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聚焦百姓阅读生活 地铁三类读物受欢迎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张健、董阳、姜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经济水平上去了,生活节奏变快了,文化生活有何变化?那种“一卷在手,物我两忘”的感觉是否还在?相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疯狂阅读哲学、文学书籍,现在的人们又热衷于读什么?为此,我们走访了首都北京的几个生活场景,聚焦百姓阅读生活。管中窥豹,难免有所偏颇遗漏,但从中折射出的一些现象,或许值得我们思考。


傍晚,北京地铁一号线,拥挤的车厢,看报的乘客。

地铁 三类读物受欢迎

  北京地铁有的线路太挤,遇到高峰时间,车厢内简直难觅“立锥之地”,能在这种拥挤中展卷的人,实在寥寥。但在其他时段,空间相对宽敞,车厢里还是不难找到阅读的身影。

  地铁坐得多了,记者发现车厢内有三类读物比较受欢迎:一是信息类读物,如各种早报、晚报等,《环球时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新京报》等读者群体就比较大;二是娱乐、体育类读物,主要满足读者一时的娱乐、消遣需要,如《北京娱乐信报》、《体坛周报》、《瑞丽》等等;三是文学作品,如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历史文学《明朝那些事儿》等等。此外,学习类读物虽相对较少,但是偶尔也能见到乘客在车厢里看英语书。

  在地铁站内,常设有报刊销售点,生意通常不错。记者在北京复兴门地铁站内的小报摊旁停留了不到一刻钟工夫,前来购买的客人就有十五六人之多。据那位售报员介绍,销量与站台大小有关系,有的站台尤其是换乘车站客流量大,报纸杂志就卖得多、卖得快,他现在每天可以卖掉六七百份报纸,其中《环球时报》一天可以卖掉200多份,《北京晚报》可以卖100来份,《南方周末》出来的时候,一天也可卖到100份。“但是跟以前相比,销量是下降了。”售报员说,下降的原因,跟报纸价格上涨,以及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增多有关。

  相对于传统阅读,地铁里的电子阅读渐成风尚。手持PSP、MP3、MP4、手机看电子书的人,成为地铁阅读的新景观。在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10号线的随机采访中,都可以见到阅读电子书的年轻人。在北京当公务员的小莫告诉记者,他已经习惯每天利用上下班的时间在地铁里看电子书了,许多书等都是下载到手机里看完的。

  或许与地铁的特殊环境有关,地铁阅读呈现鲜明特征:浅阅读比较流行,浏览、翻阅多,细读、精读少,阅读对象也以信息类、娱乐类读物居多;阅读主体以年轻人为主,其中男性读者要比女性读者略多,而年长读者相对较少;阅读方式开始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过渡;相对于整体乘客人数,阅读者比重还太小,刨去上下班高峰时间实在过于拥挤,很难阅读之外,平均每节车厢阅读者占总人数的7%—8%,由此可见,地铁里要形成阅读浪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书店 少儿图书最畅销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时值暑期,大厦里顾客如流,中小学生以及一家三口来北京旅游的外地顾客也明显比往日多起来。

  在收银台,江苏连云港的单先生正在交款,售货员熟练地将他买的《窗边的小豆豆》、《从头到脚说健康》等书打包。单先生告诉记者,《窗边的小豆豆》是为自己正在读中学的女儿买的,买《从头到脚说健康》则是为了家庭的保健养生。

  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统计,今年第31周(7月27日—8月2日)全国畅销书榜上,《老鼠记者摇头摇尾系列:杰罗尼摩的欢乐假期》、《阳光姐姐小书房:巧克力味的暑假》高居榜首,再加上《窗边的小豆豆》,前十名中青少年读物就占了三名。而今年上半年经管类图书同比减少8%左右,法律类图书销量同比减少12%左右。

  另外,该周前十名中,《盗墓笔记(五)》排名第三,两部《明朝那些事儿》分列第七第八,而宋鸿兵的《货币战争2》也借势《货币战争》的大卖,刚一上市就冲到了第五位。而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自从4月份在内地上市以来,销量稳居前列,连续多周拍进前十。

  北京市朝阳区的小庄书店,进门便是推荐展台,新上架的《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七十年代》、《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以及有关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社科类图书都被摆在醒目的位置。

  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目前看来《货币战争2》销量还不错,但借势前作的成分较大,去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经管金融类的图书销量明显缩水。

  在非虚构类书籍中,前三甲聚齐了大众健康主题、历史主题以及时政主题。据统计,2008年北京图书大厦全年图书销售榜的前十名中,大众健康类占据了半壁江山,至今仍然势头强劲,可见,不管宏观经济环境如何变化,百姓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依旧,这也是当下读者阅读需求的直接出发点。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众健康类、少儿类和文学历史文化类的图书还将继续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经管类图书的销量则与经济形势的变化紧密关联,而像《中国不高兴》这样靠选题创意取胜的黑马也会随时令读者“眼亮”。

报亭 文学刊物有知音

  北京方庄邮局前的马路上人头攒动,路旁的报亭报刊种类非常丰富,从传统文学期刊到青春文学杂志,从百姓生活到时尚名苑,各类读物一应俱全,分门别类码放整齐,但是却生意冷清,报亭主人和两个朋友正围坐闲聊。记者对这家报亭进行了采访。

  “老板,现在生意好做吗?”“比以前差远了!”仿佛被记者的一句话触到心事,报亭主人刘先生不住感叹,“现在都不好卖了,还不是由于经济危机!还有报纸涨价,又加上科技发达了,手机、网络,谁还看报?”他手一挥,“位置不好了也是个事儿,我干这个6年了,过去我在那边车站,2006年有过晚报一天卖500份,《读者》一月出200本,现在我在这儿晚报一月才1000份,《读者》卖30本,你说这差多少!”

  提起最近的搬迁,刘先生一肚子苦水。记者也注意到,在闲谈的十来分钟期间,上门的顾客只有2位。而不远处公交车站和超市门前的三家报亭却是顾客络绎不绝,既有购买后快速离开的,也有停留再挑选其他刊物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下一步还是打算更换经营地点,一定把报刊亭办下去、办得更好!

  之后,记者在方庄邮电局后院遇到了聚集在这里等待领取《北京晚报》的多位报刊亭主,“晚报”成为他们在交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汇。《北京晚报》在报类中一枝独秀,受到了几乎所有亭主的肯定。期刊方面,传统文学刊物风采依旧,《读者》、《知音》继续受到新老读者的追捧,报亭的销量反映普遍不错。不过对其它刊物销售的情况,报刊亭主们就无法统一了。“电脑类的都不好。”“那是你那儿,我那儿怎么就卖得好!”……一圈争论下来也难达成共识。据介绍,时尚系列、医药保健和人才刊物亦有良好表现。在普遍销售下滑中,有部分体育类、文学类的期刊退出了市场;八卦娱乐、旅游类读者流失也较严重。

  十年前,本报“大地周刊”以《走近书报摊》为名,做过一个类似的阅读调查。十年后的今天,阅读趣味、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在多元化,阅读也在选择,这很正常,但是总体阅读量的减少,似乎令人无法轻松起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