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端阳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且听风雨原创文学空间   作者:孙宗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榴花红艳似火,江南春色正老,绿涛迭翠,烟雨一片,正是梅子黄时。刚进入古历五月,人们的心情便有了一些牵挂,好像冥冥之中一种神秘的召唤,引起了心灵感应,召唤人们去完成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很古老,古老得就像那苍苔斑斑的小桥流水,履行这个仪式不需要创新,只需要延续,不需要求异,只需要守旧。让思维在习惯的轨道上一直滑行,只有古旧才能保持仪式的古香古色。履行这个仪式是需要各种人以各色形态参与的:男人孔武有力的臂膀,女人心灵手巧的刺绣,儿童稚气好奇的眼睛,诗人沉静大气的诗篇。同时参与仪式的还有:平静如画的江水,山上青青的菖蒲,竹子脱下的胞衣,大米蒸成的黏糕,细长翘首的龙舟,还有一味中药比如雄黄。

经过几天的忙碌,仪式所需已经备齐,本是代代传承,熟悉这些程序就像熟悉手掌上的纹路,不用号召和布置,勿需提醒和安排,人们凭的是心灵感应,一切只是水到渠成的操作,只要季节准备好了,一切便都妥当。

这个日子未来的时候,人们也没有扳着指头计算它的归期,这个日子要来的时候,人们也没有往常迎接节日一样的兴奋,该来的终究会来。人们神色平静,一丝不苟的包着粽子,采来菖蒲,绣了香袋,调和着雄黄酒,或是重新油漆龙舟,平静的神色里可能含着一分两分怆然,两分三分凝重?都是被内敛着。

这种平静一直持续到龙舟竟发,气氛才陡然的热烈起来,激越的鼓声,忘情的呐喊,飞溅的浪花,划拨的浆声,强壮的手臂,奋力向前的竞相争先的龙舟,才搅乱了五月的平静。男人的角力总会表现出一种气势,这撼天动地的气势把灵秀的江南搅得动荡不安。

端阳,便每每在一年的五月, 在平静内敛中开场,在激扬热烈的氛围里收场的。

据说,端阳的起源,原是因祭奠历史上的三个人物,后来, 归结成了专为祭奠一个人,这归结便是一种认同,这认同便是人心的向背,这向背便是一种取舍,这取舍便是世道人心的价值。

用世世代代的一个日子来祭奠一个人,无论这种祭奠的仪式是宏大还是式微,都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哪像眼下四起的造节风,人们随便想一个名目,聒噪一阵,便烟消雨散,足以见证了现代人浮躁的浅薄。

专设一个节日来祭奠一个人,不论这个人的事迹多么赫赫,功业如何彪炳,生命多么华丽,都不足以构成纪念的理由,纪念的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一个穷困的,潦倒的,为世所弃,为世所难容的人,人们认同的标准不是功业的成败,只是人格的力量,就是他心里是否装着人民,一生为着人民的, 人民心里也装有他,他为人民流血流泪受难,人民也会用血泪来纪念他。

屈原大夫的事迹,虽然鲁迅先生谑之曰:“帮忙而不得” 。但他确实是为楚国的利益招致自我毁灭的。当一排排的谗言,一桶桶的污水,劈头盖脑一齐泼向一块洁白的玉,仍不能淹没玉的光泽,当谗言和污水都加重了浓度,黑如墨汁,臭如老厕,密如急雨,任意撒泼时,玉的光泽便被覆盖了,这时候,美玉保持自己的唯一方式,只有碎掉,玉碎的过程,石破天惊!.像一只雄鹰,从长空呼啸而下,奋力撞向一块巨岩, “轰”的一声,天空响满悲壮的啸声;像一股岩浆,从地心冲天而出,在天空划出一道绚丽的弧线;像一道闪电,劈裂长天,发出耀人眼目的一瞬。一个伟大的生命迸散了,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破碎了,一道灿烂的光华却长留在天地玄黄间。

近年来,有民俗学者研究端阳节习俗,得出这样的结论,说屈原不是怀石自沉,而是被政敌暗杀的,他援引民俗还原了那千年前惨绝人寰的一幕场景:屈原驾舟驶于江上,许多船箭似的追赶上来,屈原挥剑搏斗,他们把屈原五花大绑,然后沉入江底。目睹这一惊险追杀死亡游戏过程的人不敢说破实情,借用隐喻的方式告诉了人们真相, 竞发的龙舟,捆包的粽子都再现了两千年前江上追杀的细节。

不论怎么说吧,两千年前一个黑色的日子,岁月流转到了今天,仍然没有褪色,仍然值得人们纪念,而且一代一代不改变仪式的味道。历史断裂过,可纪念没有断裂,人心变化过,可祭奠没有变化,这又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延续的力量。也许,是节日里添加了吃的内容,才使这一个日子更有平民味,更便于流传.在消化深沉的思想和瑰丽的诗篇的同时,一种怀念的文化在加固着,那就是,中华民族的良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