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闲话四大名著:文化密码 古为今用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对中国人而言,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其普及程度和民间影响,非任何其他著作所能比拟。人们在四大名著中洞察世情,通晓人情;发现哲理,体悟人生。由阅读四大名著所产生的衍生图书,一直是出版界的热点之一。最近就有十年砍柴的《闲话红楼》、刘亚洲的《水浒潜规则》等作品面世。在这些不同的“闲话”和品读中,不同的角度和迥异的出发点,总能让人们看到一些旧瓶装新酒的新视角,而这必将影响到新一代读者对四大名著的阅读。

刘亚洲《水浒潜规则》

闲话“水浒” :一个组织的秘密崛起

阅读主张:《水浒传》适合中年以后再细读,早年对暴力英雄的敬佩或许将被反省。

在闲话《水浒传》读本中,十年砍柴的《闲看水浒》(同心出版社2004年版)当是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中对于水浒人物和故事的分析和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既颠覆我们以往对水浒人物的盲目崇拜,又使人领略了“恍然大悟”的阅读快感。

而新近出版的《水浒潜规则》(金城出版社2009年3月版)一书,是财经评论家刘亚洲读《水浒传》的心得结晶。从大历史角度,解读了水浒梁山的用人、取势、谋财、搏位等的特殊之道,解析了梁山从一个小山头成长为可以与朝廷抗衡的大型“黑社会”组织的历史原因与文化背景。作者对细节的解析能力,独到的社会背景挖掘能力,与宏大的观察角度个体角度,使文章不仅极具可读性,亦非常具有现实性。这本书与《闲看水浒》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运用了吴思所创的潜规则概念。

而天下乌贼的《乱弹水浒》(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更偏重于人物。作者自幼爱读《水浒传》,20年来反反复复地咀嚼回味,与十年砍柴一样,他从小说的字缝里读出了阴险的厚黑专家宋江、大倒霉蛋卢俊义、狗头军师吴用、天生杀人狂李逵、野蛮女友孙二娘、“愤青”石秀、色狼王英……在作者看来,《水浒传》中的大宋社会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一个缩影,其中的人物就是中国社会各层人物的写真。

而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宁稼雨的《水浒别裁》则具学者风范。作者力求简洁明了地分析讲解《水浒传》中的一些疑点和琐谈,首先是探寻水浒故事的真假与作者的身世;其次是索解故事中人物的真假,寻找人物的原型;第三是有关故事发生的文化背景、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的解释;最后是关于《水浒传》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版本流传等方面的考察。

除了上述著作外,还有《水浒文化新解》(杨子华著,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11月版)、《水浒乱弹》(虞云国著,中华书局2008年12月版)等,都是近年“闲话水浒”中的独到之作。

闲话“红楼”: 一个复杂的文化密码

阅读主张:《红楼梦》适合中年看了以后晚年再看,这两个阶段看书所得与青少年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二十几年前,少年的我三次拿起《红楼梦》,但是都没有读完。后来我才知道,《红楼梦》应当是最适合对世道人心有了相当的了解之后才能会得三昧。从刘心武、王蒙等人年岁渐高之后先后加入解读者队伍,即可看出这一点。最近,年近不惑的十年砍柴推出了《闲话红楼:大观园的后门通梁山》(语文出版社2009年4月版)一书。

在十年砍柴看来,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具有现代性,对普通人的命运有大悲悯。作者在《闲看水浒》的前言中说过要“告别梁山”,在《闲话红楼》中则希望中国人能告别大观园。“只有大观园外,不再是梁山水泊的秩序和规则,贾宝玉和林黛玉才能和那些可爱的男女,一起走出大观园,而不至于被残酷的人世吞噬。”由是观之,其弦外之音更值得读者注意。

早在刘心武上百家讲坛讲《红楼梦》的时候,在红学界内部和观众中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力挺着有之,严批者亦有之。这种影响,大概不比刘心武早年成名作《班主任》发表后要来得小。除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最后出版的第四部东方出版社2007年11月版)之外,他还出版了《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而作家王蒙也不甘人后,出版了《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6月版)。另一位作家李国文,也有《李国文楼外说红楼》(作家出版社2005年8月版)一书出版。

除了作家们的追读之外,红学家周汝昌著有《红楼别样红》(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等著作多种,学者刘梦溪著有《情问红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学者李劼著有《论红楼梦: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作家出版社2006年1月版),百家讲坛主讲人马瑞芳著有《马瑞芳趣话红楼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版)。另有新锐写手西岭雪所著的《红楼十二钗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寒塘所著的《初会便已许平生》(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6月版)等等。

除此之外,著名海外学者余英时、周策纵等都有有关《红楼梦》的著作问世。有学者称,《红楼梦》隐含着中国文化的所有密码,值得所有中国人反复阅读。

闲话“三国”: 一个权谋的古为今用

阅读主张:《三国演义》适合年轻时读,知道书中人物所用的权谋和伎俩之后,走上社会就可以预防别着了别人的“道儿”。

易中天的《品三国》偏重正史,成君忆的《水煮三国》(中信出版社2003年7月版)偏重古为今用。

在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的读者之中,周泽雄显然更为特殊。他出版了《青梅煮酒》、《追问三国》(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8月)两本书。作者对三国群雄进行人格心理的深度剖析和历史随笔。全书站在与罗贯中截然相反的立场上,对三国鼎立的主要人物用比较详尽的史料进行了勾画叙述和分析评论,将作者独到的见解活生生地陈列,如“江湖独狼”、“天生郭奉孝”、“江东那一双碧眼”、“玄而又玄的英雄”等。

何满子的《图品三国》(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7月版),是和易中天的《品三国》同时推出的。但是,作者显然更偏重思想性。这本书分探源、艺术、人物、风范、影响等八个部分,褒贬人们关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中华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于人们所喜闻乐道的故事中赋予读者全新的思考。

而王振泰的《〈三国演义〉与诈》(辽海出版社 2005年5月)却另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讨,不讲大一编码,不论忠与义,而是确定一个新的主题叫“诈”。从“智”的反面去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智”。在书中,他研究了曹操、曹丕、荀彧等人的“诈”,也研究了诸葛亮、刘备、孙权、张飞等人的“诈”。学者李零先生有本书叫做《兵以诈立———我读孙子》,看来,王振泰对此心领神会。

此外,相关图书还有李国文的《天下三国》(漓江出版社2007年1月版)、盛巽昌的《品三国中的女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版)、卢盛江的《正说三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王宇的《草根品三国:揭秘隐藏在三国中的历史真相》(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年10月版)、高恩源的《还三国真面目:评说〈三国演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6年6月版)等等。

闲话“西游” 一个信仰的旅程趣味

阅读主张:《西游记》适合少年和老年的时候读,少年时读觉得趣味丛生,老年时读则有返老还童的催化效果,于身心健康有益。

与其他三部名著相比,经由读《西游记》而出版的图书显然更偏重趣味性。《八卦西游记》(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就是如此。作者娓娓地道出《西游记》中那些人物的性格命运,将虚幻的小说人物与现实进行对比,从东海龙王逆子——小鼍龙说到西方校园枪击案中的叛逆青年;从中国性别比例失调联想到《西游记》中师徒4人在女儿国的奇遇说开。作者用了十几篇的篇幅对《西游记》的人物进行了剖析。

崔岱远京味十足的《看罢西游不成精》(东方出版社2007年6月版)同样如此。作者以北京味儿的语言,北京式的幽默,北京人的心智,对《西游记》予以新诠释,创造性地将神话与现实生活,将书中角色与每一位读者紧密关联,使读者在微笑中,洞悉世态人情,在世俗中感召智慧和爱心。

在关于《西游记》的趣味阅读中,很多著作更注重知识上的明晰。冯雅静、宁稼雨所著的《西游趣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所关注的是,唐僧取的是什么经?玉皇大帝是什么出身?观音为什么变成了女身?……这是一部由许多细小的“问题史”组合起来的西游趣味话题的索解,作者言不甚深,用几近俚俗的语言把众多西游故事的细节重新加以梳理,将我所不知道的《西游记》后面的文化掌故、历史故事、国学常识、民俗风情等一一讲解,在短短几百字的篇幅里领会一个以前不曾欣赏和思索的“西游世界”,让读者在有趣的解读中,找到名著趣读的又一方便法门。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中野美代子的《西游记的秘密》(外二种,中华书局出版年:2002年12月版)同样如此。从《西游记》的文本出发,对书中提到的人参果等进行了考证,既有知识性,同时浅易好看。

此外,邓曙光的《西游真相:神话中的人性》(鹭江出版社2007年1月)、东方浩月的《第三只眼看悟空》(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9月版),以及《六小龄童品西游》(上、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2月版)显然更为轻松。总体而言,闲话《西游记》读本在趣味性上最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