼器。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采用独有的片范铸造法和复杂的铸铜工艺,达到了古代东方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峰。以妇好墓玉器为代表的殷墟玉器,采用圆雕、俏色、双勾阴线为主要技法,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堪称世界玉雕艺术宝库中的精华。

发现甲骨文


那些甲骨上的文字

  1899年的一天,清朝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疟疾发作,所喝的中药必须用“陈年龟甲(又叫龙骨)”做药引。正当他将龟甲碾碎放入药中时,另一位学者刘铁云刚好来探望他。刘铁云惊奇地发现,这些做药引的龟甲上依稀有像中国古文字的符号,而王懿荣曾研究过青铜器上的铭文,他发现这些龟甲上的文字与青铜器上的铭文十分相似。这个无意中的发现,成就了一个考古奇迹。后来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些龙骨来自于安阳的一个小山村。

  安阳的小屯村渐渐热闹起来了,奸诈的商人、梦想发财的盗墓贼和兴奋的学者纷纷来到这里,所有人的目的都是要得到那些碎片,曾经十分廉价的龙骨变得昂贵起来。直到1928年,这种混乱状况才得到遏制。传说中的殷墟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现代考古发掘。

  1936年6月12日,在殷墟的第13次发掘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庞大的甲骨窖穴,堆放了一万多片甲骨,这是殷墟历次科学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这个甲骨窖穴因此被人们称为“中国最早的甲骨文档案库”、“是甲骨学史上的一大奇迹”。在这个甲骨窖穴中,人们还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人骨架。考古学家猜测,他可能是当年负责看管这个窖穴的一名官员。

  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发现有了更多的收获。1973年,在小屯南地发现了拥有5000多片刻辞甲骨的窖穴;1991年,又在殷墟花园庄村东地发现一个甲骨坑,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有刻辞的574片,内容主要涉及祭祀、田猎、天气和疾病等方面。

源自与神灵的对话

  在甲骨文发现之前,史书上关于商王朝的记载还是一段被质疑的历史,而现在,那些久远的年代都在甲骨文中得到了印证。这些文字都被清晰地刻在动物的甲骨上。甲骨主要有乌龟的甲和牛的肩胛骨。从书写的角度说,在骨头上刻字并不比在别的物体上刻字更容易,商代的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动物的骨头来做书写的工具呢?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这些骨头的背面都有一些小孔,还有灼烧过的痕迹。很显然,这和远古神秘的巫术相关。

  在现在中国彝族人中,还流行着一种巫术。他们灼烧动物的甲骨,根据烧出的裂纹的长短和方向来判断神的谕旨。那么,3000年前的人们是否也用这种方法和神灵沟通呢?当甲骨开裂,一种神秘的“噗噗”声传入人们的耳朵,在庄严的仪式上,这种声音就像是神和祖先在回答人们的问题。明天会下雨吗?明天会有雷电吗?即将的征战会取得胜利吗?王后的孩子会是男孩吗?那月蚀会是不吉利的象征吗?所有疑问都在和神与祖先的对话中得到了答案。当一些事情应验了神灵的答案后,巫师就把占卜的结果刻在甲骨的正面。文字就这样被流传了下来。


殷王武乙(文丁?)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卜骨

  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但是,大部分甲骨文让现代人感到费解,经过100多年来中国学者艰苦不懈的努力,已经破译了1500个单字。然而,这只占了发现文字的三分之一左右。不管怎样,这些神秘古怪的文字,总能引发出人们的思古悠情,以至于美国的一个计算机软件公司也以甲骨文命名。有了文字,远去的历史就不再那么晦涩了,正是文字使得我们更好地和先人交流。文字的诞生和成熟意味着中华文明的成熟,殷墟不再是一座远古都市的废墟,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当之无愧的人类古文明的圣地之一。

  动物学家对殷墟出土的动物骨骼做了鉴定,他们找到的很多动物如今在这里再也不可能看到了。那时的殷墟不像现在这么干燥,而是一块雨水充足、气候温暖的乐土,在繁茂的树木和成片的沼泽中,随处可见悠闲踱步的大象和姿态优雅的丹顶鹤。

  根据考古资料和史书结合,考古学家推定,在公元前1318年,伟大的盘庚带领他的人民,在温暖湿润的平原上,建立起一座雄伟的大都市。

甲骨文与中国文字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最早对甲骨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四位学者是:郭沫若(1892-1978)、董作宾(1895-1963)、罗振玉(1866-1940)、王国维(1877-1927),因其字和号中都有一个“堂”字,被称作“甲骨四堂”。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璀璨的青铜文明

  在商代贵族的眼里,奴隶和战俘并不是同等意义上的人,而只是他们的财产。人们把奴隶和战俘成批地杀害或活埋,和牛、狗、马一样,作为祭祀的礼品或者陪葬的物品。

  这是一个充满血腥的时代,但也是人类文明闪烁出璀璨光芒的时代。除了成熟的文字体系外,商代人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青铜文明。


司母戊大方鼎

  这件大鼎高达133厘米,重量832.84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铜器鼎。1939年,一个农民在自己的农田里发现了它,为了躲避日军的搜捕,铜鼎曾被多次转移和掩埋。

  在鼎的内壁发现了铭文“司母戊”三个字,由此得名司母戊大方鼎。人们推测,这个鼎是一位商王为祭祀母亲而定制的。司母戊大方鼎造型庞大雄浑,但制作工艺非常精巧,纹饰精美细腻,鼎身以雷纹为底,上面刻着浮雕的龙和饕餮纹样,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它的铸造技术和艺术水平,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殷墟遗址的西部边缘系统发现了大规模“铸铜”遗址,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司母戊大方鼎也许就是在这里铸造的。3000多年前,一件青铜器的铸造往往需要几百个人同时工作,通过取土、拌土、铸造和加工等复杂的程序,才能最终完成。

  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和古埃及人不同,商朝人似乎天生地对黄金缺乏兴趣,商朝人语言中的“金”就是指青铜器。不过,青铜器最主要的用途并不是生活用品,而是祭祀用具和兵器,当时的人们认为,只有上天和鬼神的眷顾,才能造出这样的鬼斧神工之作,普通人是无权享用青铜器的。

  形制繁复的青铜器实际上和繁复的礼仪联系在一起,青铜器中的礼器便用于王家的祭祀。 青铜器成为那个时代权势和力量的象征,一种特殊的礼仪文化造就了商代青铜文明的辉煌,也达到了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

玉经雕琢方成器

  除甲骨文和青铜器之外,玉器也是殷墟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种类。殷墟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夏及商代早期玉器的优良传统,下启西周玉器的先河,经200多年的生产实践,提高了设计水平和雕琢技术,创作了很多精美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殷墟玉器的色泽瑰丽多彩,晶莹光润。以妇好墓的玉器为例,以深浅不同的绿色最多,黄褐、棕褐次之,淡灰色、白色(包括乳白)、黄色的较少。多数杂有与主色相异的玉斑,纯色的较少。

  殷墟出土的玉器,其原料大都为新疆的和田玉和辽宁的岫玉。为何在相隔千里的殷墟会出现这两地的玉石原料呢?有人推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有两条通往新疆和江南的“玉石之路”了。通过这两条玉石之路,不仅是加工玉器的原料,就连加工青铜器的原料,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殷都。所以有人断言,就是这条玉石之路奠定了后世丝绸之路的基础,这可要比开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丝绸之路”早1200多年。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谜团真正的解开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来自圆其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