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 讣 告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家、印度学家、梵语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季羡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北京大学党办校办14日在各系所张贴“季羡林先生讣告”。(龙泉之声 摄)
季羡林先生是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多种学术职务。
季羡林先生早年留学欧洲,上世纪40年代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建树卓著。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多种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他驰骋于多种学术领域,翻译了大量梵语著作和德、英等国经典,尤其是印度古典文学经典《沙恭达罗》以及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等,并撰写了大量的研究著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不仅体现了他学贯中西、汇通古今的才能,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和精神追求的反映。
季羡林先生为世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魅力,还因为他的人格魅力。他曾这样自许:“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无论是多么艰难的情况下,他都不忘祖国,不忘良知,不忘学术。先生一生致力于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创新,毕生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懈努力,展现了一位中国学者对东方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切关怀和远见卓识。先生是中国学术界一代宗师,他出生贫寒,生活俭朴,一生刻苦,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学术和高等教育事业,留给后人的是他的精神、品格和学识。
季羡林先生的去世,是北京大学的一大损失,也是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一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季羡林先生,深切怀念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9年7月19日(星期日)10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有送花圈的单位和同志请与治丧办公室联系(电话:62751201、62751301;传真:62751207)。校内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同志请于7月19日8:50在英杰交流中心门前广场上车。
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治丧办公室
2009年7月11日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