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尕的故事——功能
从广义上讲,供奉、佩戴匝尕是一种藏族特有的信仰习俗,与藏族的其他信仰习俗一样,它的丰富多彩和深刻内涵从根本上体现了宽容博大的佛教精神,一种对一切生物的无限慈悲和怜悯之情,同时又表达着人类追求和谐,宁静善良的美好愿望。为广大藏族群众如此频繁使用的匝尕,几乎是一部藏族民俗、信仰方面微缩的全书,她是藏传佛教研究、藏族民俗研究、藏族绘画研究的学术原始矿,而且是富矿,其俯拾即得的学术蕴藏几乎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术资源。然而,透过对匝尕的研究,我们更应当看到藏族文化中包含的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对理想人生的慕求和对和谐的身心关系、人天关系的深沉思索。要全面领悟唐卡文化的文化内涵,就必须从功能分析着手,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深索、研究匝尕中包含的功能。
密法仪轨供具
匝尕的用途主要有宗教功能(密法观修、敷设坛场)和社会功能(随身供奉、佛法普及)两方面:
一:宗教功能
(一)密法观修:在密法修行中,尤其是修本尊法时,修行者要首先把画在匝尕上的本尊的形象观察得一清二楚,毫发不差,例如观修大威德金刚,要把大威德金刚的每一首,每一臂及持物都观察清楚,直到闭目开目如在眼前的程度,然后再瞬间把自己观成大威德金刚。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必须经过长期地观想训练,通过逐渐熏修,才能达到观修的娴熟,直至自在地观成本尊与本尊相应,从而具备本尊的功德而圆满成就。修行者一般是将本尊的唐卡或擦擦置于眼前,慢慢记忆的,而匝尕既没有大唐卡的携带不方便又没有擦擦的笨重,自然成为了修行者观修时的首选。笔者2004年8月到四川白玉县噶陀寺田野调查时,有幸参观僧人的闭关房,并在关房内见到了僧人观修用的匝尕。
密法仪轨供具
(二)敷设坛场
笔者收藏的四张匝尕分别是坛场的四个方向的守护神像,这极可能是一完整的成套的设坛用匝尕中流散出来的部分。在灌顶中,首先要敷设坛场,坛场有观想坛场,幻化坛场,实体坛场,彩画坛场等种类。笔者在塔尔寺参观过国内最大的时轮金刚坛城,2001年7月在位于四川德格卡松度自然保护区的萨迦派祖寺康度寺参观了国内最大的欢喜金刚坛城。彩画坛城中的各种佛、菩萨、本尊、护法、供养天的画像很多是匝尕。之所以在坛场设置中使用匝尕仍旧是因为匝尕的便携性。藏传佛教金刚上师在外出讲法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设坛场给信众灌顶传法,只有匝尕可以满足此时的需求。目前,藏传佛教的高僧外出传法多用的是印刷的匝尕,手绘的几乎没有。
二:社会功能
(一) 护身供奉:几乎有的藏族人都随身携带小佛像以便护身并供奉,其中很多是匝尕。
笔者收藏有一幅装在木嘎乌中的匝尕,内容是十二生肖图轮与八卦图。这是一幅清中晚期的唐卡,由于年代久远个别地方已经破损,挂绳已经打结老化了,可见,这是一幅藏传佛信徒随身携带的匝尕。这种匝尕是一种“护轮”,藏语中称为“斯巴霍”。这张匝尕为以上论断提供了实物依据,充分证明了匝尕在藏族人民生活中所具有的趋吉避凶的民俗信仰方面的功能。这张匝尕的右上角还有一个在匝尕中难得一见的十相自在的图。十相自在也称“南久旺丹”,它由三个图案和七个梵之字母组合而成,标志时轮金刚本尊及其坛城合一的图文,象征时轮法的最高教义。此图案在藏区的房门、经书封面、塔门、寺院墙上、岩壁等处经常可见,具有装饰、辟邪、消灾和保吉祥平安的独特功效。
莲花生大师
(二) 佛法普及:过去藏族社会中,对大部分普通信教群众来说,佛经中的哲理是高不可攀的,所以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在传法中充分发挥了匝尕的可识、易懂、形象鲜明的特点,面对大部分一般信众时,一套匝尕便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教科书。
笔者收藏有一套12张“莲花生大师救难图匝尕”,是清朝早期作品,已具有明显的汉藏绘画技法融合的特征,其中汉族青碧山水的构图、画法已经与传统的唐卡技法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套匝尕反映了清朝早期汉藏文化之间的密切往来。这套匝尕惟妙惟肖地讲述了莲花生大士救这12种灾难的场景,非常直观,感染力很强,这对大部分藏族群众来讲是非常有效的传播佛教的手段。
莲花生大师
观音信仰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的文化现象,这套匝尕既是藏传佛教高僧大德宣传观音菩萨、莲花生大士功德的生动教材也是我们研究藏族民俗信仰的珍贵实物。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