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名医张仲景与“三根汤”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药店》   作者:栗长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相传,东汉桓帝在位时的有一年春天,宛城一带,疾病盛行,千村哭泣,万人惊恐,来求张仲景看病的人更是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这一天,天刚麻麻亮,舂陵的刘员外就来人请张仲景了。

刘员外家离这里有十多里路,一路上,张仲景看到田野、沟旁新坟不断,还有拉灵、抬灵、送灵的人们,一行行、一伙伙正在路上行走着,情景不堪目睹,哭声撕人心肝。看到此情此景,听到这悲痛的哭声,张仲景不由地加快了脚步,他准备早去早回。

来到刘员外家已近中午。经诊断以后,张仲景已经心中有数,这小孩也是患了流感流脑麻疹,由于用药不当,疹子不能出于肤表,多日耽误,才出现了眼下如此情形。

张仲景深思片刻,开了方子,交待了药的煎熬方法、服法、护理方法,就急忙上路了。

张仲景回到家里已是申时时分,十一二的月亮又退下山头了。这时他才送走最后一个病人和病人的家属。人们走后,他又在昏暗的烛光下啃医书。他决心要找出一个妙方来,方应配伍简单,药物宜取,经济治病,穷富皆宜。对,万病火为源……张仲景心里有了选药配方的原则。

一天,两天,三天,……第七天,刘员外又把张仲景请到了家中,刘员外夫妇俩满面春风,见了张仲景不停地报告着好消息:孩子吃了先生的药第二天病情就明显好转,精神起来了,要吃要喝……刘员外连口说张仲景“真乃神医也!”又是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张仲景又开了一个方子,药物很简单,用药巩固治疗,并再三嘱托,别看药物简单,坚持服用,定有好处。妙方真妙,一连服了三五一十五天,孩子的病果真康复了,全家人十分高兴,逢人便说,张仲景是神医,刘员外夫妇俩商定,要好好酬谢酬谢张仲景。这天,刘员外亲自把张仲景接进客庭,一阵寒喧之后,隆重的筵会开始了。刘家今天设宴,一是庆贺儿子久病康复,二是为酬谢张仲景的救命之恩。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面对如此丰盛的筵席,路上的见闻又浮现于张仲景的脑海,家中那些等待他回去治病的人们在他面前晃动,他好像又听到了病人痛苦的呻吟声。开筵不多久,张仲景便向着众人双手鞠抱道:“失陪,失陪……”张仲景要走了,刘员外非要送张仲景东西不可,张仲景说什么也不要,张仲景说“医病救人,乃我本份之责,何取他人之物也。”临行前,张仲景和刘员外夫妇在一偏厢中略叙片刻便上路了。

第二天,刘员外便行动起来了。派人去东河边挖野苇根,让人去西沟边刨茅根,叫人去南坡剜蒲公英根,策人去上街买黑糖为引,请人去宛市中心垒灶,当晚又亲自起草一份告示,详述药汤疗效,治病范围,何人配方,为何赐汤,告诉众人,免费前来喝汤,防病治病,铲除病端,并告诉众人,此汤名为“三根汤”。人们见了告示,纷纷前来喝汤,如是多天。在宛城、白水一带盛行多日的流感流脑麻疹等病慢慢减少消除。其他流行病也逐渐消失。人们都说这汤真奇真好。

原来,张仲景在赴宴临走时,交待刘员外,如果要感谢,用熬三根汤供乡亲治病,就是对他的救子之恩的最好报答。因这三根汤是张仲景传授于民并配制的,后来,人们就把这用野苇根、茅根、蒲公英根熬制的“三根汤”叫仲景汤,用黑糖为引来治疗小儿麻疹等病症。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到现在。

(选录时文字略有改动)

附录: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是当时世界医学水平最高的医学专著。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的《医典》,比它要晚700多年。该书的作者张仲景,名机,是汉代的名医,南阳郡人,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据说汉献帝年间,伤寒流行,张氏家族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有三分之二的人染疾而死。为解决伤寒病的防治问题,张仲景立志学医,拜张伯祖学医。通过刻苦攻读,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成为汉代成就最大、他人莫及的临床医家,后代一致推崇他为“医圣”。

  

张仲景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医疗经验,写出了一部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该书系统地分析了外感热性病(包括各种流行病)的病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根据不同病情深浅变化而施以不同治疗法则,并把不同病症归为六大类(称为“六经辨证”)。

  

书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方子113张,列出397法,这些理论和方剂,一直作为后世学者的经典,所以后人称张仲景的方子为“经方”,公认他为“经方之祖”。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也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古今医家对这本书评价极高,中医的许多诊治原则,至今仍有不少部分还用《伤寒杂病论》所创始的理论为指导。所以它被列为中医学院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