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锡克教的由来及发展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博采资源库   作者:博采资源库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锡克”一词是从巴利语Sikha或梵语sisya的音译,意为。门徒”或“弟子”,也就是信奉锡克教的教徒。

  信奉锡克教的是锡克族。这是全民的宗教,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新德里、加尔各答及坎普尔等地。但绝大多数锡克教徒聚居在旁遮普邦,该邦面积50376平方公里,人口大约1500万,锡克教占该邦总人数的52%。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锡克教徒分布在世界各地,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东非、海湾、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总共大约有2000多万人。

锡克教祖师纳那克

  锡克教的创始人纳那克(1469-1539)是一位宗教和社会的改良家,他出生于印度旁遮普邦拉哈尔近郊的一个农村,属刹帝利种姓,父亲是个商人。纳那克青年时期曾在拉哈尔苏丹政府中担任过会计职务。有一次,他结识了一个穆斯林信徒,名叫马尔达纳,后来两人合作组织了一个唱诗班,由纳那克谱写苏菲派乐曲。经过一段时期后,他们俩又创办3个合作餐馆,接待穆斯林,同时也接待印度教徒。纳那克自称神对他显灵,命令他传教。有一次,他失踪了三天后宣布,他在一条河里沐浴,找到了一种既非伊斯兰教又非印度教的宗教,这就是现在印度的锡克教。他摄取了伊斯兰教苏菲派的神秘主义因素,否定了印度教的多神崇拜、偶像崇拜、烦琐祭仪以及众多的荒诞迷信传说,主张简朴有序的一神教。但是纳那克却接受了印度教的轮回转生说,提倡修行。总的来说,锡克教的思想是印度教巴克塔派和伊斯兰教苏菲派思想的混合。

  锡克教在教义上有一套完整的学说,其精髓由三个观念组成,一个是真主,一个是祖师,一个是神。它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神,而且是不可分的,而印度教却认为世上有无数个神存在,它指责印度教所宣传的多神论观念。但是锡克教又认为神不是具体的,而在世上却是无踪无影的,而又无时不在,一切现象都是神的力量的表现,它能赋予人以力量,每个教徒都要竭力保持与神的一致。因此教徒们禁止画神像和偶像崇拜,极力反对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和朝拜圣地。并且认为每个锡克教徒真正信奉的行动就是多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人与神在行为上保持一致性,死后才能升入天堂。

  锡克教徒特别尊重本教的首领和祖师,称之为古鲁(祖师),历代古鲁共有十人,都属刹帝利种姓。信徒中贾特种姓占多数,他们原来都是旁遮普中部的印度教首陀罗种姓,后来成为锡克教徒中的上等种姓。在公元1699年以前,锡克教实行祖师制。纳那克为第一代师尊,第十代师尊叫哥宾德•辛格,死于1708年。在这十代师尊中,纳那克被称为“真正的祖师”,第五代和第六代师尊对锡克教的发展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第五代师尊名叫阿占(公元1581-- 1606),他编纂了锡克教最神圣的经典《阿迪•格兰特》(意为“著作”),此书使用了中世纪印度许多语言和方言,篇幅浩瀚(1400页),使古鲁的学说得以传播久远,成为锡克教唯一的崇拜物。后来,由于他得罪了莫卧儿皇帝,先遭监禁终被杀害。第九代祖师蒂格•巴哈杜尔(1621--1675)在反对封建主和莫卧儿王朝的斗争中也被杀害。

  阿占的儿子,第六代师尊哈尔·哥宾德(1606-1645),发誓要替父报仇,当信徒们向他奉献项链时,他说:“我肯戴的唯一的项链是我宝剑的佩带”,从他开始,一个原来主张和平敦睦的宗教开始变成了一个尚武倔强的半军事性组织,经常与政府军以及印度教徒、伊斯兰教徒和古鲁的私敌进行战斗,并且规定单身男子婚前集体居住,把全部精力贯注在刀剑武功方面。第十代古鲁戈宾德•辛格(1666-1708) 给教徒举行献身仪式,并要教徒门实行五K和卡尔沙(锡克教军事组织)的成员要经过帕胡尔入教仪式。这五K就是:1.蓄长发,2.穿齐膝短裤,3.戴铁手镯,4.佩长剑,5.头插梳子。因这五个词,每个词都以K字母开头,所以简称五K,其中最主要的是留长发、长须、男教徒都用头巾裹头。教规规定:每个卡尔沙成员,必须终身不剪发,否则就成为叛教者。帕胡尔仪式时,男教徒要使用双刃剑搅拌水洒身,妇女要使用单刃短剑,仪式后,男子就取得“辛格”称号(意为雄狮),女子取得“考尔”称号(意为母狮)。教徒们要承认祖师戈宾德夫妇为父母。锡克教徒从此以后,分成蓄长发派和简易派。

  锡克教创立以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和平发展时期,从纳那克开始传教到哈尔·哥宾德时期。第二阶段是从和平发展走向武装化时期,时间大致从哈尔·哥宾德时期到1715年。第三阶段是锡克教徒建立起锡克国家和锡克军队同英国殖民者进行斗争的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锡克教现今已分成若干派别,它们彼此间虽然在主要教义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细节上却不尽相同。当前的主要派别有阿卡利派和难陀利派。就阿卡利派来说,它是19世纪后期,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以后,锡克教徒已经有了新的觉醒,他们积极参加反抗英国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加入争取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行列,在此期间,锡克教徒中的知识分子纷纷被吸引到文化与政治活动等方面,他们曾经在旁遮普组织“辛格协会”,成立“卡尔萨学院”,参加“梵社”,组织秘密社团,为争取印度独立而斗争,锡克教的政党阿卡利党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

  印度1947年8月15日独立以后,锡克教政党阿卡利党由原来是国大党的合作者,逐渐成为执政的国大党的反对党而出现在印度政治舞台上,影响比较大。因此,锡克教形成了政治军事组织的阿卡利派和纯宗教的难陀利派。

锡克教圣地——金庙

  锡克教徒认为:黎明前的时刻是美好奇妙的,称为阿姆里特维拉,这时最适合做祈祷和反省的深思。锡克庙叫Ourdwara,意为“谒师所”,是锡克教徒朝拜的地方。最著名的是阿姆利则金碧辉煌的金庙,它不仅是锡克教徒的圣地,也是印度名胜之一,每年游客川流不息,这座总面积约10公顷的庙宇是锡克教第五代祖师于1589年开始建造,1601年完工,反映了锡克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整个建筑为长方形,呈乳白色,有大小19个贴金大圆顶,故有金庙之称。庙址完全镶嵌在苍翠高大的菩提树、榕树丛中。


据庙内法师介绍。当时建造这座金庙也是为了反抗莫卧儿王朝统治的需要。庙中供着《圣典》。现在金庙不仅仅是一座宗教祈祷场所,而且是锡克教政治、军事中心,锡克教的总部就设在这里。

金庙大门是一座两楼高的城堡门楼,上有钟楼和呈梅花形的大小五个金圆顶,朝拜或参观者在进入大门前必须用白布包头、脱鞋,以示对锡克教的尊重,进门后必须吃庙方提供的斋食,以示来者对锡克教的善意。17世纪金庙曾一度受到阿富汗军队的破坏,后又按原样修复,现为锡克教的总部和行政、文化中心。

  锡克教有自己的宗教节日,主要是纪念十个历代著名古鲁的诞辰,还包括第五代和第九代祖师的牺牲日等等,节日仪式往往是游行,把《圣典》放在铺满鲜花的车上,由五名教徒拔剑前导,其它教徒随后,场面十分壮观。


锡克教徒的婚礼

  目前锡克教总部金庙出版的各类主要刊物有《锡克评论》和《发言人》等,它面向南亚次大陆及英、美、加拿大等各主要锡克教聚居的国家发行。

锡克教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较快,例如锡克教在美国目前有20多万人,而且有30名导师,分布在美国各主要大城市的道院有近百座,如华盛顿、菲尼克斯和洛杉矾等地。在东南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少锡克人加入英军同日本军作战,二战后,他们同当地人融合,留了下来。在印尼等地,也有相当数量的锡克教徒,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来留长发和胡子是锡克教徒区别于其它宗教徒的标志之一,现在,年轻的锡克教徒已有很大部分不再留长发和胡须,但锡克教的教义仍保留在他们的心目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