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最好的肥沃福田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网络采编   作者:日常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现在父母自己很辛苦,看见了子女就样样东西给他好的。从小这都养成恶习惯,吃嘛要吃的,做嘛不要做的,然后看见好的东西跟人家争,该做的事情自己是逃掉,那将来养成的是一个废物。废物至少他还不会跟人家争论哪!可是在这种环境当中,我们长成一个什么啊?这废物还不如!废物你丢在这里它不会给你障碍;那现在我们是一个好好的人,好的东西我要,然后该做的时候我不做,还要跟人家争论。

   真正地和睦共处,那这个根本在哪里?

从小的时候“始于事亲”,他晓得尊重自己的父母,然后呢?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面都知道听父母的话,怎样呢?所以在家里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然后出去的话,是“君臣有义、朋友有信”。所以家庭,跟这个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父子处好了,兄弟当然处好;出去,乃至于跟一国的国君,他一样地能够建立最好的关系。那横的,也同样的;所以不管是纵横交叉,彼此间都是和睦共处。这个还不够,还要什么呢?“终于立身”。因为他告诉我们这个真正的中心,并不仅仅是形式上面说,喔,我也许这个人哪,大家交情很好;它的中心不在外在的跟这个人的好不好,而是说我里边内在的,是不是有我的中心的主要的这个宗旨、主旨,能够使得我自己觉得是从内心上面开来──我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基于这个情况,所以人与人之间自然产生,不管你跑到哪里,所以这个“终于立身”,那个才是我们的行持的标准。实际上这个立身是开始的时候就必须的,但是这个立身做好了以后,然后呢?从家庭慢慢地推展,一直到天下国家,始终对这个立身不但没有亏欠,而且圆满。所以这到最后,仍旧是能很圆满地完成这个立身,这个孝就对了!

  所以说“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然后最后“终于立身”。这是我们个人立身行事,这个内涵是不管上下都是如此。所以儒家说,立身这一件事情,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注:出自《大学》〈经一章〉)不管你高、高到什么,古代最高的天子,最低,低到庶人,就是随便一个老百姓;他的根本在哪里啊?在修身。修才可以立,不是说随便长出来一个人就可以。身为一个人,如果你不经过那修──佛法所谓的修行;实际上儒家也是一样,那这个修的根本,儒家讲的修的根本叫“克己复礼”、“学而时习”,它很明白地点出来了。你从家庭当中孝顺开始,因为从孝顺开始,所以自然父兄都会请个最好的老师让你好好地学习,学会了,你好好地照着去做,就是这样。把自己的私慾“克己”,做你“复礼”──应该做的,都是儒家告诉我们的基本的道理。这个道理叫作“修身”,这里说是“立身”。

  最后引用《诗经》〈大雅〉上头的话——“无念尔祖,聿脩厥德。”这个“念”,就是思念,意思就是说:你应该想啊!你怎麽可以不念你的祖啊?这个地方,我们首先要了解,《诗经》是六经之一,《诗经》一共分成六篇,雅是其中的一个,所谓风、雅、颂,它每一篇有它特别的内涵。〈大雅〉里边讲什么呢?〈大雅〉主要地就是周公叙述文王的德行,说文王的德行之大啊!那么它用来干什么呢?用来教导,那个周文王就是周朝武王的父亲,真正的周朝是从周武王开始的,他得到了天下以后,尊他的父亲为文王。所以通常我们说周朝是文王开始,但真正周朝是武王开始,武王的儿子就是成王。那周公就是周武王的弟弟,也就是文王的儿子。实际上,孔老夫子最推崇的就是周公,因为他这个典章制度,根据着礼乐所制定的,他是最完美、最了不起的一个人。文王这个行为也的确是最完整的。所以周公就叙述说自己父亲,告诉他的侄儿,他那个侄儿就是周朝的第二个皇帝:“你啊!怎么能不念你的祖啊?”这个祖就是文王,“聿脩厥德”,要好好地修,我们应该有的行为,就是这样──一心一意地应该自己念念自己的祖上是怎么样的能够立身行道,今天我们做为子孙的人也应该怎麽去努力啊!

  那么,为什么引用这个呢?因为孔老夫子心目当中,一直所宗仰的是中国的传统思想,这种都是先王。可是这个先王主要是古代的圣王,圣贤之君,他有德、有位,乃至有能。这个在一般世间来说,非常不容易,非常不容易!拿佛法来说,透过佛法来看,我们才可以看得见最完整的内涵,凡是这种人他本身有什么基础啊?就是说这个人的修行?不是这一次修行的,已经修了很多次,所以这一次来的时候,他自己的等流习气,他的客观环境,他种种方面都是人世间最高的,所以这种人他真正的内涵、德行什么等等,也是最完美的。所以虽然儒家并没有讲,可是暗暗地都是说明这个内涵。对我们来说,也透过了佛法以后,因为由佛法的涵盖面的深广,我们拿这个来观察,才能够观察得到世间更清楚的一个内涵。所以孔老夫子处处地方标榜的先王,那这一段最后就是引用这《诗经》上的话,那个话也就是赞扬、叙述先王的德行,教我们应该:喔,既然想孝,不忘自己的父母,那想想看父母是怎么样的,那我们应该如何啊!所以说:“无念尔祖,聿脩厥德。”

  那么,这个是〈开宗明义〉第一章,《孝经》的一开头就把那个宗旨在这地方告诉我们。好,那么关于这个基本的概念,就到这个地方为止。诸位有什么问题没有?

  像这种地方,如果我们自己能够念到这个地方,不断地用佛法去思惟、体会的话,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儒家讲的很多这种道理,就是佛法的下士道。反过来说,假定儒家的这个基本能够好好地做好的话,我们学佛法就很容易。所以说,这个儒家的根本,实际上就是接受佛法的一片最好的肥沃的田地;有了这个基础,然后在这个上面,你再增长佛法,那就很容易了。这一点,大家首先要了解。

  那平常现在我们一般人从小由父母受了西方的教育,这很糟糕的。像民间当然也是,父母自己很辛苦,看见了子女就样样东西给他好的。从小这都养成恶习惯,吃嘛要吃的,做嘛不要做的,然后看见好的东西跟人家争,该做的事情自己是逃掉,那将来养成的是一个废物。废物至少他还不会跟人家争论哪!可是在这种环境当中,我们长成一个什么啊?这废物还不如!废物你丢在这里它不会给你障碍;那现在我们是一个好好的人,好的东西我要,然后该做的时候我不做,还要跟人家争论。我说这个对我们是一个最大的损失啊!但是我们不能责怪父母,这就错了,也就是我们的业。所以当我们体会到了这个特点以后,那我们怎么进一步应该了解。所以说从小的时候,都是告诉我们一样──提醒我们怎么去尊重父母。我们把那个尊重父母的心,然后尊重弟兄,跑出去的时候是朋友,这样。

  所以说五伦的基本概念──你尊重别人,别人就尊重你。你一天到晚指责别人跟人家吵,那别人也一天到晚看你。那如果说,你们现在一天到晚说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别人就听你吗?大家想想看:别人会不会听你啊?别人不但不听你,说:“喔!我一天到晚错,你呢?”结果产生什么效果啊?不管你跑到哪里,你们两个人就不能互相自容,有没有这种感觉?这来了!假定我们真正能够处处地方原谅别人——其实我们反过来想想的话,我们就很容易原谅别人。如果是能够原谅别人的话,那两个人就做很好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之下两个人就会做得非常好。所以很多地方,这“克己复礼”的根本意趣,所谓仁,我们总处处地方能够啊能够代别人想一想,这样。既然我们前面并没有机会接受这种最好的思想理论,至少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好好地努力,这样的话,就产生一个非常好的和睦的社会的基础,就建立起来了。我想今天我要给你们讲的就是这个。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