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看重他人认可 端午申遗或挫伤国人文化自信
端午节之际,为其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再次传来。从媒体到大众,都把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作一件大事。实际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申请了很多项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包括自然景观、人文遗产等项目,其总数在2003年就已经排到了法国和意大利之后,居世界第三。而每次申请成功,当地部门和媒体都无一例外地大做宣传,不仅仅把其当作是物质上受益的事情,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与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性质类似的事情,还有吉尼斯世界纪录。不少中国的人或事都曾经申请进入这个纪录,而国内也把这当作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不管是媒体还是当地政府,都把这作为重要内容来向民众宣传。
推而广之,国内文艺界、学界也有类似风气,喜欢拿“国外大奖”、国外好评或者是西方理论来作为自己成就最有力的支持,都属于同一类型的现象。
笔者以为,这种把得到某些国际组织的承认,或者某些西方社会的人或组织的承认,当作是对本国文化、历史资源或者人物的最高的认可,并非是一种健康心态。
或许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初开国门,国人对外界一切持新鲜好奇、崇拜的眼光和心理,还尚可以理解,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国人对世界认识已经非几十年前可比,我们的一些部门或者媒体,却依然在潜移默化地鼓励或者助长这种心态,就更值得商榷了。
因为,这种积极申请“世界某某”头衔的做法,虽然在短期能让中国的某些人或组织获得利益,但从一个更长远的方面来看,它会潜移默化地挫伤中国人对本国文化的信心。
不可否认,我们获得世界好评的自然和非自然文化遗产项目,确实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如果我们要为我们每一件好东西,去申请“世界某某”头衔的话,到最后将会给国人,也给世界形成一个谬误印象:是这项头衔决定你的价值,而非你的价值决定你的头衔。
端午申遗一事,一度引起了中韩两国的网民论战,很多人将它上升到民族尊严的位置上,已经显示了这种被误导出来的不正常的心态:似乎没有获得世界物质遗产的头衔,我们的端午节的真正价值就不能体现。
本应是“衣为人做嫁”,结果却是“人为衣做嫁”。过度看重“世界某某”的称号,或者某国际承认的重要性,并不是一个有着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所为。而古往今来,任何一种能走向世界的,融合世界的文化,都是一种非常自信的文化,而绝不是一种总是申请别人认可的文化,因为“申请”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取悦,一种自我地位的矮化。
由于历史原因,国人曾经对中国文化采取了过度批判的态度,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我们曾把整个传统文化都当作糟粕全盘抛弃了,最后失去了我们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的时间里,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中国人意识到,也许在自然科学里,西方的先进是应该承认的并值得学习的,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西方的标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日渐回归。
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国民心理潜流下,申请某某世界遗产,某某国际大奖,大可以不必着急。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