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多了,更要注意持久保护
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申遗迎来一次历史性大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 76个项目。其中,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全部列入。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166项入选该名录,中国以总数26项名列第一。
此次申遗大捷,势必能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这是好事。不过,这并不能掩盖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严峻局面。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入选急需保护之列,而实际上目前急需要保护、后继乏人的不只是这几项。有媒体报道,刚刚申遗成功的南京金陵刻经处的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多年招不到新学徒,目前南京只有一对师徒还会此项技艺。而在一千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中,应该说这种情况并非绝无仅有。所以,在申遗大捷之际,我们不需要浮躁的民族主义的胜利情绪,而应该有深重的危机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古老文化逐渐退出了生活的实用层面。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具备保护的价值,以及无法保护。实际上,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在此方面,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民间的积极推动,做得非常到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具有当仁不让的责任。接下来的问题在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急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自从2003年10月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之后,我国即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2004年,我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规和保护规划,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政府投入资金扶持传人。不过,与日韩相比,我们的扶持资金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一位三弦“人间国宝”,日本每年对其个人事业的补贴金达200万日元。我国自2008年起,才对29个申遗成功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给予8000元补助。这样的一个补助标准不但难以与日本相比,而且对吸引新学者来说,也缺乏市场竞争力。更何况,非传承人的学徒还没有这份补助。至于其他大量的国家级甚至省市级项目,或许补助的水平会更低。
此次申遗成功之后,势必会激起地方政府申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在此情势之下,急需要警惕的当是,伪非物质文化遗产乘势而上、浑水摸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世界到中国,正式开始也只有五六年的时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以及认定标准,都还存在诸多模糊之处。这实际上,给了很多地方政府以可乘之机,来制造一批伪非物质文化遗产。鉴于近年来,我们已经目睹了很多地方的假文化、假古董的建设,以及多场县级政府之间的“文化战争”,因此,我们要警惕伪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这个传说故里、那种技艺之乡等种种名头出现,然后大兴土木,假造传人,以忽悠上级政府的资金和外地游客的钱财。伪非物质文化遗产只会挤占资源,加剧真正的、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困境。各级政府以及各界人士还需要对此种“过度”保护,早树警惕之心。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