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梁漱溟精句选萃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作者:邢铸选编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忽悟菩萨止于悲之理,在儒家则只有一片恻隐之心。悲与所悲似相对之两面。然所悲众生,自己亦在其内,且超于利用与反抗,即是无对。

世俗人外重内轻,身随物走而离失乎心。心不应离身,身不应离心,心身合一,是谓中。

有自觉才有选择。

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真正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恶起于局,善本乎通。

心不可见,可见非心。见闻感觉皆从有对中发展而来,原是察物之具。有所察皆物而非心。察物是身之属性,心藉身而表见其用,心自有体。

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超脱了渺小。

精神集中,自觉必明。精神集中之所在的事情,由于自觉之明,必能办成。一次不成,终必有成。

情分内外是为局,情同一体是为通。

心非外也,而人之有求莫不向外,则终不可得。

心中无一事而知临深渊,如履薄冰,即此是学。明儒王心斋有云:人心本无事,有事心不乐,有事行无事,多事亦不错。即此以治百事,随事而学焉。既无往而非学,亦无往而心中无一事矣。

收拢精神而集中于当下意念之萌动,是谓慎;由慎而入于内无己外无人之境,是谓独。阳明先生咏良知云: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者是也。

从古圣哲与天地合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为体会宇宙流行之体,不存一息间隔,天人合一,率性为道,廓然大公,浑然温和,更无有乎意、必、固、我。通宇宙是一大生命体,人不可从躯壳起念,自为局限。

一切错误皆出于生命的一息之懈。

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受制于他自己。制与受制是一。渺小是最错误的见解。

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能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

心的作用开始于有所觉识,从不自觉可以恢复到自觉。因为当初是从自觉慢慢陷于不自觉的,恢复到自觉亦即摆脱于机械性。机械性即是一种积重难返之势。

一切看你有没有决心与毅力,此即证明你有自由,没有限制你的东西。

心、物即能、所。

邵康节云: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先。

鱼在水中不知水,人在心中不知心。

良主有待自觉,失去自觉即不能自主。

偏而失中、呆而不活、隔而不通。一社会有一社会之习俗,一人有一人之习染。

世上向外四下照顾,精神散乱,落于被动,而或者还自以为有本领,哀哉。

平常人无事干便心无着落,寻些事情来消遣时光,皆其心之习于外放而不知所以存之也。

人生意味最忌狭小、浅薄、短近。于此有两个危险:社会崩溃、自己动摇。
动亦定、静亦定,永不落被动而恒时是主动。换言之,始终有心在。气动即失心,心在则气为心用。

经济生活分散了人心,而组联了人身;政治形成集团对抗,划分此疆彼界。

心中无事即是至乐。至乐者无所待于外之乐也。

止观之观即是自觉,自觉明强是脱离习气之本。习静应于此求之。止观之止以自性清净自性无生为归。

没有一成不变之局,亦没有无所从来之事。凡事均可向上追寻,向下料度。但你不应求所谓最初与最终。初终是有的,但没有最初与最终。即是说,没有究竟之初,穷极之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