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仁爱心栈为居民免费送粥
已坚持近一年 将为附近的公交站乘客送粥
昨天早上,居民在仁爱心栈内喝粥。 本报实习生王苡萱摄
昨天上午8点半,仁爱心栈的贾玉诚师傅准备到大兴旧宫订做新餐车。这几天,仁爱心栈的义工们已尝试为附近42路公交司机和乘务员送去爱心粥。等天气暖和点,他们会推着新餐车,为车站乘客送爱心粥。自今年1月起,仁爱心栈开始向宣武区红莲中里的居民提供免费粥,已坚持近一年。
送粥难
昨天凌晨4点50分,红莲中里仍笼罩在一片漆黑中,贾师傅已熬好第一锅粥,阵阵粥香满溢在这个冬季的早晨。稍作休息后,贾师傅开始熬第二锅粥。把水煮沸,往锅内倒豆、放米、不停地搅拌,贾师傅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
“做多了,自然经验足。”如今,贾师傅已记不清自己熬过多少锅粥。他说,因担心效果,开业第一天,每位义工都发动自己的亲戚、熟人来喝粥,但真正的街坊邻里却不多。没多久,没有熟人专门光顾后,贾师傅熬粥的锅从第一天的大桶,变成了高压锅。
看着每天喝粥的仅十几人,贾师傅着急了,他开始站在门口主动宣传仁爱心栈。但过往行人多是听了听,往店内打量几眼后,又摇摇头离开。贾师傅不解,他们为什么不相信这免费的粥。
喝粥者改当义工
杨姐懂得贾师傅的疑惑。杨姐说,6月,她与朋友经过仁爱心栈,“朋友说这是个免费喝粥的地方,我还不相信,天上哪有掉馅饼的?”
但她不好意思拒绝朋友喝粥的邀请,抱着怀疑的心态走进了心栈。当时的杨姐是个退休返聘的工人,平日除了工作还要照顾丈夫和两岁的小外孙,“感觉平时只有我在奉献,但没人给我爱。”
杨姐落座后,义工给她端上粥,桌上摆好店内腌制的咸菜,让她随意享用。杨姐感受到了义工们的真诚,“只觉得那粥喝得真香”。此后,她每天来喝粥,都能享受到义工们始终如一的服务。
她渐渐不好意思起来。
半个月后,杨姐每天都早来一小时。6点就到心栈,帮着盛粥奉粥,帮着做义工的早饭。
栈长陈慧说,现在栈内就有七八名像杨姐一样从喝粥人变成义工的。
上门服务
渐渐地,贾师傅一天得熬五六口高压锅的粥才能满足需求。陈慧发现,来喝粥的人多数是老人。她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不少老年人身边没有子女照顾,两人熬粥又容易浪费。于是,义工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老人。
今年7月,陈慧听说离心栈不到两百米的地方住着一位盲人严大爷。74岁的严大爷最近失去了老伴,吃饭成了难题。随后,陈慧开始为严大爷送粥。
昨天,陈慧走进严大爷所住的楼内,熟练地拉开一楼敞开的防盗门,走进透着光亮的木门。屋内坐着的严大爷立马站了起来,“送粥来了?”
“来晚了,来晚了!”陈慧一边跟大爷道歉,一边熟练地摊开碗筷,倒出暖壶里的热粥。
跟严大爷寒暄几句后,陈慧便要离开,她还要赶着给另外三位行动不便的居民送爱心粥。临走时,严大爷叮咛了一句,“别忘了把灯关上。”
陈慧说,每天她来时,严大爷家里的灯都是亮着的,“这是专门为我们留的灯。”
服务更多人
现在,来店里的人在喝粥前都能听到义工朗朗的读书声。陈慧介绍,读《弟子规》是10月份左右的事。因为喝粥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专门安排一个义工领读,让喝粥的人在等待时感觉更充实。
当一个义工领读时,其他仍在端粥、盛粥的义工也都能跟着背诵。随后,义工们也开始利用施粥前的间隙,读《大学》。陈慧说,这样,我们不仅能做善事,而且能提高自身修养。
心栈里间的桌角上放着一部电话,上贴着标签——仁爱心栈热线,这里能接到每位不方便来心栈喝粥人的电话。
陈慧说,仁爱心栈希望能服务更多的人。前天,他们开始为附近42路公交车的司机和乘务人员送去了爱心粥,“这是我们的新尝试,如果可行,我们希望能推广服务到乘客。”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