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NGO管理中的人性张力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NGO发展交流网博客   作者:老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有同事问我,是否对自己做NGO 的管理者缺乏信心。其实我对于自信想得不是很多。反而,我是对能力有很多思考。每一种管理的执行经常是起于对人性的一种假设。NGO管理模式的选择也同样要基于在NGO中工作的人的人性假设。NGO和企业、政府最根本的区别是工作中的人的动机有很大不同。在NGO中,人的志愿动机被较为突出的激发,志愿者不说了,即使那些职员,他们选择这份工作,很多仍然是基于自己志愿动机的激发,才使得他可以在工资不高、工作不稳定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在NGO工作,可以说志愿精神是NGO最基本的文化,如果忽略这一点,而一味把员工当马仔看,那么基本就会引发人事的动荡。

而另一方面,社会对NGO仍然有类似企业那样的服务质量的要求,甚至比企业要求更高。大部分NGO都是公益组织,需要服务人群,达成社会目标,这就如同企业一样,仍然有一个满足客户需求,使得购买服务者满意的问题。而且往往对于这类服务,社会对于NGO有比对企业更高的期待,企业做秀大家还能接受,NGO如果作秀就会引发大规模批评。因为你标榜自己是专门做善事的,那么理所当然就应该把好事做得好嘛。所以人们对NGO的期待不是要象一般的企业一样要求,而是要象好的企业一样,甚至是达到500强企业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NGO 的一些员工抱怨,“拿着国企的工资,干着民企的活,要求的是外企的标准。”,因为社会有这样要求啊。而这显然光靠志愿动机是很难实现,需要专业的标准和流程,需要人们在志愿动机之外还要有职业意识,甚至是高标准的职业意识。

而更为复杂的是。在公益服务中,购买服务的和服务的客户不是一回事,购买服务的资助方有自己的价值观、标准和小算盘,服务人群也有自己的态度、看法和小九九,所以这实际上对NGO的服务提出了更复杂的高度。所以,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未必是一个好的NGO管理者,,虽然企业的很多经验在NGO这样的服务中的确值得借鉴。但是NGO的职业意识还不仅仅是企业的职业意识,让给钱的人满意就好,还必须让不给你钱,却要你服务的人满意才好,这种职业意识显然比对企业人的职业意识要求要高,它与NGO作为使命导向的组织特征紧紧相关联。

一方面要支持每个参与者的志愿动机,实现他们的合乎人性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满足服务对象和资助方的双重需求,要求员工有更高的职业意识。这两者之间可能的冲突性正是对NGO管理的挑战,这也正是NGO治理的张力所在。

我的体会是做这样的NGO 的领导者需要有非常强的学习和创新精神。不管你是多牛的企业家、高管人才,到了这个领域,仍然要把自己归零,重新学习。否则不过只是做另一个企业,另一种作秀而已。

壹基金映秀行走的滑铁卢,应该值得我们反省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